近年來,台灣各地開始有自己的地方誌,
這些小誌編輯團隊有如地方樁腳,
對於在地的風土歷史、人情掌故、地景地貌、名產名店瞭若指掌,
外地人往往難以深入認識,有時甚至連當地人都不一定清楚。
透過地方誌,重新認識或發現更多珍貴的人事物,
跟著地方誌的團隊玩在地,準沒錯。
地方誌/《貢丸湯》
2015年創刊,至今共出版16期,由清大研究生組成,關注地方創生的「見域工作室」成員一手包辦,紀錄新竹的文史資料,也是有趣的旅遊兼美食指南。
帶路人/謝爾庭
《貢丸湯》共同創辦人,正港新竹子弟,具有清大材料工程科學學士與社會學碩士學位,畢業前決定放棄竹科工作,投身活化新竹的志業。
「很多人覺得新竹無聊,沒什麼好逛,其實連市民都不太關心,更何況外人。」道地的新竹人謝爾庭喟嘆,二○一四年,他和一群清大研究生向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提案,隔年,新竹第一本地方誌——《貢丸湯》誕生,爾庭從第四期起擔任主編,他主張認識新竹,可從四座城門開始,而且一天就足夠。
新竹是清朝時東南海域的第一重堡壘,也是全台灣唯一擁有三圈城牆的古城,以城隍廟為圓心往外圍發展,從廟前往東、西、南、北門街四條路走,最容易辨認方向。
最內圈為「竹子城」,是新竹命名的由來,第二圈為「石頭城」,最外圈則是「土城」。石頭城以東西南北四城門為邊界,距城隍廟分別都只需十五分鐘步行距離,城門內即是市區,也稱舊城,是爾庭眼中新竹最有味道的區域。
東門
見證古蹟、市場活化
探尋農家好物
四座城門中,只有東門被完整保留,其餘三座城門均已拆除,改立碑留念。東門周邊是日治時期(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年)的重點行政區,舊城的古蹟群皆位於此,例如新竹州州廳(現為新竹市政府)、市役所(現為美術館),建築風格混合英國維多利亞式紅磚、羅馬式拱門、日式屋瓦,呈現和洋交融的折衷之美。全台灣首家現代化西式戲院——有樂館(現為影像博物館)也位於此區,外牆具埃及風情的洗石子圖紋、非典型希臘柱、Art Deco瓷磚,在當時很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