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普洱茶之後,烏龍老茶也成為兩岸收藏家的新寵。「選對茶,放得久」,茶葉經過歲月淬鍊出的報酬率,可能會氣死一堆華爾街分析師。
編按:好茶可以養身、怡情,但如果你熱愛老茶,也許你可以考慮「投資」。以頭等茶1斤1萬元來推估,如果能妥善存放30年,總值可望突破150萬!但想要靠養茶來理財,從看茶、買茶到保存,可是一步也少不得。
「這些都是我的退休金。」來到南投竹山紫南宮旁的虫二茶莊,老闆莊志堅指著四合院內一排排存放的茶罐,「20年後,這些茶,就會被歲月追高了身價。」屋外的紫南宮是中部求發財金香火最盛的寺廟;屋內,等著被時間催化的發財夢,也逐漸隨著茶葉的粹化,醞釀出投資氣味來。
台灣的茶葉產量約1萬5千噸,其中8成是烏龍茶。而種植面積最大的就在南投,13個鄉鎮皆產茶,4分之1的人口從事茶產業。也因此,南投縣內的老茶行,幾乎都保有幾桶「傳家老茶」。
「這桶是35年前的,我兒子都還沒出生。」鹿谷茂記茶行老闆劉茂興,指著店內與他四歲孫子一般高的大陶甕說,「上回有一個台中茶商找老茶,我一斤賣2萬元,他回去轉手賣了20萬元。」
「近五年,可能是受到普洱茶的藏茶風氣,許多人開始轉向投資烏龍茶的老茶,越老身價越高。」得過兩次鹿谷農會特等獎的茶農陳重圖家中客廳櫃子,擺著民國80年特等獎茶罐,「有一回茶商來,一看大驚,直呼有個藏家,就缺這個年分的冠軍茶,你要發了。」結果那只是包裝盒,裡頭的茶葉早就喝光了。陳重圖苦笑:「早期茶農只會做茶、喝茶,好茶一做出來,趕快賣茶轉現金付工資,根本不知道藏茶來存身價。」
想藏茶趁今年!年初寒流有利茶葉生長 春茶品質佳
「就投資標的來看,老茶具備三項稀有性。」世新大學財稅金融系副教授郭迺鋒蒐集了30幾年老茶,他從經濟學的三個角度來分析老茶,一、時間財:喝掉一斤少一斤;二、氣候變遷:未來環境不利茶葉生長,好茶更難尋;三、經營斷層:製茶傳承大部分是家族性的,第一代賺了錢,把小孩送出國念書,短期內第二代的製茶功力,尚不足銜接。
郭迺鋒強調,從投資眼光來看,老茶前景供需失衡,所以現在掌握老茶的人,10年之後, 必有不錯的投報率。
如今陳重圖會定期把滿意的茶留下來。「今年天氣產出的春茶,就適合當藏茶。」「肥霜、 瘦雪、狼狽雹。」陳重圖用俗諺解釋今年茶葉的生長氣候:「年初的寒流,茶園長期籠罩在霜霧中,這種條件最適合茶葉生長;若是下雪,土質受損;下冰雹的天氣,那一年的茶葉品質就慘了。」
「藏茶除了看年分,選對茶,放久才有價值。」莊志堅說,所謂老茶,指的是「20年以上的茶葉」「人生有幾個20年?所以選對茶來存,才不會浪費時間。」
新茶百百款,品質又難辨,要如何挑選20年後的潛力茶?莊志堅建議從兩個管道找茶,一是「比賽茶」:因經過評審機關認證後,品質與口碑已把關。二是「熟悉的茶行」:透過信任的關係,請茶行代為找尋、推薦。
「到茶行買茶,請老闆泡兩杯茶給你,一杯現喝,另一杯,放涼15分鐘再喝。」茶改場課長林金池說:「熱茶是喝香氣,但茶冷了,澀、苦等缺點會跑出來。新手去茶行,可以用兩杯茶,試試看茶行是否老實,老闆也會知道你是行家,不敢亂唬。」
找到適合的藏茶後,剩下的就是如何「相處二十年」?
「保存」與「保管」是不同的,莊志堅說,「保存」是指用來喝的茶,需要恆溫控制,讓茶葉不變質,喝起來就像是剛做好的鮮度。但用來藏的茶,就要用「保管」的方式,放在常溫,讓茶葉接受空氣的醇化,包括一年一次的焙茶(乾燥),都不需要,盡量不騷動茶葉為主。
1200多年前,唐朝的陸羽出書《茶經》,教人如何「炒茶」製作茶葉,如今在全球資本化,「炒茶」也當作金融商品,變成可以喝的古董。老茶的藏金量,是風華的累積?還是炒出來的泡沫?留待時間驗證。
▲點擊圖片放大
虫二茶莊老闆莊志堅說,藏茶得計畫性地蒐集,「有量才能喊價」,他預計20年內藏茶100桶,目前已到了49桶。(攝影/陳俊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