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黃蟹肥,秋風亦吹起眾人食欲。
台灣捕獲的海蟹,七成以上來自萬里。
附近海域因洋流交會,形成得天獨厚的漁場,當地人也因「萬里蟹」,讓生活翻身,帶動青年返鄉的兩代故事,持螯吸吮,從地方小鎮到五星飯店的鮮香滋味,品嘗來自北海岸的濃情蟹意。
逆境不死 拚搏兩代的捕蟹職人
下午二點半,在新北市石門區富基漁港擺攤賣活海鮮料理的邱慧琪,接到電話後,和公公許八郎走到港邊,一邊等待捕蟹船的歸港,一邊準備等會要卸貨的工具;只見一艘船身寫著「全勝六六」的白色船隻緩緩靠港,隨著外籍漁工把一箱箱螃蟹倒在理貨台上,緊接著就是一連串彷若按下時間加速的理貨過程。
邱慧琪高站在送貨車上,清點著蟹籠數量,許八郎和船長許財添等人,則迅速地將今日捕獲來的花蟹、三點蟹和石蟳等螃蟹,按照大小做分類,這是富基漁港的日常,也是今年新北市政府所拍攝萬里蟹紀錄片的畫面一景。
一艘捕蟹船 讓全家谷底翻身
如今已八十六歲的在地耆老許八郎,是北海岸有名的修補蟹籠達人,兒子出海期間,他就坐在老梅社區住家旁的廟前,拿起鑷子,一上一下地穿梭在網洞間,仔細地將螃蟹咬破的網身牢牢縫補並拉緊,隱身在討海人滄桑身影的背後,卻是他大起大落的人生故事。
許八郎曾經也是石門一帶的風雲人物,年輕時候的他,賣過茶葉、也當過建築工人,後來做起砂石場生意,人們都尊稱他一聲「許董」,那時可說是過得很風光。
怎知,許八郎的大兒子投資生意失敗,一瞬間,家裡就背了一億八千萬元的債務,許八郎就算變賣所有家產,都無法償還債務。中年潦倒的他,只能靠家中僅有的一艘漁船,出海捕蟹為生,許八郎提起過往,攤開手掌,展示因多次被蟹鉗夾傷而腫大的雙手,還說當時曾一度想不開,想要「往海裡跳」。幸好一切都過去,最後靠著老子補網、兒子捕蟹、媳婦賣蟹,讓整家人從背債的愁雲慘霧苦日子中翻身。
對許財添來說,「全勝66」等同是他在海上的家。一趟出海大約為3~5天,時間長短端看當次捕蟹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