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島嶼只能任其蕭條沒落嗎?在日本新潟農村大地與瀨戶內海島嶼,在地人士透過藝術,讓旅人重拾質樸的美好,也賦予人與土地關係新的意義與感動。
喜歡光著腳ㄚ、拎著布鞋,踩在剛剛收割完依舊稻梗滿地的田野中,溼溼黏黏的泥土從腳底留下真實貼近的觸感。猛力一吸,聞到的是穀粒散落土地的香味,傳送到提供嗅覺功能的鼻子裡面,與童年純真無憂同樣美好的一切,共同留下記憶。
城市快速發展演進,許多離島與農村等傳統地區發生同樣問題:青壯年為謀生不停外流湧入城市,尋找符合現實所需的就業機會,造成偏鄉地區社會人口結構老化,曾經繁榮的城鎮商業蕭條沒落,提供年輕學子就讀的學校,也因招生不易而廢棄關閉。
城鄉差距 人與土地日漸疏離
年長多病不願離鄉的老人們,因為孤單缺乏關心造成鬱悶心情,不幸的情況持續發生,傳統農業社會裡原始美好的人與土地關係,似乎從此漸行漸遠,愈來愈疏離。
這是台灣島嶼發生中的問題,也是日本農業大縣新潟越後妻有與四國瀨戶內海上百個島嶼的問題。農村漁村被忽略不被關注,閒置房舍增加,人口減少,這些內海中島群更有著不同的悲慘背景:犬島遺留著大型金屬冶煉廠的廢棄殘址;日本最大宗的非法醫療廢棄物掩埋發生在豐島;大島有著只進不出的痲瘋病院所在地……,這些島的故事,與島上的人們息息相關地發生著。
我們想要找尋解決問題的答案,想要努力在自己的土地上嘗試改變,所以來到了日本取經。倘若你同樣是出生於這裡,長於這裡。你會願意投入改變現況嗎?
躺在大地之母的懷抱裡,感受陽光溫暖的覆蓋,是人生一大享受。(圖片/游智維提供)
藝術家草間彌生黃色南瓜的魔力,吸引大人小孩緊緊靠近不放。
藝術力量 農村找回傳統驕傲
藝術力量 農村找回傳統驕傲
北川富朗是藝術策展人,也是盛產知名越光米的新潟人。眼見家鄉經濟衰退,人口老化,便思考著透過藝術成為手段,將城市與鄉村用旅行鏈結,都市裡忙碌生活的旅人們被吸引來到農村體驗質樸的美好,也激發旅人們重新反省自己與自然土地間的關係。
農村的人們參與其中,找回往日的傳統驕傲,在心中撒下一些期待更好的種籽,使其發芽茁壯,進而找到改變的機會。這個運動從新潟開始,延伸到瀨戶內海的島群中,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
去年,我們一群人走了一趟新潟大地藝術祭,包下巴士在村莊與村莊間車行移動,偶爾躺在草地上,靠著白色大理石雕塑的枕頭仰望藍天白雲,才體會到這得願意不顧衣服弄髒、躺在大地床鋪才能看見的美麗。
我們還在廢棄校舍禮堂中聽見心臟的巨大聲響,空中點點燈火星光傳遞著一種訊息,村民美術館裡令人驚歎連連的世界名畫一一重現,當然取自於日本新潟村民版本。登上坐落在寬廣草地的梯子,上頭窗戶掛著簾子,將遠方山巒連著一片綠色稻田美景,簡單框入了視線裡。
大師加持 讓旅人感動滿行囊
大師加持 讓旅人感動滿行囊
新增加的小島伊吹,倔強地開放最忙碌的漁獲季節,讓旅人們登島參與,目的是希望讓你看見島上真實的生活樣貌而愛上這裡,就算不是藝術祭也會願意一來再來,與島民建立永遠的朋友關係。
無論是這些旅行地點,還是我們自己的土地,都需要更多溫柔的對待與關心,縱然沒有藝術祭作為媒介引入更多人參與,其實各地真實生活中的差異,已經足夠滿足旅人,只要帶著相信並鼓起勇氣,踏出親近土地的這一步,便會得到更多你從未發現的感動與體驗。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