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具大學學歷的25歲青年已達六成,其中能擇其所愛,把熱情化為專業有幾個?在德國,16歲的孩子開始分流,總工作人口六成出自技職教育,奠定家國競爭力。
料理的靈感,來自她母親非常擅長、也是她很喜愛的西班牙傳統海鮮燉飯中的墨魚燉飯作發想,加入台灣元素,把飯改成糯米湯圓。評審中有巴塞隆納的米其林星級主廚,因為看重她的資質,賽後邀她去巴塞隆納進餐廳跟隨學習迄今。
如果以為她沒受過專業訓練,也不是廚藝學校背景,竟然技壓獲獎無數的其他專業廚師,拿下國際大賽亞軍,成為現場亮眼黑馬——這種觀點是完全弄錯重點。
家學淵源和自身熱情是凡棣與一般年輕人產生料理「知能差距」的源頭,家學家業的身教比學府教師的言教更沉浸入骨,學至透徹。思惟、眼界及氣度對專業成就之重要性並不輸於刀工匠技。能聽聞內心鼓聲,追索內心熱情所在前進,並以興趣、熱情和「知能差距」為核心,往外擴充,核心能耐逐漸擴大,把夢想轉成能力可及的事業形式去追求,有天興趣終會成為專業。
凡棣有親戚在德國,自小培養了在異文化中,自在地與當地人相處的能力。她也在歐洲親身體驗有故事的菜餚所傳遞的溫馨感覺。每回到阿姨德國鄰居老奶奶家,奶奶都會拿自家烘焙餅乾給她吃,是奶奶女兒自小的最愛。凡棣也向老奶奶學做這道有故事、有溫度的餅乾。
讓孩子能擇其所愛,並愛其所擇。從小扎根的技職教育是家國競爭力的重要基石。德國小孩十六歲時就開始分流,總工作人口中有六四%出身技職體系;而台灣三年前統計全台二十五歲青年,有六成具學士學歷,我們社會還是要繼續讓年輕人一窩蜂擠進大學嗎?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