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媽媽的味道 共創全家的幸福餐桌

媽媽的味道 共創全家的幸福餐桌

什麼是你記憶中的「媽媽味」?那道令你思念不已的料理,連結了家的情感與記憶,停留在舌尖上,也刻劃在心裡面。在生活步調忙碌而快速的今天,雙薪家庭多、小孩上安親班,全家要一起好好吃頓晚餐,並不容易。要「排除萬難」全家一起吃飯,除了準時回家,家庭分工、角色及任務或許也需要重新安排,並巧妙運用新時代工具及服務。無論是媽媽煮、爸爸煮或親子一起煮,無論是天天煮或假日煮,全家共同完成愛的餐桌,一起創造家庭的味覺及情感記憶,再辛苦都值得。

每個家裡都有廚房,當爐子的火一開、炊煙一起,家也就溫暖了起來。在許多人的成長經驗中,餐桌上的飯菜香充滿了家的幸福溫度,長大後,回想起媽媽做的菜,是既熟悉又難以忘懷的味道。

但隨著時代演進,現代很多媽媽都不煮飯了。主婦聯盟董事王南琦在三八婦女節應邀演講,她問現場聽眾「媽媽的味道是什麼?媽媽的拿手菜有哪些?」很多30、40歲以上的女性邊分享媽媽的拿手菜時邊流淚,沒說出口的是對媽媽的思念;但年輕一點、20多歲以下的聽眾幾乎都說不出媽媽的味道是什麼。

吃晚餐,全家一起來幫忙
有趣的是,近來趨勢又漸漸走回頭路。食安問題嚴重、加上愈來愈多家庭意識到,全家一起晚餐、假日共食的重要性,家中爐火一個個重新開張。為服務忙碌現代雙薪家庭的各式便利餐食服務也開始進入市場,簡化家庭煮食的作業。再加上家庭各個成員共同參與「一起吃飯」的準備工作,讓全家有機會再次回到自家的餐桌上。

近年頻傳食安問題,iCook 愛料理調查顯示,61%的人因此增加了在家下廚的頻率。親職作家番紅花擔心外食不安全,打從女兒念小學起,每天5點起床做早餐及便當;女兒念小五時,她乾脆辭職回家當全職媽媽,至今已煮了12年。女兒今年即將念大學,番紅花的心情有點惆悵,「感覺project快到尾聲了,格外珍惜這一切。」

家庭生活型態的改變,使得「回到自家的餐桌上」變得重要。根據多項調查,在家中,過去家人花最多時間相處的空間是客廳,大家一起看電視、聊天;現在是餐廳,大家一起吃飯、分享。

然而,台灣外食太便宜、太方便,使得多數人將吃飯委外。主婦聯盟推廣「在家自己煮,從根本解決食安問題」,王南琦巡迴各地演講發現,「不會煮」以及「沒時間」,是大多數媽媽不下廚的原因。

沒時間是個大問題。現代家庭要一起好好吃頓晚餐,並不容易。現在許多家庭都是雙薪,小孩課後上安親班,大人下班回家已經7、8點,媽媽下班時簡直已累癱。王南琦表示,若一味指責媽媽不煮飯,只會造成媽媽內疚:「我沒煮飯,就是壞媽媽嗎?」

要「排除萬難」全家一起吃飯,除了準時回家,從祖父母、父母到孩子,角色及任務或許需要重新安排,共同幫忙,再巧妙運用新時代工具及服務,以竟其功。

主婦聯盟推廣「在家自己煮,從根本解決食安問題」,主婦聯盟董事王南琦(圖右,左為女兒小乖)強調,家裡想要有飯菜香,一定要家事分工。

新方法1:家事重新分工
王南琦強調一個觀念:「家裡想要有飯菜香,一定要家事分工。」小孩洗菜、媽媽煮菜、爸爸洗碗,大家一起做,不僅家庭有凝聚力,小孩有參與感,也會比較開心、吃得比較多。

在外商電視台擔任部門主管的袁櫻珊,上班不方便採買,就由先生負責採買,她負責做菜。兩個小孩想做菜,有時候袁櫻珊就讓他們切一下菜或洗一下米,摸一下那個觸感,認識菜原本長什麼樣。

新方法2:聰明簡化煮食的過程

比起上一代,番紅花認為,現代媽媽無論是資訊取得及食材採買都比過去便利太多,只要一指就可以搞定一切,缺的只是走進廚房的決心。一開始,媽媽不用設太高的標準,可以找令人安心的肉類半成品,自己只要炒兩個菜就好。

王南琦鼓勵上班族媽媽用些簡單方法,達成在家開伙的目標。例如,週末先做好肉醬、滷肉、肉燥、燉牛肉等,平日可以快速做出變化,「慢慢練習,拉高自煮的頻率,不需要太勉強,勉強就會很辛苦。」

新方法3:善用新服務及多功能廚房家電

為幫助家庭在家煮食,新服務及工具紛紛出籠,新型態廚具走向一機多用是最新趨勢。比如,有的多功能料理機具有秤重、切碎、蒸煮、研磨、攪拌、烹煮等12種廚房用具的功能。

另外,標榜「上午訂、下午到」的生鮮電商代購網站這幾年在台北風起雲湧,主打「新鮮」、「快速運送到府」等特色,目前從鮮果、養殖水產、冷凍肉品、現採蔬菜甚至調味料一應俱全。有的服務能幫你買到全球連鎖超市及台灣在地專賣的數萬件商品,最快1小時內配送到家;有的還幫忙切洗整理好。


記憶中的媽媽味,帶出過去美好的時光
61年次的王南琦說,上一代的媽媽幾乎日日煮三餐,因為以前的巷口沒有7-11,外食不方便,學校也沒有營養午餐,必須幫孩子帶便當。小時候王南琦爸媽擺攤為生,早上擺菜市場、下午路邊攤、晚上夜市,但媽媽仍每天早上煮稀飯配2、3樣青菜,還有4個小孩的午餐便當,晚上出門做生意前,也會煮好一桌菜,「真不知外型羸弱的媽媽,哪來的體力?」

高中畢業後王南琦北上念政大,木柵的冬夜又冷又溼,媽媽的雞湯,成為她很深的鄉愁。因為太想念媽媽的味道,她住宿舍還偷偷用電鍋煮雞湯,用料理撫慰心中的思念。

什麼是你記憶中的「媽媽味」?當料理和味道被收藏為一種家庭記憶時,每個家庭的故事都不同。對有些人來說,「媽媽味」是年節應景必上桌的特殊菜餚,有些是家庭傳承下來的私房菜,有些是媽媽的拿手料理,有些則是尋常家常菜的味覺記憶。

媽媽的味道之所以可貴,在於連結了家庭的情感,帶領我們翻開層層的記憶,想起過去的家庭時光。

番紅花小時候媽媽是職業婦女,身為家中5個小孩的長女,念高中前她會幫忙媽媽洗米、洗菜,媽媽回家後很快就可以開飯。小時候媽媽假日時必定做紅燒吳郭魚,記憶中魚肉極細、美味無比;但她長大後再吃,卻發現「土味怎麼這麼重?」原來,是當時全家人輕鬆圍坐在餐桌前的氣氛,讓料理變得美味。


味覺記憶長期受家庭影響

廣義來說,媽媽的味道並不一定僅限於媽媽一人,而是家庭的味覺記憶。不管過了多久、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家的熟悉味道。
《食物:認同、便利與責任》譯者曾亞雯曾在北京住過2年,想家時她就做有家裡味道的肉燥,試著讓異鄉的落腳處有家的感覺。

對曾亞雯來說,「媽媽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國一時媽媽離開家之後,奶奶和姑姑扮演起照顧者的角色,她們3人共同構築了曾亞雯對食物的記憶。從小她幾乎不曾外食,一直到念大學才知道鹽酥雞和雞排是什麼滋味。

每個人的媽媽的味道都不一樣,這些味道不只停留在舌尖上,也刻劃在心裡面。


用料理讓孩子記住媽媽的味道
iCook創辦人兼執行長蕭上農小學時,天天在圍牆邊等媽媽送便當。現在只要回想起這個畫面,都還可以感受到媽媽濃濃的愛。媽媽在他念大學時去世,偶爾很想念媽媽的炸排骨時,他會嘗試做出記憶中的媽媽的味道。在iCook上,光是炸排骨就有超過50種做法,每個媽媽的做法都不一樣,相信對家人來說,自己媽媽做的最美味。

王南琦認為,「媽媽可以留給孩子好的回憶之一,是餐桌上的記憶。」當孩子的童年只有外食,「長大以後只記得麥當勞、7-11和夜市,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
番紅花希望透過料理,讓孩子記住媽媽的味道。她相信等女兒離家上大學之後,有空一定會回家吃飯,而且女兒將來一定會像媽媽一樣,願意為家人做飯。

如果年輕一代喪失了煮菜的能力,家庭口味和飲食文化就會失傳,上一代家庭記憶重要的一部分將漸漸消失,新一代所創造的家庭記憶也會有缺角。

無論是媽媽煮飯、爸爸煮飯或親子煮飯,無論是天天煮或假日煮,共同完成家庭愛的餐桌、創造家庭的味覺及情感記憶,再辛苦都值得。


許多年輕媽媽因為小孩而願意下廚,並捨得花錢去上烹飪課。

做菜有世代斷層 不會煮只好委外

曾幾何時,大部分的媽媽已經不太做飯。趨勢觀察家、PChome董事長詹宏志說,許多人成長過程中因為專心念書、不進廚房,導致長大後不會煮飯,於是把「吃飯」這件事委外,這已成為一個新的社會課題。

iCook 愛料理和iPeen 愛評網2016年共同發表「台灣外食與下廚習慣大調查」,回收上萬份問卷結果顯示,有51%的人週一到週五,三餐全部外食。

全台最大的食譜社群平台iCook的崛起,也反映出這個時代趨勢。2011年上線以來,每月有超過500 萬不重複訪客,App下載量超過350萬。創辦人兼執行長蕭上農表示,做菜有世代斷層,「會員中最大族群為30至40歲、其次為20至30歲,因為結婚、有小孩,而產生下廚的動機。」
另外,現今網路社群發達,各種食譜唾手可得,也因此有愈來愈多的人開始願意下廚。iCook觀察,最受歡迎、瀏覽量最高的食譜永遠是「簡單、方便、快速」。在2016年iCook 10大熱門食譜排行榜中,有一半的食譜都是標榜超簡單、快速的食譜。iCook所出版的第一本食譜《網友熱搜TOP100電鍋菜》,熱賣2萬多本,也印證了簡單快速的食譜最受青睞。

博客來的銷售數據也呼應了做菜講求快速與效率的趨勢。瑞典品牌3合1多功能蔬果削皮器是去年熱銷的單品,能提供備料效率;另外,近年小型調理家電結合多功能的商品也很熱門,例如:三明治機、電火鍋、食物真空包裝機,帶動相關商品銷售成長三成以上,顯見消費者對於簡易料理及食材保鮮的需求高。


延伸閱讀:

1.教育現場第一手調查 高中校長怎麼看待新課綱

2.考試引導教學? 考題日趨統整靈活, 學會比學完更重要

3.世界再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永遠不會變!

4. 興趣,不只是「而已」

5. 學會尊重的孩子,到哪裡都受歡迎

 

劇情踩中社會痛點 沒一線大咖也人氣爆棚

 

真實世界的陸勇是血癌患者,從○四年開始服用印度仿製藥,到一四年七月被湖南沅江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團購非法藥品的犯罪行為長達十年,陸勇在一五年元月獲得撤銷起訴,短短不過兩年就上了大銀幕,火速搶拍上映。

 

今年暑假,中國的電影票房豬羊變色,《我不是藥神》成本不到人民幣一億元,七月五日上映,短短兩周就創下人民幣二十七億元(約新台幣一三五億元)的票房,而且還以每天人民幣四千萬元的金額創新高,估計將輕易超越人民幣三十億元,成為今年最高、史上第五的熱賣電影。

 

相反的,另一部動員無數資源、耗資人民幣七億五千萬元,號稱中國版阿凡達的《阿修羅》,雖然有梁家輝、劉嘉玲等超級卡司,以及當今地表上最昂貴的動畫技巧,卻只上映三天就被拉下院線。

 

其他原本被看好的暑假「大片」,幾乎都掛了。姜文導演的《邪不壓正》,被外界高度期待為《讓子彈飛》之後的另一部傳世巨作,行銷更是鋪天蓋地,結果大約就是人民幣六億元的票房收場,還不到市場專家預期的三分之一。

 

另外一部《動物世界》,是日本漫畫改編的科幻推理劇,劇情有天才宅男、賭博、局中局、計中計,還請來超級巨星麥可・道格拉斯、影后周冬雨加持,上映兩周,導演韓延就丟了白毛巾,向電影投資方承認失敗,認錯檢討。

 

《我不是藥神》裡面充滿了小市民煽情的情節,例如罹患白血病的老太太,對著警察哭求:「求求警察同志,別抓這個藥販子,他是唯一真的在幫我們忙的」,「我們不想別的,我們就想活命,就想活著。」電影院內的觀眾,跟著銀幕上的老太太,哭成一團。

 

如果說電影院真實反映了庶民大眾的人心,那麼民心的確出現了一八○度的大轉向。去年暑假《戰狼2》是超級愛國英雄片,「中國藍波」加上「中國隊長」在特種部隊高手冷鋒身上合體。

 

冷鋒獨自深入非洲,捲入瘟疫蔓延中的第三世界國家軍事政變,劇情充滿「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民族情緒。

 

在中央政策全力鼓吹與民族情緒高漲的氣氛下,《戰狼2》創下近人民幣五十七億元、相當於新台幣二六六億元的票房,勇奪大陸電影票房史上的冠軍。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故事原型主角陸勇開設的針織品公司,電影上映後被擠爆。(圖/視覺中國)

 

白色巨塔嗜錢如命 「窮」成了無藥可醫的病

 

但今年的大賣片《我不是藥神》裡面則沒有英雄,每個角色都是小人物,都在無奈中掙扎求活。主角程勇是一個油滑勢利,賣印度神油的小商人,一開始只為了自己多賺點錢,隨著電影情節的發展,逐漸展現自我救贖的反省,最終擴大對血癌病友的人性關懷,電影也不避諱中國現在醫院嗜錢如命的惡質文化,許多台詞說出老百姓心中的吶喊,「命就是錢」、「只有一種病無法醫:窮病」。

 

高速發展中的中國醫療體系,存在大量貪腐、資本掠奪、有錢才有醫生的灰色運作;病人必須先繳錢,才能獲得醫療,窮人只要患上大病,就可能傾家蕩產。中國的醫保無法做到台灣全民健保的水平,目前規定「各省市統籌」, 發達與不發達省分之間的差異很大,還有,醫保存在「保小病不保大病」的問題,保障量大、費用低的正常疾病,但是像血癌這樣機率低、藥費昂貴的尖端治療,不論哪一省的醫保都跟不上。

 

○六年,曾任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的鄭筱萸,遭舉報在審批藥品過程,浮濫批准偽劣假藥,用兒子與妻子名義收賄,引發當時總理溫家寶震怒,在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徹查鄭筱萸的嚴重違法違紀問題,最後判處死刑。

 

鄭筱萸曾是中國藥界的頭號人物,從九四年到○五年主導大陸藥品審批生殺大權,出事之前還是中國藥學會理事長。藥廠、審批官員、醫院、醫生串聯起來的利益結構,牢不可破。

 

中國的醫生收入來源還沒有正常化,薪水極低,主要的收入來自病人的紅包、藥廠的回扣、手術費用的私人給付等,雖然各省市狀況分歧,大多數仍停留在台灣四十年前的狀況。

 

電影裡的主角藥格列衛,一直都在台灣的健保給付藥品清單裡,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以及急性轉化期(blast crisis)或加速期的患者,慢性患者每天四粒藥丸、二周一個療程,健保幫血癌病人付新台幣三·四萬元,情節裡沒錢就得等死的悲劇,台灣基本上不會發生。

 

不過,《我不是藥神》雖然從社會底層人民的角度,拍出了人性的關懷,卻仍然選擇了「仿冒」這條便宜的捷徑。

 

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仿冒藥生產國,「仿冒」解決了印度、中國、以及第三世界國家被政府遺忘的人民的需求,卻是全球藥界保護智慧財產權最大的漏洞。印度在七○年代訂定《專利許可法》,公開准許藥品仿製,九五年加入世貿組織後,對於藥品等智慧財產權也沒有提供具體的保護,估計印度現在仿冒藥品,還不是法律定義下的學名藥,產值占整個印度製藥業的七成。

 

「仿冒」在這部票房冠軍片裡成了萬靈丹。其實,《我不是藥神》本身就到處存在仿冒抄襲的影子,除了演員高超的演技無法仿冒之外,整部電影到處都是模仿韓國電影的痕跡,電影鋪陳的情節與韓片《辯護人》警察部門迫害學生的情節若合符節。

 

電影製片人徐崢在一○年主演公路喜劇電影《人在囧途》爆紅,兩年後自立山頭拍《人再囧途之泰囧》暴紅,大賺人民幣十三億元的票房,卻被《人在囧途》原創一狀告進法院,且在一四年被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抄襲敗訴。

 

我不是藥神

▲點圖放大

 

從韓、美抄到日本 凸顯中國「仿冒」特色

 

不過,徐崢顯然不在意抄襲的爭議,北京法院判他賠償人民幣五百萬元,只是《泰囧》十三億元票房的九年一毛。今年的《我不是藥神》,不避諱韓國電影的影子,劇情與美國《達拉斯買家俱樂部》雷同,最後還爆出宣傳海報直接抄襲日本漫畫《航海王》以及《我的英雄學院》,從韓國、美國、一路抄到日本,完全沒在避諱。

 

如同本文一開始所說,電影是反映社會人心的鏡子,宣揚仿冒藥品救人命的電影,晉身票房冠軍,反映的正是「仿冒,還是硬道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價值觀。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延伸閱讀
00679B存股3年還在虧!失去「資金避風港」功能,20年美債CP值太低,連巴菲特都搖頭:投資債券你該注意的事
00679B存股3年還在虧!失去「資金避風港」功能,20年美債CP值太低,連巴菲特都搖頭:投資債券你該注意的事

2025-04-13

股市血流成河,巴菲特卻狂賺119億鎂!股神2筆交易「連子孫都滿意」:傳家寶級投資5心法,散戶照做也能贏
股市血流成河,巴菲特卻狂賺119億鎂!股神2筆交易「連子孫都滿意」:傳家寶級投資5心法,散戶照做也能贏

2025-04-09

少年股神狂飆SAAB炫富,一次慘賠拋妻棄女跑路,淪為印刷工人「不敢再投資了」...股市生存2鐵律
少年股神狂飆SAAB炫富,一次慘賠拋妻棄女跑路,淪為印刷工人「不敢再投資了」...股市生存2鐵律

2025-04-16

「股神」巴菲特選擇沉默是一種立場?閃過股災身家增4200億,手握10兆何時進場?最快「這時」親解
「股神」巴菲特選擇沉默是一種立場?閃過股災身家增4200億,手握10兆何時進場?最快「這時」親解

2025-04-08

敦陽科、中華食...他48歲靠「配速持股法」月領10萬提早退休,7檔存股名單曝光:最高獲利124%
敦陽科、中華食...他48歲靠「配速持股法」月領10萬提早退休,7檔存股名單曝光:最高獲利124%

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