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冬至恩惠 烏金傳奇

冬至恩惠 烏金傳奇

愛上雲林

美食旅遊

2016-01-12 11:13

冬天前後東北季風呼呼的吹,即便是冬天,雲林的氣候依然濕潤,太陽高掛在藍天,照得一池池魚塭閃爍,處處充滿生機,滾滾黃沙越過臺灣海峽,乘著風出發旅行,冷冽的海風吹進口湖,也把冬天的第一把金沙吹進這個小村莊。

文/楊凱婷 圖/張方宇


口湖,位於雲林縣西南沿海一隅,因處處可見遺留的漁塭而得名,居民多以養殖維生,沒有樸實的稻香,取而代之的是人才輩出的養殖達人和濕地生態優美的水鄉澤國。隨著烏魚一路南下,薄薄的陽光下,波光粼粼的海水沁涼透心,來口湖體驗漁村生活大開眼界,或品嚐鮮甜海產大飽口福,最後嗅著迤邐綿延的濃厚海味,觀賞日落時的那份靜謐之樂。




第一站──捕捉金黃透亮的鹽封鮮味 

天還沒亮,星辰漸次退場,口湖鄉的魚塭旁正展開一年一度最大的盛宴!寒風刺骨下,大哥大姐們撒下魚網,在水中邁開蹣跚的步伐,從尾端走到前頭,不一會兒一個個接連上岸,以拔河蹲坐之姿大喊著「1、2、3」,齊心協力的收起活蹦亂跳的滿滿烏魚。烏魚養殖達人曾煥佾帶著一口海口腔的台語說:「要採收一尾尾肥美壯碩的烏魚,往往要等上3年,真的很不容易。」
 
早上凌晨6點,太陽在厚重的雲霧間露出淺淺一抹光暈,成群的居民帶著塑膠籃聚集於此,一輛藍色卡車緩緩駛入橋下,在地上鋪蓋大片的塑膠布,一條條長達60~80公分的烏魚夾雜大量冰塊如瀑布般從卡車傾瀉而出,大夥展開笑容,橋下也隨之熱絡起來,幾位大姐熟練地拿著板凳和刀具坐在魚堆旁各就各位,開殺取卵,突然,宛如小型聚會般,大家有默契的分工合作,在談笑中剖肚、摘卵、取魚腱。
 
臺61線橋下道路旁,幾位大姐擺起鐵架和木板,邊曬邊翻著一片片赤紅的烏魚子。沿著鄉間小道,來到口福烏魚伯的工廠,烏魚伯曾煥佾從事烏魚養殖已有20~30年的時間,迥異於一般養殖業者,他賣的不只是傳統的烏魚子,還有許多研發多年的新血結晶。求新求變的曾煥佾憑藉著多年累積的養殖經驗與興趣,曾經為了粒粒分明的「黃金御之卵」沉溺到廢寢忘食,在歷經整整10年的摸索與試煉,創造出獨步全球的最新技術。近年,他看準生物科技的市場,漸而將重心轉移,從烏魚子中萃取卵磷脂,研發作為醫療用的原料,將烏魚子發揮到最大功效。他詼諧地笑說:「我這個烏魚伯並非浪得虛名阿!」 



第二站──貝之霸王 馬蹄蛤新生機

「媽媽,你看是好大的貝殼欸!」小男孩看到馬蹄蛤驚奇的與身旁的媽媽分享。文蛤大家一定都吃過,那馬蹄蛤呢?
 
馬蹄蛤的正式中文名稱為紅樹蜆,民國88年曾界崇在紅樹林外海潮間帶意外地發現巴掌大的貝類,在毫無資料的情況下,憑藉著養殖世家的背景,歷經3~4年的研究與摸索,在無數次的失敗慢慢改良出一套養殖公式,成功復育面臨瀕臨絕種的紅樹蜆,並成立馬蹄蛤主題館,為稀貴的貝類開創一片新的藍海。
 
薄薄的陽光照耀得魚塭閃閃發亮,在東北季風徐徐吹拂之下,館外一旁用貝殼串連的「大型風鈴」譜出清脆響亮的交響樂。「一個產業要往前推一步,都是要花上好幾10年。」曾界崇語重心長的說。他從養殖、生態、觀光休閒、加工、導入文創完全一手包辦,將客人吃完剩下的貝殼發揮得淋漓盡致,主題館外的貝殼彩繪與拼貼,是他和家人、員工一區塊一區塊親手打造而成。館內除了有馬蹄蛤的介紹外,還有馬蹄蛤的料理;此外,他還將貝殼做成許多文創商品,有大眼蛙、小夜燈、吊飾、零錢包等;並將貝殼高溫煅燒所產生的氧化鈣,加工製成抗霉除菌的天然洗劑,如:貝殼粉、美容皂、沐浴乳、洗髮精。
 
復育馬蹄蛤之路就像跑馬拉松一樣,曾界崇引進海水養殖,復育紅樹林營造生態平衡的生長環境,讓池中的魚蝦貝類各司其職。也許在別人眼中,他一直都跑在一條虛擬跑道上,或勇敢或莽撞,而他卻越跑越真實,為瀕臨絕種的馬蹄蛤開闢出嶄新的康莊大道。



第三站──候鳥來的季節

早期成龍濕地原為一大片農田和魚塭,因地層下陷,再加上韋恩颱風帶來豪雨,將農田土地澆灌為水鳥的新樂園。水中央一座褪色的紅磚瓦房成為成龍濕地的新地標,當海風徐徐拂過水面,搖晃的波紋倒映著閃閃跳動的夕陽,不僅吹來濃厚的海味,也吹來人去樓空的蕭瑟之感。成龍濕地被迫回歸自然,卻也帶來意外的訪客,留下黑面琵鷺、埃及聖䴉、高蹺鴴等罕見野鳥的足跡,成群的候鳥在空中盤旋,為眼前的動人的美景共譜一段音聲嘹亮的奏鳴曲。
 
從雲林144鄉道轉131鄉道,到達位於右側的口湖旅客中心,其建築將傾斜的屋頂作為大地的延伸,充分展現水鳥振翅高飛的意象。從兩旁木棧道的樓梯通往屋頂,可以站在這裡遠眺椬梧滞洪池畔嬉戲的白鷺鷥,也可以到樓下向服務人員租借腳踏車,沿著自行車道,愜意地徜徉在這片生態美景中。



第四站──柴井智慧 精神永存  

沿著台17一路向南,穿梭在兩旁都有小柴井車的路燈下,彷彿踏入新的秘境。水井社區由7個魚塭包圍而成,位於口湖鄉最南端,社區產業以文蛤為主,然而隨著時代更迭,人口外流嚴重,曾經熱鬧純樸的漁村早不復見。
 
站在東水塘上放眼望去,如詩如畫的水井社區保留許多傳統漁村的面貌,古樸的三合院、信仰玄天大帝的奉天宮、在木棧道健走的鄉親及外來的候鳥訪客。理事長林文欽透過耆老口述,打造巨大的柴井車。「通常都是7到8個人站在上面合力踩踏向下鑽,鑿出一口一口的水井,讓居民有水灌溉,在此安居樂業,建立美滿家庭。」早期當地盛產番花,俗稱姻緣花、雞蛋花,當番花盛開也象徵愛神來了,村內的青年少女便相繼到樹下祈求好姻緣。水井社區不僅保存了古代鑿井技術的精神和番花文化,更重新連結老一輩居民心中最深刻的記憶。 



第五站──青年漁人 養殖蝦不瞎

漂鳥還鄉的故事看多了可不新奇,新奇的是,有個反常的七年級生說什麼都要根留家鄉,他正是好蝦冏男社的海口做事郎——李富正。「為什麼家鄉留不住年輕人?」就是這個疑問,讓他與其他7位友人各自掏出老婆本,成立了好蝦冏男社。
 
門口的「三心號」承載的正是他理想,三心:綠心,有別於一般大量投藥的養殖方式,用一顆永續土地的心從事生態養殖;愛心,當部份的年輕人都離開家鄉到外地打拚時,他抱持著熱愛家鄉的心,用最有限的資源創造出最大的可能;甜在心,好蝦的白蝦絕對讓你吃在嘴裡,甜在心裡。舊有的鰻魚池在優雅農夫藝術工廠的改造下,漁網搖身變成燈罩、配色清新的馬賽克拼貼牆及可愛的魚蝦繪畫等,成了別具一番海味風情的用餐環境。
 
他秉持著「錯中學,學中做」的信念,遵循古法引進海水回復自然原有的生長環境,在「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食物鏈循環中,養出身強體壯的蝦子,同時淨化了池中環境。此外,他還結合食農教育的概念,讓遊客看見透明公開的自然養殖法,體驗撒網捕魚蝦的農趣味,品嚐異常鮮甜的肥蝦。
 
成名,其實只是上天眷顧的一個眼神,但其背後必須花更多時間和努力才不辜負這萬中選一的機會。李富正不以追求數字為優先,而是以推廣友善環境的理念為主,扎扎實實的將土地與食物緊密連結,成為口湖最年輕的養殖業者,更為口湖留守一片淨土。
延伸閱讀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