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台灣的淡蘭古道,是清代淡水廳至噶瑪蘭廳(現今台北到宜蘭)的主要交通道路,隨著鐵路、公路開通,淡蘭古道的功能逐漸被取代,並淹沒在荒草森林中。
近年來,新北市政府與千里步道協會合作並結合地方參與,讓淡蘭古道重現風華。也陸續有淡蘭古道沿線的居民,決定尋找家鄉的道路或地景。過程中,他們揮汗在山林中開拓找路,排除一切困難,終於把記憶中美麗的古道景色找回來。
驀然回首 發現坍塌的鄒家古厝就在腳下
新北市雙溪區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境—虎豹潭,初次造訪的旅人肯定會被它的美驚豔到屏息,甚至有「台灣小九寨溝」之稱,這正是鄒芬萍回老家的唯一入口。
鄒芬萍出生在淡蘭古道中路,一個名為泰平村竹子山的聚落。她回憶,小時候生活很簡樸,石頭屋裡沒有水、電,大人忙農事,小孩自己找樂子玩,她甚至因此擁有與小動物溝通的技能。
從鄒家古厝步行到學校,途中會經過兩條溪,雨季來臨時,顯得格外危險,因此他們自訂「三不政策」:雨勢過大、河水湍急、睡過頭都不需要上學,後來鄒芬萍的丈夫聽聞此事,對她的家鄉感到好奇不已。
鄒芬萍的家鄉人口曾超過千人,但隨著大環境工業化,年輕人在鄉下謀生愈來愈不容易,現在竹子山已經沒有任何人居住。離開故鄉的鄒芬萍,每每想起竹子山都深感哀傷,後來更因為結婚成家,有了小孩等家庭瑣事,她有整整二十多年沒有回到故鄉。
直到三年前,在先生陳忠男的強烈鼓勵下,鄒芬萍才展開尋根之旅。陳忠男哽咽地說,小時候位於台南東門城下的老家被拆掉,完全沒有尋根的機會,便鼓勵老婆,「趁著家還在、還找得到,縱使一塊石頭,我們想辦法就是要回去。」
經過資料蒐集、研究出大概方位後,夫妻倆手上各拿一把柴刀,莽撞地從虎豹潭進入了山區。鄒芬萍回憶,當時整座山都變成森林,她依稀沿著兒時記憶,慢慢剝開一草一木,意外發現老舊路徑與石階都還完好的存在。
在尋覓古厝位置時,從下午兩點找到四點天都要黑了,鄒芬萍失落地坐在一群亂石堆上,對先生說:「哎呀,找不到了,放棄好了。」沒想到,在附近來回推敲時,赫然發現腳下那堆石頭,就是古厝崩塌的遺構。
首次探路就幸運找到鄒家古厝位置,鄒芬萍一心想將沿途古道重建,可是夫妻倆的力量有限,他們把尋找古厝的來龍去脈發佈到網路上,意外被藍天登山隊隊長看見,對方興奮地直呼:「這個地方我怎麼沒有來過呢?」
與藍天登山隊聯繫上後,他們展開了第一場任務,三十位隊員共同恢復鄒家古厝至虎豹潭的古道,為了將路基恢復,他們跳進路面底下,把土掘出來,再將石頭堆進去,過程中每個人如泥人般灰頭土臉,卻都樂在其中。
不但成功恢復回家的路線,鄒芬萍夫妻倆還參與當地社區發展協會,目前他們已在泰平成立假日市集、良心商店、割稻班,第二階段準備推廣有機無毒可食農品、農事系列體驗,並將會有當地耆老導覽的古道輕旅行,希望更多人了解泰平的文化。
利用休假日 蕭家復育雞母嶺的水梯田
另一頭,新北市貢寮區有個位於淡蘭古道北路的純樸山村—雞母嶺,曾擁有滿山滿谷的水梯田,蕭學苑回憶,以前家鄉有二百多甲水梯田,整座山都是金黃色的稻穗,相當壯麗,可惜現已不復見。
經歷時代變遷, 雞母嶺的人口從一千多人的高峰期,至今只剩六十位,蕭學苑的母親就是其中一位堅守家園的長者,因此蕭學苑假日都會抽空回家,長期雞母嶺、台北兩地跑。
眼看著祖先開墾的土地逐漸荒廢,蕭學苑不願爺爺、父親摸過的土地在自己的年代斷掉,三年前,他提出想復育水梯田的想法,首先反對的竟是母親與叔叔:「怎麼可能?田荒掉,水路不見,走都走不進去了。」
蕭學苑一次又一次與家人溝通,「祖先二百多年前在山中開墾出田,我們為什麼不能與祖先擁有同樣的精神與毅力?」在成功說服家人後,他們開始著手開墾。但曾經的水梯田已荒廢成森林,完全看不見路在哪兒,於是蕭學苑向林務局申請民國六十八年雞母嶺的空照圖,比對出原始的路線位置,再把雜亂的芒草、桂竹林與樹木鋸掉。
對年過半百的蕭學苑來說,這體力活有些吃力,但為了恢復家鄉地景,他修田埂、引水、放水、打泥漿樣樣來,經過一千多個日子,蕭學苑成功復育一分地的水梯田,還修復了兩座池塘、保甲路以及古道。
曾經被認為的不可能任務,在蕭學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成為了鄉村間相互讚頌的好事。他笑說,本來想把一些水梯田找回來,「哪知道愈做愈大、欲罷不能」,現在他都形容自己是水梯田的狂熱分子。
兩位古道尋根者,皆付出了不少時間與體力,希望這開車一小時就能到達的新北市後花園— 淡蘭古道,能讓旅人帶著悠閒、舒服的腳步,體驗山村文化、享受真正原始與零汙染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