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冬季美食——雪蟹,各地捕獲後紛紛品牌化,其中最紅的是三星主廚相中的「松葉蟹」;反觀台灣,豬肉、水果若是走上松葉蟹的品牌加值之路,又何必畏懼開放進口?
三星主廚山本征治採用的是鳥取縣境港的德康丸、共福丸等漁船捕撈的松葉蟹。他在凌晨三點時分,至境港魚市親自挑選指定用蟹規格,每一隻蟹還戴上「龍吟御用蟹」標籤。一經名廚品題,境港的松葉蟹品牌化、高值化效應,當然大可預期。
龍吟珍藏使用不少著名美食家也是陶藝家北大路魯山人的器皿作品,其中有一「蟹繪皿」,不知可是山本此次創作靈感來源。正如魯山人名言:「食器是料理的衣裳」,「好的食器也就是料理先進的證據。」山本除了動員清水硝子工房為其製作江戶切子料理罩與清酒杯,還在松葉蟹料理中,搭配了京都寺町通錫器老鋪「清課堂」為龍吟原創製作的蟹形錫金器皿,還有佐賀安樂窯特製的蟹皿有田燒,盛裝蟹肉起司燒物料理,增添享用情趣。
近日像美豬壓境、台灣農林漁產、水果銷中國等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其實除了政治角力因素外,根本對策是台豬、台魚、台水果等台灣食材品牌地位,及價值建立策略弱項的及早補強。我們的科技產業一般製造力強,但產品原創力弱;農林漁產則拜風土條件恩賜,與技術改良、農漁民努力,一般而言產品力甚強(像山本也用過台灣產特級新鮮芒果,做六本木龍吟本店的芒果甜點),但產銷協調組織力,和品牌加值力卻薄弱。
如果台豬在市場競爭與消費者心目中,具有如紐西蘭Zespri品牌奇異果(去年台灣人共吃掉三億顆)、日本和牛等級的品牌形象,何須畏懼美牛區區每公斤五、六元新台幣的價差。
以餐食事業的優質化發展,帶動台灣食材品牌化、加值化,再佐以外向性產銷協調組織力的改革,應是走向農產綠金前景的可行途徑。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