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臺東太麻里,除了觀看美麗的日出與大洋,原住民族文化更是值得我們深入發掘。一群來自排灣族、阿美族、魯凱族的青年們,成立「旮道文創群聚」,希望以傳統工藝與特色美食,讓大家了解原住民族深邃的文化與工藝之美。
「旮道,就是排灣族語『日出』的意思,太麻里就是日出的故鄉。」在號稱「全臺最美車站」的多良車站旁,群聚領導人張明義正以爽朗的音量,遙指著迤邐的蔚藍太平洋,向來訪的遊客介紹文創聚落之名「旮道」的意義。而群聚的夥伴們也在車站旁的展售點,熱情地向遊客們介紹具有原鄉味的商品。每當有火車停駐,熙攘的來訪人潮,頓時讓原本安靜的小站熱鬧了起來。
充滿熱情的旮道文創群聚,歡迎遊客到臺東太麻里一遊,體驗原住民文化之美。
缺乏銷售通路 優質產品難嶄露
販售天然椴木香菇的亞浪工坊,其種植的香菇生長在海拔900公尺的山林中,摘取後再用漂流木柴燒,烘烤後的香菇散發一股獨特的濃郁香氣,但因沒有行銷管道,這麼優質的產品難以被消費者發現。老闆陳秀莉表示,「剛創業時,我們要到處跑才能接觸到客戶!有時到臺東市區的鐵花村擺攤,不然就得到高雄或臺北。」
旮道文創的多數成員們,都曾經歷過南征北討、四處設攤找客人的日子。即便是最近的鐵花村創意市集,來回車程也得耗掉3、4個鐘頭,時間成本再加上交通支出,根本毫無賺頭。從事皮雕創作的喳啦費手感原藝坊范梅珍補充道,將產品放市區商店寄賣也是一種辦法,但需要與人分享利潤,因此近年來寄賣也逐漸式微。
細究群聚成員的產品,可以發現其創作能量以及產品質感均屬上乘,例如魯奎工作室打造的木雕品、座椅,市場售價動輒數萬元;山頂腳的咖啡則曾得過臺灣有機咖啡優選。幾乎每一位群聚成員都有著巧奪天工的手藝,各個實力堅強、工藝超群,但成員們大多沒有專屬於自己的店面。
線織屋的編織包上有許多特色圖像,象徵旮道日不落的精神。
從事木工的魯奎工作室,小至螃蟹,大至桌椅,各式產品都難不倒老闆的巧手。
網路行銷與店面設置 帶動觀光人潮循線一遊
為打破銷售瓶頸,提高原住民文創商品的能見度,在地8間店家凝聚起來,組成「旮道文創群聚」。透過相互支援與串聯,以推廣原住民品牌為目標,成立「旮道文創小舖」,讓成員們有集中展售商品的位置。接著還建立了官方網站,以數位分工方式合作,打破地域的藩籬,有系統地將成員的品牌故事,利用網路向外傳送,藉此互相拉抬知名度,同時也推出群聚組合商品,例如將線織屋編織的包款,與喳啦費手感原藝坊的皮雕結合,在包上別出一朵朵精緻的皮花。此外,也推出包含全員產品的禮盒組,藉此吸引對原住民手工文創藝品感興趣的人士,循線來到太麻里一遊。
獲得臺灣有機咖啡優選認證的山腳頂咖啡,是遊客休息放鬆的絕佳飲品。
喳啦費手感原藝坊以皮件雕出朵朵盛開的花。
除了幫助群聚產品走出太麻里,他們也規劃旮道文創二日遊程。與一般走馬看花打卡式的旅行不同,在太麻里除了可以一邊泡溫泉、一邊欣賞無邊際的太平洋海景,還有原住民親自教導手作工藝,深度體驗原住民文化;若肚子餓了,火車頭驛站有山間野菜熬煮而成的部落山地飯;想多留宿幾天,英惠原藝工作坊也提供最具原住民文化氛圍的民宿客房,讓遊客細細感受大自然與原住民文化交疊之美。
「最感動的是,客人會因為旮道這個名字而記住我們。」群聚成員表示, 群聚在多良車站有固定展售空間,不僅創造銷售佳績,更在如織的遊客心中建立了品牌形象。
至於旮道文創官方網站目前也有超過26,000次的瀏覽人數,官方粉絲團則有1,000多名粉絲,有了網路的效益以及店面的存在,更能讓遊客線上線下串聯起來,整體商機逐步成長。張明義深有感觸地說,每一位成員都在各自領域,努力保存原住民傳統技藝,期待能達到群聚組成的初衷──讓原住民文化,一如天上的太陽,日復一日地照亮大地、傳承永續。
文創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qadawCreative/
旮道文創官網:http://qadaw.com.tw/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