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三峽的遊法

三峽的遊法

2015-07-30 15:48

外地遊客倘若想花兩、三個星期環島,又想在短時間內探看整個台灣約20處景點,我覺得三峽至少值一個下午。

三峽是老式台灣小鎮、昔日群山之中的聚落,以及擁有相當模樣的河埠碼頭,再加離台北又近,特別顯得珍貴。倘若再向西,沿著大漢溪去到桃園的大溪,就更完整了。


所謂古老的小鎮,最好的描述是小說家七等生六○年代寫的《結婚》這短篇小說的開頭:「楊鎮旗山街和仁愛路的那塊街角有間紅磚砌築的兩層古樓房豎立著,從樓下敞開的門一直深進內壁所堆及排列著的物品來看,便知道是個很大的雜貨總匯。這間雜貨店代表著這個小鎮的歷史:守舊、雜亂和古老。」

 

三峽老街 紅瓦屋頂此起彼落


老鎮的遊法十分不易。主要你會不斷地嫌這裡建了新物、壞了景致,再嫌那裡俗客塞爆、永遠嘈雜喧騰,三峽的老鎮也有類似問題。然我的題目既稱「遊法」,當然必須尋求解決之方。


第一,就是不把「老鎮」按照大多將之擠爆遊客的玩法來遊。三峽老鎮,可當成精神的象徵。譬似你是一逕自鳶山遙遙地俯瞰三峽,那一層層的紅瓦屋頂此起彼落,依稀收於眼下,是一個溫潤家園的意旨。


其次,我往往從好幾個角度、圍繞在老鎮的街邊來隱隱貼近,卻不真的走近。我會在民生街稍走(多半吃一顆現剖的椰子,喝椰子水),會在中山路悄走(看那三峽國小門前的樹林長道),更會在秀川街蕩步、在河旁的清水街眺望等,但都不怎麼忙著鑽進老街。


三峽最迷人的方面,是它的天然形勢。幾十年前,人們站在拱橋上,四處遊目,便知三峽的外圍有綿延的群山,卻鎮中心並不過於拘緊,是一個猶稱落落大方的小山城、小水城。三峽溪,是一條大小恰好的古鎮依傍之河。更好的,是三峽溪在萬壽橋畔與另一中埔溪合流這種形勢。兩河交會處有三峽教會。在不同的角度看去,皆好看。


另外一處好看的,是老街某一兩條巷弄向北穿往鳶山山腳下的仁愛街,街旁稍高而彎曲的住屋群。這裡已近「藍染館」,是老年代山城最典型的優美長相。


然而,要深愛這個山城,必須往南去探一探山。沿著三峽溪驅車南行,在上游的大豹溪與五寮溪交口附近,有「十八洞天」溪谷,算是一微型的「小太魯閣」。再向東南多行一段,便到插角,一個極清幽宜人的小山村。教人見到此處的國小,也想進一進;見到小徑,也想窺一窺。然它最有名的,是所謂的雨林生態,位於「大板根度假園區」。裡面大樹參天,高氧彌漫。

 

祖師廟 現代藝術史保存點


再向東南,可抵「滿月圓」森林區,此處的瀑布極其豐富,其中「滿月圓瀑布」屬於懸谷式,「銀濂瀑布」屬於簾幕型。大小瀑布有幾十個,成為瀑布群。而如此深幽的地方,如今八○七公車輕易可抵。

 

在森林與溪谷中稍稍待過了,再回到古鎮,最是溫潤的感覺。尤其是在「祖師廟」慢條斯理地審看柱樑的雕刻,以及豐富的楹聯。最正中的楹聯,自然是于右任所題。三峽祖師廟堪稱是「現代藝術史」最活生生的保存點。這多虧了畫家李梅樹費了幾十年心力、以他廣博的文化人脈、集結當時最好的藝術家與工匠,而將每人最好的作品鑄刻留存在這座氣質極佳、格局恰如其分的古廟裡。


另外,有一小廟叫宰樞廟,在清水街上,臨著三峽溪,也值一看。人若自「拱橋」沿著清水街西行,在抵長福橋的中段,正是宰樞廟。這裡連同秀川街等,是當年三峽最早的聚落區。若能在三峽坐下吃一頓飯,或許中山路的「古井餐廳」最適合。不論是白切雞、燒筍、滷白菜,相當多的標準小鎮傳統料理,皆製得很到位。


我常常構思如何帶外地朋友玩一趟五、六小時的「三峽略窺之旅」。第一、先將民生街、中山路以車轉一小圈,隨即在仁愛街「藍染館」對面的山道口,開上鳶山,在山頂一兩處眺望點,下車來眺,藉以略悉三峽的幅員。

 

森林步道 欣賞國寶淋漓樹


第二、再取七乙省道向南,沿三峽溪,在湊合附近轉往東南,看一眼「十八洞天」。再沿大豹溪至插角,先以車行來目遊插角小村,再至「大板根森林溫泉度假村」,上山走步道,取最近的第一環,看幾株最特別的大樹,像九丁榕、幹花榕。另外像「百年老夫妻」的茄苳,日本皇家御樹紅淡比,還有堪稱國寶樹的淋漓樹。


第三、返回老鎮,把車停好,開始步行。不管是不是到中山路再彎進老街(民權街),皆無所謂。


總之,要設法兼顧到鳶山與三峽溪、中埔溪這「一山兩水」所造就出來的「天然形勢」,便知這個小鎮當年能出現在如此的位置,真是得天獨厚。

 

據統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公共幼托資源比率高達六六.八%,但台灣僅有三一%。公共資源偏低,私人幼托又分配不均,「台灣有八十個鄉鎮連私幼都沒有。」補貼對這些占全國逾兩成的鄉鎮來說,根本無濟於事,有錢也找不到地方送托。對這些缺乏幼托機構的地區來說,公共資源才是當務之急。「如果公共資源不進去,等於逼這些地方持續人口外移。」

 

且給予補助降低托育支出並非創舉,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指出,像是二○○八年全國實施托嬰補助三千元、○五年六都補助二千五百元給就讀私立幼兒園的孩童,都是一樣的手法。但是過往的經驗反映,現金補助雖然能減輕家長負擔,部分業者也可能因此漲價,補助等於流入業者口袋,讓政策美意打折。

 

另一個隱藏性的問題在於,以○至二歲幼兒為例,家長雖可領到六千至一萬元的托嬰補助,「但前提是這個家庭還要負擔得起剩下的托嬰費用。」若家庭根本無力負擔剩餘的保母費、而無法把小孩送托,等於領不到補助。郭明旭說,這樣的補助方式,反而讓中低收入邊緣的家庭被排除。

 

幼托
▲點圖放大

 

爭議二:中央與地方矛盾 落日後 部分補貼反縮水

 

至於業者方面則是對於政策的細節充滿疑惑。首先,「準公共化」將與地方的補助產生矛盾,像是目前不少縣市政府都有公私合作的托嬰補助,例如台中的「托育一條龍」、台北的「合作托嬰」和新北的「合作聯盟」,都是由地方政府與私人業者簽約,家長只要將孩子送托給有簽約的業者,都可以領取補助。

 

「但現在中央要求地方的補助只能到今年底就要落日,明年就沒有了。」托育人員發展協會理事長鍾情婷說明,過去台中的「托育一條龍」,不管孩子是送到保母、托嬰中心或幼兒園,同樣都給補助。但未來中央規定三歲以上的孩子送托幼兒園才有補助,「可是有些家長不想讓孩子那麼早去幼兒園,孩子三歲還是送托保母家,那他們之後怎麼辦?」

 

台北市兒童托育協會會長侯美姈也指出,「台北市現在的托嬰補助,第二胎最高可以領到一萬一千五百元。年底落日後,明年起第二胎的託嬰補助只能領到六千元,等於縮水了。」即使現金補助對改善幼托資源不足的效果有限,但目前公共資源相對匱乏,補助若縮水,恐讓家長壓力更大。

 

會要求地方補助得在年底落日,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祝健芳解釋,這樣設計是因為統計資料發現,「過去地方政府提供的加碼補助,並沒有實際拉抬生育率,而只是造成『戶籍遷移』。且財源不足的地方,因此有相對剝奪感,所以才希望地方的補助與中央一致。」她也強調,中央的政策是希望能把托嬰支出控制在「家戶可支配所得的一○%至十五%以內」,因此若部分縣市托嬰費用相對昂貴,中央補助後家長負擔仍超過此區間,「縣市政府便可以加碼補助。」只是地方究竟可以加碼多少,還得等主計資料和各地收費資料彙整後,才能確定。

 

另外「準公共化托育」訂下的收費天花板和人員薪資樓地板,也讓幼托業者頭痛不已。目前中央推出的版本裡,參與「準公共化」的私立幼兒園每月(學費加月費)收費上限,根據收托人數分成一萬、九千、八千元三個級距;教保人員薪資最少得要支付兩萬九千元,三年後調至三萬二千元。托嬰部分也會統計目前收費標準後,要求業者凍漲。

 

教育部國教署統計,「現在已能符合三級收費級距的幼兒園,全台灣共有二千二百八十四間,將近全台私立幼兒園的半數。」國教署副署長許麗娟說,且這個數字已計算為了符合薪資樓地板,導致人力成本上升而調漲收費的園所。

 

幼托

準公共化幼托,實際做的仍是過去撒錢補助的老路。 但經驗證明,撒錢無助減輕育兒負擔和拉抬生育率。

 

公托

 

爭議三:都會私幼收費低報 都會外薪資樓地板難達

 

雖然國教署信心滿滿,認為至少近半數幼兒園的收費都能落在這一區間裡,因此未來與中央合作「準公共化」的意願相當高。但幼兒園業者私下透露,過去業者上網登錄的收費金額,「很多都是低報,且家長實際支付還得再加上才藝班、材料費等其他項目。若把這些算進去,實際符合條件的幼兒園恐怕一半都不到。」

 

都會區的私立幼兒園不符合收費天花板,非都市地區的業者則是無法配合薪資樓地板,「從一七年私立幼兒園教保人員勞保投保資料來看,彰化、嘉義和雲林縣,平均薪資大約落在兩萬三千元。若要加薪,勢必得提高收費。但價格變動對偏鄉家長來說影響甚巨。」王兆慶說道。

 

中華幼兒教育協會理事長蘇傳臣分析,現行狀況是六都大抵符合薪資樓地板;偏鄉則能配合收費天花板。但不論何處的業者,都僅能符合一半條件。即使政府有減輕家長負擔的美意,但伴隨而來的成本卻由業者吸收,第一線的業者對此感到不平。蘇傳臣更直言,今年二月台南已試行「準公共化幼托」,「但目前只有四家業者加入,可見就是個失敗經驗,竟然還要推到全台灣?」

 

一個「準公共化」讓各方都開罵,郭明旭無奈表示,幼托支出成為家長沉重負擔,背後癥結在於青年低薪。再加上幼托資源城鄉不均等問題,讓幼托議題無法靠單一手段解決。而如今若要將資源全押在「準公共化」上,不但無法緩解複雜的幼托問題,且過去兩年緩步增加的公共托育還將因此受到資源排擠,「等於近二十年下來,我們還在走撒錢補貼這條無用的老路。」

延伸閱讀
如果鼎泰豐在美設校
如果鼎泰豐在美設校

2016-04-14

窮家之菜,實最風雅
窮家之菜,實最風雅

2016-03-17

過年時的美食之旅
過年時的美食之旅

2016-02-18

畫龍點睛的配料
畫龍點睛的配料

2016-01-14

太極拳的練法
太極拳的練法

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