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通水準可看出一個國家的文化,像是印度人喜歡見縫就鑽,使得車子多半沒有後照鏡。至於台灣呢?似乎是硬體不良,但服務好。
最近驛馬星動,出差、旅遊,看到各地「行」的差異,頗有所感。
首先,老婆去峇里島幫姊妹淘慶生,結果阿貢火山大噴發造成機場關閉,美魔女們頓成難民,當時我正在北京出差,心情紊亂,體會到爸媽那輩逃難的壓力與心情。後來她們決定搭船、搭車,輾轉去雅加達搭機,路況差就算了,遊覽車還半路拋錨!欲哭無淚。好不容易到雅加達,機場大而無當,找半天不知道怎麼轉機!顛沛流離終於踏上長榮班機,一聽到「望春風」,老婆說她感動得快哭了!
老婆困在印尼,影響了我們與朋友計畫一年的金澤行,朋友建議我獨自赴約,秒回「拋妻離子去賞楓,我是個人嗎?」但第二天清早五點還是搭上日航賞楓去。從羽田轉機,一路指標人性化,不會迷路,任何廣播先日文再英文接下來就是中文,華人力量大!在小松機場接機的是位日本老先生,指指牌子表明身分,他比二,問我第二位乘客在哪裡,我試圖比手畫腳想解釋因為火山爆發,老婆來不了,幾經曲折,他才理解(也可能誤解)。抵達飯店,發現朋友們全在大廳等我,溫暖、開心。
交通水準往往具體反應一個國家的文化。好比印度,車子多半沒有左右後照鏡,因為見縫就鑽,乒乒乓乓早擠掉了!高速公路上偶有缺口,還能看到神牛在上面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