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到一位難求的餐廳吃飯、上山下海取得珍貴食材⋯⋯,一定要付出那麼多的努力,才能夠稱做「真正的foodie」嗎?
某位美食同好很訝異我會參加該團,因為那不是「真正的foodie」該做的事 。他說,為了到那些日本難訂的餐廳吃飯,他付出很多努力,我參加美食團宛如花錢買名校學位,形同作弊。
我驚呆了。不過就是吃個飯,有那麼嚴重嗎?
Foodie如何翻譯成中文,尚無定論,但姑且可理解為對美食有高度熱情之人。Foodie會為了做好某一道菜而鑽研食譜,為了取得某種食材而上山下海;千方百計想吃到一位難求的餐廳,自然也是一種foodie的行為。
Foodie也有偏好的「品味」,譬如麥當勞漢堡與個性手工漢堡,觀光區的餐廳與巷弄小店,冷凍食品與現做料理,星巴克與Blue Bottle Coffee,往往都是後者勝出。
那麼,除了擁有正確的品味,美食愛好者是否須付出更多代價,才能獲得某種foodie的身分認證?
即使foodie帶有民主意涵:任何人皆可成為foodie、任何人都能享受美食,與傳統的美食家、老饕形象有所不同,真正難得的飲食經驗往往一點也不平易近人,而這類足以區隔foodie與一般人的飲食經驗,賦予foodie某種地位。foodie往往擁有較多的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不僅較有財力在外用餐或購買食材、廚具,也具備鑑賞美食的知識水準。
那麼在foodie的世界,是否還有更高層次的地位象徵,譬如鍥而不捨的精神,或千辛萬苦與餐廳老闆建立的交情?而一旦花錢走捷徑,省略那些工夫、時間與精力,就會被認為不入流?
如果某家餐廳得靠交情才能入其門,那麼該餐廳的老闆最有資格決定他想接待什麼客人。如果老闆都願接客了,其他人又有何置喙餘地?只能說,這年頭foodie不好當,為了極致的美食體驗,什麼代價都願意付。
參加美食團一圓品嘗米其林級壽司的夢,在某些老饕眼中,竟是作弊的作法。(圖/高琹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