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人生遇見了莫大的挑戰與困難,沒有財力也沒有權力可以改變,你會如何做?用信念一決勝負吧!既然無所依靠,也許反而更能無後路可退地嘗試各種可能性。
踏上小島,村落中的白色小徑,布滿了由石灰質珊瑚礁碎片形成的沙礫,夏天雨季午後雷雨驟然而下,也能迅速排水,不會積成水窪。道路兩側鮮紅動人的扶桑花爭先恐後地爬滿黑色牆垣探頭張望,與澎湖花宅極為相似的大大小小硓石堆砌而成,強風來襲也能將風濾過,讓舒服的微風吹入室內。
傳統的與那國島木造建築,每個先人規畫的設計動作,都思考了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與台灣許多漁村聚落相似的珊瑚礁岩石牆,攀爬了許多綠色植物與扶桑花,令人駐足流連。
居住在度假村裡,令人興奮願意早起的活動是到海邊沙灘上與天地自然合一的瑜伽課程。
一座凝聚居民共識的島嶼
一座凝聚居民共識的島嶼
木造的建築家家戶戶都是坐北朝南,在北側的住宅後方種植巨大的福木遮蔭,也能阻擋嚴冬的季風。相較於北側小窗旁臥室空間,南側的起居室有整面可以拉開的落地拉門,連接著戶外的大院子,坐在屋簷下,光著腳丫面對著院落欣賞風景發呆,是許多朋友嚮往的夢幻日劇生活體驗情節。
屋頂的紅色瓦片,是由沖繩當地富有鐵質的土壤燒製,原先的黑色經過長期與光線空氣接觸,形成更鮮明的紅色彩度。不上釉的處理,可在潮溼天氣吸收過多水氣,晴天時再利用陽光蒸發散熱排除,達成房子自己的呼吸。這些微小的細節,處處都是居民世代累積的生活智慧,形成極富在地特色的風土建築。
早在一九七八年,這島上的三個村莊共近四百棟民居,便形成現代社會中已不復見的傳統農村景觀,被日本政府單位指定為「重要歷史建築聚落保護區」,未來的建設規畫與房屋改建,都要被監督與限制,必須依照規範條例來維護。居民們也大量收集回收並儲存許多無法再修復的建築材料,例如紅瓦、樑柱、珊瑚礁石、舊木料等,供其他建築修復時使用。
居民們自主且遵循著祖先的遺訓,希望以「不販售土地」、「不汙染環境」、「不違法亂紀」、「不破壞」與「有活力」五個理念形成的「竹富島宣言」,世世代代守護這座島嶼 。
這是一個由居民發起並形成共識、令人佩服且尊敬的島嶼。
通常純樸的農村離島有著令人稱羨的美好生活,但是現實的困難也會跟著時代進步而來臨。年輕的孩子外出求學後便留在城市較易找到工作,島嶼老齡化的年齡結構缺乏新生人口的注入,無法支撐教育單位的設立,須廢校遷移合併,衛生醫療機構也因人數過少要裁撤縮小,就醫就學不便,降低人口回流的機會,竹富島面臨極大的困境,與台灣許多部落村莊面臨同樣的問題。甚至基於經濟與現實考量,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傳統耕地被境外財團一一收購,成為高爾夫度假飯店規畫圖中的一個色塊,背後代表的是龐大的商業利益與開發價值。
一個結合傳統與創新的指標
一個結合傳統與創新的指標
該如何解決、如何面對?消極悲觀地等待,或者是積極樂觀地面對,不同的態度會帶來不同的結果。既然觀光與旅行是振興經濟的生存之道,那麼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集中大家的信念奮力一擊,他們期待引入理念相同的日本企業集團一起共同合作開發,用尊重在地文化與環境保存的永續方式來改變現況。
結果如何?
他們找到合作夥伴,達成集體共識與協議。財團投入巨資重新取回土地,並費時數年進行田野調查與規畫設計,從島嶼生活中的枝微細節去找尋百年來先人智慧累積。邀請村裡的工匠參與每一棟建築的興建,一起堆起珊瑚礁石圍牆,一起種下樹苗期待長成大樹,一起製作屋舍裡的日常用品,並參與營運接待旅人。他們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旅客入住其中,大家都為「成為當地的居民體驗」感動不已。
一段時間後,這座新建的度假村也會風化質變,成為竹富島上的第四座村莊。最終這個事業將在企業投資攤提回本後,成為與在地居民共同持有各半股權的合資公司,成為商業與地方合作永續經營的指標案例。
這是傳統也是創新,在傳統保存中思考如何與時代共進的創新作法。面對著不停歇的時代變遷與環境改變,我們都得本著善待地球與感恩先民的信念,不斷地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