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屏息以待,偌大的場地裡鴉雀無聲;騎士在馬匹上小跑步進場,刷地一聲連人帶馬跨過了柵欄,場邊計時器無聲地跑動…這裡是香港的馬術大師賽現場!
浪琴從1926年便開始贊助馬術賽事,圖為 1955年在瑞士賽馬會的計時裝置。
偌大的室內場地,讓騎師與馬匹一展風采。
浪琴的GrandeVitesse馬術錶,不只具備計時碼錶功能,也能實際記錄馬速。
馬術障礙賽也是奧運比賽項目中唯一不分性別的賽事。
贊助賽馬不遺餘力
翻開香港報紙,專頁介紹的馬經版面總讓人印象深刻。騎師的衣服顏色五顏六色,馬匹的名字也五花八門,即使對博弈沒有多大興趣,光看報紙上的馬經分析,也能讓人感受到現場萬頭鑽動的熱鬧氣氛。一次深夜裡,在電視上無意間看到馬術比賽,把我帶進了馬術的另一境界。
馬匹優雅地跳躍、騎師一身合身的深色西裝、白長褲,全場鴉雀無聲的靜謐,和跑馬地的熱浪形成極大的對比。親眼看到馬術比賽是今年二月、由浪琴錶〈LONGINES〉贊助的「香港馬術大師賽」〈Hong Kong Masters Grand Slam〉。走遍全球四大洲超過七十項賽事中,處處看得到浪琴不遺餘力冠名贊助的蹤跡,在文化層面上有實質的影響。
同樣以馬為重點,跑馬和馬術卻是天壤之別。前者旨在鬥快,場外觀賞的樂趣在獎金;而後者旨在時間與力量的掌控,場外觀賞的樂趣在力與美。對多數(香港)人而言,馬與品味、時尚,密不可分,卻又遙不可及。
場邊花絮令人再三玩味
場邊花絮令人再三玩味
自中古世紀以來,馬的角色不斷地轉變,從重要的交通工具到貴族之間的娛樂,無論是馬球、馬賽、馬術,始終都是上流社會的文化特徵。
到了二十一世紀,因為馬賽、馬術的普遍,新富階級得以透過馬術,養成貴族般的品味與文化。以往多數人看馬賽,看的是結果。但今天看馬術,看的卻是過程。騎師場外暖場時,怎麼循序漸進提升馬的體能?馬術進行當中,馬匹跑動時四肢的延展是否順暢?進行短距離的連續跳躍時,馬匹是否順利過竿?這些都是令人再三玩味的場邊花絮。相較之下,投注與賭金不再是觀賞重點,騎師的服裝儀容、馬匹的體態神韻,無一不是吸引目光的真正亮點。從非黑即白的輸贏,到對細節與形而上目標的追求,正是心志的提升,更是品味的再造。
走出場外,特設的展覽區有不少品牌設攤於此。專門製造馬具的、製造奢華遊艇的、來自英國製作高級西裝服的,舉凡和馬術、品味相關的製造供應商,盡聚於此。
因為馬術,人們想和另一個物種溝通、想讓自己的衣著更有品味、想進階到一個新富的階層,才是馬術真正影響我們、真正精采的本質。
猶記得一段在書中看過的字句:「品味,是看得到比自己更高的層次,且心嚮往之。」而馬術,可能正是提升品味、擁有貴族精神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