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東京媒體捧上天的京都;在京都城裡的人,確實經常把「外縣市」的日本人當成外國人來看待。
或許會有人覺得太誇張,什麼居留民?你當自己外國人啦?但京都城裡的人,確實經常把「外縣市」的日本人當成外國人來看待。比方說,他們會在私底下稱東京或大阪資本的店家為「外資」,特別是乍看之下京都風格的町屋咖啡廳,常被用這個字眼批評:「可是,那家店是外資耶。」
言歸正傳。總之我不認為自己是京都人,但有時一些東京的雜誌會委託我用京都人的身分做一些案子,譬如以當地人身分介紹京都值得推薦的餐廳,或是叫我帶他們去品嚐類似京都私房菜的餐廳。這類委託真的教人頭疼,實在太抬舉我了,畢竟我在京都,被當成外人的比例跟東京的雜誌記者差不多。
不僅如此,我對京都的隱藏版美食一竅不通,對美食和時尚也毫無熱情。如果是要我介紹舊書店或參觀建築物,應該還可以勝任。論到對京都店家的熟悉度,我反倒對東京的媒體人感到佩服。我經常從他們那裡得到海鰻哪一家好吃、某某家的香魚是珍饈的這類資訊,或是雖然不在米其林榜上,但哪一家店滋味更好。
他們的美食餐廳造詣真是教人五體投地,卻也讓人覺得哪裡怪怪的。明明不常來京都,怎麼會對京都的料理店如此瞭若指掌?未免太辛苦了吧。這是一種反映首都老饕氾濫的現象嗎?因為光熟悉首都圈的餐廳拚不過人家,只好將美食觸手延伸到京都來,暗示自己在京都有熟識的店,好顯示自己技高一籌,我覺得多少有這種含意在。
經常推出京都特輯的雜誌,責編應該常來京都,所以免不了對京都的料亭變得瞭若指掌也說不定。不管怎樣,我對東京的媒體人吹捧京都的風潮感到質疑,不,甚至還覺得有點蒙受困擾,就是因為你們這樣拍京都的馬屁,洛中人才會變得不可一世。我覺得洛外受到輕視,東京媒體對京都的哄抬也要負起一部分責任。
東京當然也有許多人不把京都當一回事,除非是天大的事,對東京以外的現象毫無興趣的人也不在少數。東京甚至蔓延著一種思維,認為全天下值得見聞的事情都在那裡。但這些人不會出現在洛中人面前。只有嚮往京都的好事者才會接近洛中人,或是包括媒體在內,從吹捧京都中獲得利益的人。
京都人就是因為不斷地與這些人接觸,才會誤會:原來首都東京也對咱們京都另眼看待啊,因為你看任何一家雜誌,不曉得該弄什麼企畫時,就會推出京都特輯不是嗎?我就遇到過好幾個像這樣趾高氣揚誇口的洛中大爺。每回我都忍不住沉思:啊,就是這種人在瞧不起洛外。輕蔑嵯峨的,就是被東京媒體捧上天,喜不自勝的這夥人。換句話說,看來我想要認為他們是膚淺的。雖然這或許只是為了平衡自己的心理。
相較之下,我覺得大阪的媒體就沒那麼希罕京都的店家了。大阪因為地理位置相近,所以能夠看透京都的餐廳是透過擺架子來自抬身價,大部分的大阪人都認為大阪有更多便宜又好吃的店。
關西電視台的某個高官對我說過,旗下的富士電視台到關西出差的大頭們都愛去京都的店,就算告訴他們大阪也有很棒的餐廳,他們也聽不進去,就是想要去京都。光是聽到店開在京都,感覺就高人一等,他說比較全國各地的形象,京都還是比較吃香。言外之意,就是暗指其實大阪更為出色,這麼想的大阪人絕不在少數。相當多的大阪人認為京都的魅力其實言過其實了。大阪市以北,京都市西南方有個都市叫高槻,隸屬於大阪府。
高槻的人常被大阪人奚落:「你們才不是大阪,根本就是京都了,乾脆劃進京都算了嘛!」大家聽出來了嗎?在大阪,只是鄰近京都,就會被人這樣調侃,就是因為他們不羨慕京都,所以才會這樣揶揄自家人。雖然無法提出具體統計數字,但就我個人的感覺來看,對京都的輕蔑程度,大阪應該是數一數二。光是這一點,我就要好好感謝大阪這個城市,大阪可以幫我一起瞧不起被東京媒體捧上天的京都,最鄙棄自以為是的洛中人的,就是大阪人。
不過遺憾的是,大阪媒體的影響力已經不如往昔了,現在不管是出版界還是影視界,都集中到東京了。雖然大阪能夠遏阻人們對京都的嚮往,但它的存在感已日漸稀薄。不過這本書的出版社也在東京,所以或許我也不必太過悲觀吧。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井上章一
出版: 三采文化
書名:討厭京都:古都背後,不可一世的優雅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