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是一門大學問,如何送到對方心坎裡?用敏銳的觀察力了解需求,並加強「故事力」,就能展現誠意,讓收禮者感動。
對此,長期為客戶安排贈禮的鈞霈公關總經理江淑惠,倒是有一句簡單的心法:「對方喜歡,但又不一定會買的。」把握這個原則,大致就已成功一半。
拆解這句心法,關鍵點有兩個,一是「喜歡」,其次是「不一定會買」。先從「喜歡」說起,讓受贈者喜歡的東西,不脫「想要」和「需要」兩個層面,其中,前者牽涉到對方平日的偏好;至於需要,則是從實用層面思考,與對方的工作或生活所需連結。
留意對方興趣,關鍵是「買不到」
不過,若進一步考量到「對方不一定會買」,想要和需要的評估重點就有所不同。想要,代表對方平日就會刻意關注、蒐集,因此,要挑選對方可能不會買的方向,就要從「買不到」、「沒發現」的方向下手。
江淑惠舉例,平日只要與送禮對象談話,就會特別留意對方感興趣的事物。她曾受邀至某上市公司老闆家裡吃飯,聊天過程中,發現對方特別喜歡與她分享自家調味料的來源。日後,江淑惠在美國紐約Chelsea market (紐約具指標性之一的市集),當中專賣鹽的店面,想起該上市公司老闆的喜好,就特別買下松露、Merlot(葡萄品種名稱)所製成的鹽,趁著節日送給對方。
這種禮物,符合對方的偏好,又是只有在紐約特定市集才能買到,自然能把濃濃心意送抵對方心坎。
如果想送對方「需要」的禮品,則必須從「CP值」下手。為什麼呢?因為既然是工作或生活上所需,一般人多半會遵循理性消費的原則,挑選高CP值的商品,在此之下,對方需要、但又可能不會買的方向,反而就是「低CP值」。
當然,不是要你挑選品質粗糙、價格昂貴的鬼東西,而是選擇「因為幾許巧思而價格稍高」的物品。江淑惠說,有一次在美國洛城比佛利山莊的咖啡廳,看到桌上擺了放滿蠟筆的玻璃杯,店家巧妙地將繪圖紙取代桌巾,既有童趣、又能讓客人隨筆塗寫,就被她納入對於創意人員的送禮選項。
選到「對方喜歡但可能不會買」的禮物,只是成功一半,接下來,你還得為這份心意充分加值。這部分,深諳客戶心理的彥星喬商廣告總經理劉安立則頗有巧思,首先,是「故事力」。
提前兩個月準備,找「有故事」禮品
她表示,每年在中秋過節的前兩個月,她就會開始張羅打理適合的禮品,之所以要提早兩個月準備,是因為她必須刻意搜尋「有故事」的禮品,禮物背後所代表的特殊意義、或是台灣小農摘種的愛心水果,她都會要求負責送禮的同事,務必將禮品的來源傳達給客戶。
不但提早準備,劉安立也會提醒同事提早送達。她表示,在過節的前兩個禮拜,就會將禮品送至客戶手中。送禮比別人早一步,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天候或人為的可能因素阻礙送禮,另一方面也比較能有「親送」的時間安排。親送的好處,就是可以當面和對方「說故事」,也能有與對方深度交流的機會。
「一定要親筆寫一張小卡片!」對於如何為禮物加值, 江淑惠認為親筆卡片最能讓對方感受溫度。除此之外,在包裝上也可稍加用心,以前面提到的「蠟筆玻璃杯」為例,江淑惠日後送出這份禮物時,還會附上一朵自己精心挑選的高貴花朵,透過精緻的搭配,更能為禮品瞬間加分。
禮品的珍貴來自於用心, 劉安立滿懷感謝地說,「每次收到禮品,我都會特別在電腦裡記錄下來,誰在什麼時間點送禮給我,還有收到禮物時的心情,我都會一併記錄下來。」
記錄,是為了記住收到禮品時當下的感動,禮品之所以能打動對方的心坎,最重要的,還是一份源於初衷的感恩與關懷,心意到位,搭配幾項簡單法則,挑到禮輕情意重的好禮,也就不再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