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就像是個精緻的公園,到哪裡都能玩出美趣來,寺院門牆、京町人家⋯⋯,隨走隨看就能感到心滿意足,就連幾堵荒蕪的舊土牆,都有著獨特的風情。
我愈想愈多,幾乎覺得帶人遊京都或許是最困難的工作了。
當然,我除了和家人、和三兩熟友同遊外,也真沒帶過人遊京都。並且,也不太敢。
上世紀九○年代,我常動不動就想到京都,主要想的是京都的氣氛那一類的東西。像京都教你憶起唐詩的部分,或像京都隨處令人瞧見的埋頭專注之業作(灑水、枝頭修剪花草、掃地、跪著擦地板、削竹片製竹器、和尚行於路、藝妓移屐過小橋…)更或是阡陌縱橫的日本屋舍與小規模阡陌縱橫的門框窗條,當然還有數不盡的大小公園、樹林、與淙淙流動的溪水。
風景俯拾即是 散步是享受
然京都亦有其不容易處,除了日本人的嚴謹自抑外,吃飯時蔬菜種類不多等也皆算是。
復古味咖啡 好喝卻喝不慣
像喝咖啡,京都有極多的咖啡館,位置極優、布置極好,然咖啡旁邊配的奶,嘗起來似是「奶精」之類的調製品。這奶加在咖啡裡,味道太配了,亦好喝,並且再丟入一兩小塊方糖,更是一杯完美的咖啡。
但這也是一杯完美的老式咖啡,我喝過這樣的咖啡幾年之後,斷斷不想這麼喝了。開始只想純喝黑的,竟然未必是最美的咖啡味。
日本的調奶,與日本太多的「果子」(糕餅),皆透露著日本食品製造業極高妙成熟的技法,也於是反式脂肪很是彌漫。當然我不只是為此理由而少吃果子(京果子或洋果子),主要我在京都很少找尋正餐之外的零嘴,以求省下尋吃而得出的餘裕,也盡量少接近那稱之為琳琅滿目的京都風華。
說著說著,像是說我到京都去為了追求空寂似的。以前沒想到,如今想想,空寂還真不失是遊京都不錯的主題。滿遊,還不如說是淡遊呢。便說吃吧,京都什麼吃不到?何不每頓飯簡簡吃成。然而簡簡吃成,又吃得好,這在全世界都是絕高超的藝術,京都當然也不容易。
尤其吃麵,拉麵不用說了,是酒後慰藉心靈的放縱式療癒食物,本就不宜作正餐吃。烏龍麵、蕎麥麵即有好的,卻因不帶配菜,亦是吃來甚不完備。麵要吃得好,必須這城鎮還不能過度富裕。香港房價太高,吃麵,大不易;台北,還勉強尚稱平民化,吃麵猶可。蘇州這樣的城市格局,照說最可能吃得好麵。連麵這種簡物都如此不易,別的更可知矣。
京都覓食 總是「準備野餐」
正因為無意於琳琅滿目,「西陣織」我一次也沒看過。藝妓在我身邊經過,一張照片也沒偷拍過。甚至極好的「俵屋」、「柊家」那至高無上的精心打理與悉心服務,我亦從未下榻體驗過(當然價格是最大的原因)。
我不希望太去詳閱京都、細究京都。我簡直有一點把京都當成梭羅《湖濱散記》的那些森林來息心息念地徜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