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出門吃飯已成為娛樂,為了掌握觸動心弦的關鍵,餐廳耍點把戲、弄些機關也不稀奇,那時,吃飯已不僅在於滿足口舌。
▲廚房變成舞台,近年漸成餐飲趨勢。(攝影/Liz)
一餐在「Les Amis」,新加坡的老牌高級法式餐廳,烹飪風格與空間陳設皆經典雅致。一道黑松露塔,九大片黑松露奢侈地圈住溏心蛋黃,珍珠洋蔥醬與費洛酥皮(filo)藏於其下,芬芳馥郁又口感多重,十分美味。
另一餐則在「Tippling Clubs」,一家人氣頗高的新潮餐館。活潑大膽而帶有劇場效果,Tippling Club不如Les Amis具備明顯國籍,但有更多玩心與創意。譬如一道香煎鮟鱇魚,綠咖哩醬及泰式椰湯泡沫便帶有東南亞色彩;另一道袋鼠肉與紐西蘭菠菜(warrigal greens)則展現主廚曾於澳洲工作的背景。
這兩餐都讓我吃得滿意,然若非要我給個定奪,就首次造訪而言,我比較喜歡Tippling Club的用餐經驗。那天我坐在面對開放式廚房的吧台,還未開吃,廚師的一舉一動已讓我情緒上漲;定睛一瞧,發現刀叉架竟然是香料油包;鑷子、量杯也輪流登場。彷彿一場秀般,這餐屬於「吃奇」,料理有水準之餘,歡快的氣氛更帶給我好心情。
Les Amis就屬於「耐吃」了。那裡的一切都很到位,一切都展現了一家高級法國餐廳該有的模樣,但打從一開始,當天的用餐狀況即已可預期。
我不禁反省,自己是否被花招給迷惑了?吃飯最重要的,不就是食物本身嗎?若論及高級餐飲,事情又非如此簡單。一次完美的飲食經驗,有形、無形條件皆須到位,食物、服務、環境、氣氛、心情,甚至包括難以言喻、卻觸動心弦的情節或故事。而當出門吃飯已如同看戲、聽演唱會,成為都會人的一種娛樂,為了掌握那觸動心弦的關鍵,餐廳耍點把戲、弄些機關也不稀奇,食客甚至會期待。吃飯,已不僅僅在於滿足口舌。
曾幾何時,餐飲成了一門娛樂事業?
耐吃與吃奇的辯論仍會繼續下去,如同新舊世代間的矛盾與衝突。只不過,與吃有關的辯論,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