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有位階性,紐約雖然有龐大華裔會說中文,但日常交談大多寧願講比較「高級」的英文—可別小看那些破舊餐館和洗衣店裡的中國移民,一個個英文搞不好都比臺灣大學生流利......
作者︰黃致鈞
某次在中國城一家頗具名氣的鍋貼店,用中文點完餐結完帳後我一如往常退回發票,示意收銀員替我丟掉,沒想到坐櫃檯的大嬸破口大罵:「你給我做啥?沒這收據你怎麼領鍋貼啊?」是,她其實只想表達「你要有收據才能領餐」,但口氣惡劣好像我欠她幾百萬。
又某次在中城一間知名上海館子,友人和我吃完正餐用中文叫了一份兩粒的芝麻湯圓收胃,沒料到看似在那工作有幾十載的老服務生居然表示兩粒湯圓不好煮,點兩份四粒湯圓才夠開鍋。真是豈有此理!大名鼎鼎的館子廚房怎空不出個熱鍋煮兩粒湯圓?
還有某次向西村一家川菜館叫了幾道菜,一中年外送員抵達時我客氣地站在門口用中文迎接問好,並算好小費請他找零,結果他老兄嫌我吝嗇滿臉不爽,獅子大開口要更多小費,找錢時更鼻孔一撐連帶回了個鏗鏘有力的「嘖!」給我。
原以為在紐約和華人店員說中文能拉近彼此距離,但經過這三次教訓後才發現此招不可行:中文一說對方確實會視我為「自己人」,但也因此所有禮節規矩皆可拋,反正我們講的是民族情感,所以鍋貼店的收銀大嬸回話時可以粗魯囂張,上海館子的老服務生點餐時可以討價還價,川菜館的外送員找錢時可以趁機敲竹槓。
此外,語言有位階性,紐約雖然有龐大華裔會說中文,但日常交談大多寧願講比較「高級」的英文—可別小看那些破舊餐館和洗衣店裡的中國移民,一個個英文搞不好都比臺灣大學生流利;英文不溜的則講方言,帶有政府統治人民色彩的「官話」反而成為第一甚至第二外語,非必要場合不會使用。
然而姑且不論移民背景,私以為今天不管是什麼人種說什麼語言,要立業一切就該按照規則來,尤其在紐約大家都是「外國人」,一樣辛苦賺錢,沒有誰應該從誰身上得到比較多。
無論如何,從此我在紐約遇到亞洲面孔不再猜測對方是否會說中文,一律使用英文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鳥氣。
(本文選自全書,周政池整理)
作者︰黃致鈞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紐約學
作者︰黃致鈞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紐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