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新加坡的料理乏善可陳;如今,許多星國具有國際水平的餐廳,即將躍上米其林榜。台灣在米其林美食排序中殿後,只能繼續靠夜市撐場面嗎?
另一方面,就在總統蔡英文就職前三天,米其林集團宣布《米其林指南上海 二○一七》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發行,成為米其林一六年在全球發行的第二十八本米其林指南。這也是繼○七年底日本(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十二本)、○八年底香港/澳門,和今年新加坡和韓國首爾之後,米其林指南插旗亞洲國家、城市的第五本美食指南。
龜兔賽跑,世事變化真大。十來年前,常赴新加坡考察,除了萊佛士酒店的Long Bar和新加坡西令調酒,我對當地料理(如肉骨茶、海南雞飯),可說沒什麼好印象。
今天星國的美食風景線早非吳下阿蒙。法國Joel Robuchon,美國Daniel Boulud、Mario Batali、Wolfgang Puck,日本和久田哲也、山下春幸,台灣的江振誠等,相繼在此開設餐館。小小的國家,人口只有五五○萬,餐館超過兩萬家。
此事並非自然發生,人民行動黨和前總理李光耀的視野是關鍵動力。像○三至○七年,李四次出面懇邀江振誠來星展演廚藝,一○年江店既開的第一批客人,是李帶二十位部長上門;像先當地主國舉辦「亞洲五十最佳餐廳」,建立並鞏固新加坡在世界美食地景中的地位;像推動代表禁得起時間考驗經典頂級餐廳《新加坡米其林》的出版,指南是由新加坡旅遊局、米其林、 美國運通等策略夥伴合作推出。
現在新加坡許多具有國際水平的餐廳,今年第三季起將冠上「米其林星級餐廳」桂冠。當年的亞洲四小龍,我們再度在米其林美食排序中確定殿後。新加坡沒停在肉骨茶,我們還要繼續提夜市多久?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