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穗豔麗的紅藜有「穀物界紅寶石」美稱,這種台灣原生種作物曾淡出台灣人的記憶,近年在學界、民間與公部門攜手合作之下,躍居為花東初春時節最吸睛的一道人文地景。
農委會水保局推動「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透過盤點花東縱谷「人文地景產」等特色和創意展演儀式促進區域發展。二○一八年第一個慶典是「春賞紅藜季」,開幕期間我特別趕去台東體驗紅藜的傳奇故事及其產業的發展。
一五年在台東鐵花村市集裡,以「煮石頭湯的公務員」自我定位的王志輝,巧遇人稱紅藜先生、以熱血青年自許的吳正忠,讓向來只被視作可用來驅趕小鳥、充當小米配角的紅藜,在他們兩人及其團隊的共創下,搖身一變成為穀物界紅寶石,紅藜產業的發展已從研發、生產、加工到行銷,參與單位也包含了產、官、學、研、藝、民等。
盡責創新的公務員就像創業家,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更需發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變通。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執行主席戴曼狄斯(Peter Diamandis)認為創業家可以從石頭湯的故事學習創新創業的能耐,什麼是石頭湯的故事?
三個飢累交迫的士兵走進村莊,害怕陌生人的村民紛紛把食物藏起來,士兵靈光一閃,向村民借來大鍋煮起石頭湯。水慢慢沸騰時,好奇的村民開始問:「我能幫什麼忙?」士兵們有條不紊地請村民貢獻各自擁有的食物,每人貢獻一點,湯就煮好了。村民都來分享好喝的石頭湯,完全沒想到美食是大家貢獻的成果。
狂歡一夜,三位士兵分別成為曾經拒絕他們的牧師、村長和廚師的房客。次晨,村民與士兵告別,「感謝你們教我們手藝。」村民對士兵說:「從今以後,我們再也不會挨餓了。我們會煮石頭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