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出品的《冰雪奇緣》叫好又叫座,其實創作的過程中也歷經驚惶失措,但這樣的絕境反而催生出全新的創意。
一般來講,迪士尼出品的電影播放完畢時,大家會鼓掌歡呼,播映廳還會準備面紙,因為大家會感動到哭成一團。然而《冰雪奇緣》的試映會上,沒人哭、沒人歡呼、沒人碰面紙。所有人排隊依序出場,現場一片寂靜,連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
試映結束後,導演克里斯.巴克和其他五、六名迪士尼電影製作人,在片場餐廳討論自己剛才看到的動畫。迪士尼創意長約翰.拉薩特列舉幾個優點,戰鬥場面很刺激、很令人興奮、姊妹間的你來我往也很精采、雪怪很嚇人、電影步調很快、很流暢。
深入挖掘內心 故事才動人
然而他列完優點後,開始敘述一長串的缺點,列完十二項缺點後總結: 「你們挖得還不夠深入,觀眾感受不到自己和這個故事的連結,片中人物太不像真人。安娜太古板,艾莎太邪惡,我不喜歡這部電影裡的任何人,直到結尾才好一點。」
創意長講完後,其他智囊團成員紛紛發言,指出更多問題。劇情有邏輯上的漏洞,例如漢斯王子感覺不像是個好對象,究竟為什麼安娜要和他在一起?此外,電影中出現的人物太多,搞不清楚誰是誰,情節又太好預測,還沒演就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安娜性格也很惹人厭,整天在抱怨,不像是一個住在城堡,即將和王子結婚,馬上就要當女王的人。
智囊團編劇珍妮佛.李,特別討厭艾莎的壞嘴巴跟班,筆記寫著:「雪寶××惹人厭,一定要砍掉那個角色。」
動畫電影一般有四到五年的醞釀時間,然而迪士尼《冰雪奇緣》才剛開始製作不到一年,就被硬推上場,時間只剩一年半。
當然,不是只有電影會碰上《冰雪奇緣》的問題。究竟要如何趕在最後期限激發出創意?如何讓創意過程更具生產力?這是千古謎題。每一天,學生、主管、藝術家、政策制定人,成千上萬的人都面對著必須擠出創意的挑戰。經濟情勢變幻莫測,創意愈來愈重要,快速想出原創的點子,才有辦法在新世界生存。
接下來一個月,《冰雪奇緣》團隊重新塑造兩個女主角安娜和艾莎之間的關係,每個人用自己的經驗,想著兄弟姊妹是怎麼相處。製作人德維寇告訴我: 「我們有時會忘記用上自己的人生經驗,忘了把自己腦袋裡的東西當成素材,感覺就不真了。迪士尼說故事的方式會那麼動人,是因為我們被迫深入挖掘自己的內心,直到把自己的人生放上大銀幕。」
工作陷絕境 可以激發創意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一九九六年說過:「如果問創意人士他們是怎麼辦到的,他們會有點內疚,因為不是他們辦到,他們只是看到某樣東西,然後拿過來用。他們自然而然運用,有辦法連結過去經驗,接著整合成新東西。創意人士之所以有辦法新舊結合,是因為他們的經驗比別人豐富,比任何人更常想著自己的經驗。」
不只是電影或百老匯運用個人創意。便利貼會問世,是因為一位化學工程師受不了自己的教堂聖歌書籤老是掉下來,決定發明可以讓書籤不會掉的黏著劑;玻璃紙的發明,是因為化學家受不了桌布老是染到酒漬。發明家把自己的人生當成發明素材,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點子經常出現在情緒大爆發的時刻。現實不順利、驚慌或沮喪的情緒,迫使我們把舊概念應用在新情境時,更可能發明出隱藏在個人經驗裡的好東西。心理學家稱這種現象為「絕境帶來的創意」。
二○一三年六月,《冰雪奇緣》上映前夕,製作團隊在美國亞利桑那舉行試映,故事和十五個月前在迪士尼總部放出的版本完全不同。妹妹安娜變得活潑、樂觀但寂寞。艾莎很愛妹妹,但害怕自己的魔法,無法忘掉小時候誤傷妹妹,逃到冰封的城堡與世隔絕,一個不小心讓自己的王國陷入永恆的冬天,還凍住安娜的心。
安娜開始尋找王子,希望真愛之吻融化心中的冰霜,然而她找到的漢斯王子卻是想奪權的壞人,企圖同時殺掉姊妹花奪取王位。
在電影的結尾,安娜靠著犧牲自己救了姊姊,而那個真愛的舉動破解了魔法。姊妹兩個人團結在一起,擊敗敵人。漢斯被驅逐,春天再臨,愛打敗恐懼。
迪士尼的傳統元素全部都在,有公主、有舞會華服、有英俊王子、有負責搞笑的配角,中間穿插樂觀向上的歌曲,不過《冰雪奇緣》也以剛剛好的力道,搗亂所有元素,讓不一樣的新東西冒出來。漢斯王子一點都不白馬王子,他是壞人。公主也沒等著別人救,而是自己救自己。真愛不能等別人付出,真愛來自姊妹學會接受自己的長處。
搗亂舊元素 讓新鮮感萌芽
創意無法被簡化成公式,創意需要新鮮感,需要驚奇,還需要其他無法事先安排的元素。不過發想創意的流程有跡可循,我們可以靠提供適合的環境醞釀出創意,例如用新方法混合舊點子可能迸出創意。觀點不同、有新意的人聚在一起,也比較容易激盪出創意。
我們努力擠出創意時,有三件事可以增加發想過程的生產力。首先,我們的個人經驗是寶庫,留意什麼事讓自己有什麼感受,將可醞釀出心得。迪士尼流程也讓電影工作人員挖掘自己的內心,直到想出辦法。我們自己的人生提供了創意素材,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帶到世人眼前。
第二,要和驚慌與壓力當好朋友。我們驚惶失措時,不代表事情要完蛋了,表面上是病急亂投醫,實際上是我們開始願意接受新事物。「絕境帶來的創意」很重要,焦慮迫使我們用新觀點看舊點子,用過去成功的作法解決新鮮問題,想不出點子的痛苦,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
第三,創意有了突破之後,開心之餘,我們也會再也看不到其他可能性,因此得和自己的創作保持一點距離。少了自我批判與緊張氣氛,我們就會開始墨守成規。我們可以靠著幾種作法,再度拉開應有的關鍵距離:一、批評自己的成就,二、逼自己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再看一遍事情,三、改變團隊的權力平衡,四、把新權力交到別人手上。大自然需要適度的干擾,有破壞,有變化,才能看清楚事情。
我們全都有創意需要的人生體驗與工具,只要願意擁抱壓力帶來的破壞與變化,試著用新觀點看舊點子,每一個人都能找到新的創意連結。
(本文摘自第七章,孫蓉萍整理)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
作者 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
● 《紐約時報》記者,2006 年加入《紐約時
報》,曾主筆或協助進行系列報導,包括檢
視企業如何試圖占高齡美國人便宜的《黃金
商機》(2007 年)、研究金融危機前因後果
的《罪惡的代價》(2008 年)等。杜希格
得過美國國家科學院、全國新聞等單位頒發
的新聞獎項,2013 年更榮獲普立茲報導獎。
● 杜希格為耶魯大學歷史系學士、哈佛大學
企管碩士。成為記者前在私募股權業工作,
並在舊金山當過一天驚險的腳踏車快遞員。
譯者 許恬寧 出版 大塊文化(2016 年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