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總是可以在時間軌跡中,吐露歷史的故事,說著那些個城南舊事,那些並不如煙的往事。
法國百年歲月的塞納河畔美景如是;美國蘇活區舊倉庫、普普教父安迪.沃荷在紐約市的創作基地如是;英國披頭四之都利物浦的廢棄屋宅,化身為音樂藝術的酷舞台如是;而今,「老房子文化運動」在台灣各地的街頭巷弄之中暗湧騷動。
然而,只是翻新整裝,怕是不夠,老房子的創新再飽滿,背後如果沒有這一%的傳統,就失去顏色,老房子事務所創辦人游智維這麼認為。老街裡的老房更是如此,游智維走在台北的赤峰街、興城街,時光彷彿在這條五金街定住了。
傳統柑仔店還販售泳裝少女菸盒,五金店、鍊條行、不鏽鋼店櫛比鱗次,精壯黝黑的老闆頂著灰髮在烈焰下焊接鐵具。
李安電影的挖寶勝地
游智維走進鍊條行,和老闆話起家常,這裡是台北市碩果僅存的打鐵工廠集合,延續著自日治時期的產業基礎,五、六○年代是興城街的全盛時期,街道慢慢老了,店跟著老了,「四十年前這裡人潮絡繹不絕,連摩托車都停不進來,現在彈簧商都關掉一半了。」興城街上的勝成五金彈簧老員工說。
老街老店光景雖大不如前,仍有識貨人懂得探路尋寶,李安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造景船、軍事用車都還是來自勝成。
實踐工業設計大學大三的學生也在這條街向銅店老闆採購製燈材料,指導教授陳美杏表示:「這一區對設計系的學生來說方便又珍貴,從事設計產業的一定都認識。」
興城老街或許因著社會變遷而逐漸褪色,但隔壁的赤峰街悄悄地換了面容,座位不到二十人的小咖啡店、小食堂一家一家揀選老房子進駐,街上的行人跟著變了,不只是五金行的老客人,更多了尋幽訪勝的旅人,老房子的改變實則已然發生。
游智維樂於記錄老街脈動,與人搭訕聊出背後的故事。
(圖/時代1931提供)
赤峰街一棟日治時代的彈珠汽水工廠,變身復古味的日式居酒屋「時代1931」。
中山區 台北表參道 遇見官邸風華
台北市新生北路巷內,披著墨綠色外衣的日式建築米洛克,靜靜佇立。一甲子前,這裡是中央銀行前總裁徐柏園的官邸,大庭園、老榕樹沒變,建於一九四九年的防空洞、「米」字狀的木造結構牆還在,遙想台灣還在拚外匯的年代,多少外匯政策在老總裁的宅第決定。
老樟樹大道風韻依舊
去年底,官邸改裝為米洛克文藝咖啡館,挹注者之一的大亞創投董事長沈尚弘表示,外國友人來台灣,不是只想看宏偉新穎的建築,也會愛上有獨特意涵的老房子,「體驗在地文化風情,更能讓外國遊客感動,且記憶深刻。」
《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指著老官邸坐落的位置,放眼台北市最現代化的觀光大道——中山北路,那一排美麗的林蔭大道的老樟樹、楓樹是在日治時代植下,一片綠蔭景致,訴說著當年的風光,縱使台北的首善商業之區轉移,中山北路依舊保有其風韻。
謝金河說,「若把中山北路改造為日本表參道,大家是否開始有想像?鄰近的林森北路,從一條通到十條通也可以變成徒步區。充滿故事的街區透過創意,就可營造城市休憩生活的美感。」
這樣的理念並非空談,徒步區不但讓人們放慢腳步,入店逛逛、買買的機會也多了,成了公共空間營造生活情調與提升經濟效益的做法。台北世界設計之都執行長吳漢中也肯定,未來新生南路三段、和平西路三段等路段都會規劃為綠色廊道。結合歷史和市民起居的生活圈將更美好,這會是台北市府給市民最好的禮物。
米洛克老房子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62巷24號
02-2597-2339
大亞創投董事長沈尚弘(左)與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右),在老屋前暢談對於老房子的主張。
米洛克室內擁有台北市僅存挑高七米的木造建築;日式的十字圓窗,訴說曾經的風華。
老房子改造最大的關鍵,是找回文化的底蘊,以及一個說故事的地方。——謝金河
青康龍 小巷弄 飄逸濃濃文青味
走進青田街、永康街、龍泉街交織而成的「青康龍」街區,頓時置身在蓊鬱的樹叢下,微風輕撫你的臉,圍牆內一棟棟的日式建築正等著你敲門。
位於八巷的「敦煌畫廊」,是青田街內第一間修復完成的日式建築,經營三十年畫廊的藝術總監賴志明說:「這裡原本已有二十多年沒住人,雜草叢生、蟲蛀幾毀。」旁人看像座廢墟的老房子,他看見的是門裡的百年血桐,門後一株手臂環抱都抱不住的芒果樹,生命在此扎根的活力牽起了彼此的緣分。
七十幾年前,這裡曾是台北帝國大學(今日台灣大學)、台北高校(今日師範大學)南洋史學教授庄司萬太郎的住所,教授聘請日本師傅,以台灣檜木與杉木建造木製私宅。
禁不起時光蛀蝕的老房子,在賴志明手中花了兩年修復,保留外側的檜木,已蛀壞的杉木留下來被擺置圍籬邊當裝飾。
百年老樹庇護的空間
賴志明讓空間大量留白,不只展示藝術家作品,也開放飲茶空間,品飲的是親戚在鹿谷老家種的高山茶,如今已成為文人雅士聚集之所,如席慕蓉、蔣勳、小魚,連聯合國和平使大使珍古德(Jane Goodall)也曾來訪。
珍古德看著庭院中數十年的老樹,長出生氣蓬勃的老氣根,緊密攀附著磚牆,直說這是人類與動植物共生共榮的證明。
「決定修復這裡是為了圓一個夢想,畫廊做了一輩子,為的是更多的文化責任。今天讓遊客自然地入內,喝一杯茶,看花樹也看字畫,自然而然就能親近藝術。」賴志明說。
沿著青田街走,不難看見當時日治時代為了帝國大學與台北高等學校的教師住宅所興建的日式宿舍,這些覆蓋著灰瓦的日式平房建築,讓青田街充滿文人氣味。其中保存最好的,莫過於前台大地質學教授馬廷英的老住所。
老宅如今改名「青田七六」,隔壁巷子一幢隱藏牆內的深藍綠色日造老房子,掛著「微笑家居」的招牌,在日式木造結構中置放法式家具、挑高的屋樑伴隨老法文歌,東西方的交融絲毫沒有違和感。
日式庭園搭當令風味
拐到潮州街直直走,另一棟舊錦町日式宿舍也是老屋翻新的法日創意料理餐廳「樂埔町」。
進到屋內得行經會客室、改建為收銀台的廚房、作為藝術展示的浴室、一條沿廊,才會到達用餐區域,也就是過去屋主臥鋪的地方。「經過這一連串的動線,也許能忘卻外頭的凡俗喧囂。」樂埔町的建築師顧問王增榮說。
他花了上千萬元才將高達五成毀壞的老建物修復到現在的原貌,屋外庭園請來日本的Landscape Design和庭園施工團隊箱根植木跨國合作;餐點則由美食家徐仲主掌,依節令凸顯在地風味。
俯視餐桌是新時代的創意美食、眺外是傳統的枯山水庭園,王增榮說:「這就是新舊的交融,老房子就像百歲人瑞,她依舊活著,但我們應該保留她一百歲的樣貌、試著與當代結合,而不是讓她在二十一世紀還穿清裝。」
穿過林蔭石階、綠意竹影,順道把心放下賞畫、品茗。
老樟木門上寫著「祖德宗功」,訴說感恩知天命的謙卑。
從敦煌畫廊窗戶望去一片綠意,儼然是都市叢林的祕境。
老房子是在地人心靈的記憶,
修復後的老房子,
是我想為生活上的藝術教育盡一份心力。 ——賴志明
敦煌畫廊青田茶館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8巷12號
02-2396-3100
青田七六由台北帝國大學足立仁教授所興建,雖是日式房舍卻有著洋式建築的元素。
青田七六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七巷六號
02-2391-6676
微笑家居內部將沿廊改為戶外的展廳,陽光灑落下別有意境。
微笑家居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6巷3號
02-2357-8989
樂埔町融合日式與法式烹調手法,呈現台灣在地美好食材。
從沿廊望出去,是日本團隊設計的枯山水庭園。
從樂埔町入口(上圖)左轉,可見一面牆壁,還保留日治時代利用竹子結構牆壁的原貌。
樂埔町
台北市大安區杭州南路二段67號
02-2395-1689
西門町 嬉玩天堂 慢享日式茶道
「西門町是全台灣最包羅萬象的商業區,同志文化、老兵文化、cosplay文化、援交文化都在這裡,新文化倚賴著老產業、老空間孕育而生。」台北古地圖史料文物協會理事高傳棋點出西門町的特色。
站在西門紅樓前,他從「西門菜刀王」的菜刀產業講到台灣僅存的手工繡花鞋店「小格格」,從新生戲院講到獅子林,彷彿走一趟時光隧道。
兩百年前,這裡滿布荒塚,日治時代以後,才慢慢有士紳遷居進駐,並蓋起八卦形的磚樓,這就是西門紅樓戲院的前身,如今,附近同志酒吧聚集,更是外國觀光客打卡的熱門景點。
離捷運站五分鐘路程的「西本願寺廣場」,則是西門町裡一處幽靜的去處。日治時代這裡矗立著一座日本佛寺「西本願寺」,台灣光復後,一度曾開放由交響樂團、中華新村等單位進駐,後因陸續搬離,老屋逐漸淹沒在雜亂的違章建築中。
十餘年前,政府確立這裡為古蹟與歷史建築的廣場,豎起路燈、清理環境,到附近蹓躂的民眾漸漸變多了,荒廢的老宅,總算呼吸新的空氣。
而隔壁的「八拾捌茶輪番所」,則著實呈現了由古到今的縮影。過去這裡是掌管西本願寺院內事務負責人的住所,一九二四年遭祝融,光復沒多久就遭到閒置,政府出手修復後,又改為日式茶屋。
住持舊居變身日式茶屋
在年輕人娛樂嘻玩的西門町裡,這裡鬧中取靜,不妨找個午后入座,在榻榻米上用茶農試茶用的碗茶,飲一碗好茶。
烘茶師周杏羽說,起初以為這裡會是引領年輕人喝茶的茶學堂,「沒想到這一年間,客人從零到九十九歲都有,還有八、九十歲的居民用很重的鄉音跟我說,他小時候還在這裡和住持吃飯呢。」
西門町的朝氣感染下,高傳棋開心和銅像玩自拍。
八卦形的紅樓,是打卡熱點。
經營46載的夜巴黎大舞廳如今成了影城,風格強烈的塗鴉展現新世代的活力。
西門町是世代更迭下最生生不息的商業區,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印記在這裡。 ——高傳棋
西門紅樓
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10號
02-2311-9380
在幽靜的日本建築,一碗台灣好茶、一口每日現做的和菓子,就能享受浮生半日閒。
榻榻米飄來天然的藺草香氣,增添日式茶道的氛圍。
日本京都西本願寺的別院,是日治初期佛教團體隨著軍隊來台布教所蓋。
八拾捌茶輪番所
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號
02-2312-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