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吃反映著早年就地取材的食飲文化,是回望家鄉生活的香氣記憶,也是記錄風土的美食底蘊,但多為路邊攤的環境,也令一些重視餐飲品質的食客望之卻步,為此,不少老字號力求轉型開起了二代店,用更有故事的新潮創意來盛裝老味道,加上翻新的形象,以小吃2.0的姿態,烙下新時代的美味印記。
連結家族記憶的 滋補鮮魚湯
鮮魚湯是老台南人的早餐記憶,大眾對鮮魚湯的印象多是路邊小攤,而緊鄰台南林百貨的這家鮮魚店鋪,卻是時尚又有趣,會有這樣的轉變,就要從原公園路「鱻魚湯」老闆夫妻吳朝榮、王惠慧和顧問團隊「福嘀安伯」聯手進行的翻轉小吃計畫說起。
從沒拜過師的老闆,覺得鮮魚湯是健康料理的代表,舉凡坐月子、生病都要喝鮮魚湯補身,僅憑一股熱忱就開啟在騎樓下擺攤賣魚湯的日子。十多年過去,老闆突然動了念頭想把店收起來,一來是用餐環境不好、二來是大熱天的苦力環境不好找員工,加上長年做小吃下來,身體也變差了,於是決定轉去協助兒子在正興街上開設的小滿食堂。
過了三年多,食堂生意穩定後,吳朝榮興起把鮮魚湯「接回來」的念頭,也想把這段時日找到像是西瓜綿、菜脯等「有時間的味道」放進菜單。
(右)龍膽石斑經汆燙後口感緊實,更能吃得到營養的鮮味。
(左下)為本店招牌的薑絲魚湯味道清爽鮮甜,亦是許多老客人補充營養的來源。
兩個人攤位 變一家子的店
吳朝榮的兄弟姊妹被這份心意感動,但又不捨他們夫妻太辛苦,便決定攜手集資計畫重新開店,藉吳家父親曾經開設過的和興號金紙店為名,以「和興號鮮魚湯」重起爐灶,並委託兩年前開始推動「翻轉小吃計畫」,曾成功再造傳統霜淇淋、關東煮、肉羹小店的福嘀安伯作品牌顧問。
福嘀安伯的負責人林蓉(Amber)認為:「台灣小吃的特色,就是每位媽媽都是最棒的料理創作家,滷肉飯也是、鮮魚湯也是,都是能觸發心底最溫柔一塊的美食記憶。」但是台灣小吃在多數人過度追求CP值的影響下,使用低成本食材,就容易產生食安問題,使得極具故事性的台灣小吃,搬不上國際枱面,她的任務,就是讓台灣小吃找到最合適的樣子,符合這時代的語言,表現更廣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