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市場和吃小吃這兩件事,是我在台北生活的小確幸,若能同時兩者兼得,更是錦上添花,人生一大樂。
士東市場的小吃街並不像一般市場小吃攤那麼髒亂,既無撲鼻的異味,也沒有一地的汙水。規模和攤位數量不遜於百貨公司小吃街,且單以食物水準而言,平均甚且高於百貨公司。
箇中原因說來簡單,百貨公司小吃街多是連鎖業者,餐點就算並非出自中央廚房,掌廚者也僅是拿工資的受雇者,不像士東市場的小吃街,每攤皆是獨立經營,烹者即業者,食物好不好吃,關乎生意好壞,影響收入多寡,於是各家小吃攤唯有各顯神通,端出美味,才能留住顧客。
精確地講,士東市場其實有兩條小吃街,一條靠士東路,另一條臨市場後方巷道,中間隔著百貨服飾區。
我如果是獨自上市場,買好菜之後,會習慣到靠士東路那一頭,看看一三六號的米粉湯有沒有位子,要是有位,就坐下來吃碗湯濃、油蔥味香的粗米粉湯,切盤嘴邊肉,再來塊油豆腐。
巷弄裡的小吃攤 端出古早風味
我也愛去一五四號的目鏡麵攤,吃切阿麵配鴨血韭菜和海帶、豆腐乾,這一攤的切阿麵不加肉燥,而是擺了一小片瘦肉,誠然是古早風味;丈夫則最愛目鏡的麻醬麵,那也是此攤的招牌小吃。
目鏡隔鄰一二九號的桐伯豬腳,我們也常光顧,丈夫喜歡滷得軟爛的豬腳,我則偏愛煎得「赤赤」(香酥不焦)的虱目魚肚。他家的滷肉飯亦佳,肥肉丁燉到入味而不膩,香啊。
這裡亦有好幾家台式熱炒,我們習慣去一四三號的媽媽之店,必點乾煎魚或用醬油和蔥薑燒的台式紅燒魚。
靠巷道那一側的小吃街,有幾家攤位我們也愛去,要麼上二四五號的客家莊吃客家湯圓,或是去二四八號的好麵煮吃辣味臭仙麵(即臭豆腐麵),再不然就是去二三四號的寶飽家常便當,各點一份魚或肉為主菜,並自選四道小菜,頗有幾分在舊時「飯桌仔」飽食一頓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