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家裡,一定都曾用過印有大大字樣的「南僑水晶肥皂」的經驗,而研發肥皂的南僑集團,就坐落於大稻埕周邊商圈,一頭雪亮白髮,笑起來的眼睛像彎月的會長陳飛龍,娓娓分享大稻埕商圈演變的過程。
慈聖宮前的小吃攤,勾起嘗鮮的食欲
你一定不知道,我第一套西裝,是在大稻埕的男裝社訂做的。這間男裝社是民國三十七年成立的,我在學生時期,我的堂哥結婚,家人就請男裝社幫我做套西裝,當時我的身邊不曉得圍了幾個人,幫我量尺寸。有人說,這小孩子才念高中還在長大,所以要做寬大一點,就放寬了一點;又來一個權威的親戚,說這小孩長很快,又再放寬了一點。
當時大世界戲院正上映一部電影,男主角叫作Bobo,他穿的西裝就是那麼大,我就叫它「Bobo裝」,後來我媽媽把它寄給人在中國的表哥,男裝社就是台灣那時候最高級的西服店,但我穿一次就沒再穿了。
我喜歡趁著中午用餐時間,走訪歷史悠久的慈聖宮前著名小吃攤,在現炒黃牛肉麵店前駐足停留,吳老闆的招牌拿手炒沙茶牛肉、沙茶牛肉麵,肉質軟嫩,讓我特別能勾起汕頭牛肉口味。而店裡提供的新鮮鮭魚,讓我不改差異與創意研發本性,建議老闆嘗試先用蒸的方式,輔以蔥、薑、蒜調味,能把鮮甜鎖住在魚肉裡,也讓肉質柔嫩不乾澀,果真吃起來如預期的甘美軟嫩。吃飽後還可以搭配中藥街透心涼的青草茶,格外消暑解渴。而昌吉街豬血湯,料多實在、軟嫩可口,後來我發現原來英國人也喜歡吃豬血,因為英國人的早餐都一定會必備豬血腸。
(插畫/李俊建)
鮮肉湯圓路邊攤起家,肉香外皮Q嫩
另一家於一九六四年創立的施家鮮肉湯圓,最早是從路邊攤起家,直到了九○年代,才在第二代的催生下有了店面,經典的鮮肉湯圓,湯鮮、肉香不膩、外皮Q嫩。
我曾經問過第二代老闆施冠群,他們家的湯頭是以豬大骨、蝦米和冬菜慢火細熬兩小時而成,萃取出自然的甘甜味;湯圓皮是用過冬約一年的圓糯米,Q而不軟爛。「米是個不定數,貨來得好壞差別有時很大。」若品質不對,他們就想辦法依比例混合出對的米,我認為,這是小店不容易的地方,也是不容易被食客察覺之處。
大稻埕有幾個代表性歷史建築,位甘州街的女宣大樓,是台灣最早的長老教會,也是現在台灣最有政治勢力的教會。而南京西路的天馬茶房(已拆除改建),則是二二八事件引爆據點。歸綏街戲曲公園,我記得當時想要贊助南管樂團固定演出,但當地人說這邊太簡陋,吹風下雨都不好,偌大的表演場地沒能充分發揮,倒是可惜。
慈聖宮前及周遭的小吃攤美食,好滋味讓陳飛龍一再回味。下圖為現炒黃牛肉麵。(攝影/陳俊銘)
台灣人有專業,可賦予老建物新價值
像泰國很多絲織、手工藝品,發現可以銷全世界,他們國家會把生產工廠搬到越南去,他們不會把老房拆掉蓋新房,會將有歷史代表的地方,裡面的空間,便宜租給年輕人,不管藝術、科學人,等到他們有點成就,就有人來替他們做財務規畫。
要重返往日榮耀,得讓批發商先回鍋
位於永樂市場旁的「民樂旗魚米粉湯」,使用以旗魚熬製而成的高湯,每到中午一位難求。(攝影/陳俊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