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吃的、洗的、聞的、搽的,香精香料已全面入侵,專家為你破解香味的迷思,並提供自保之道,拒絕香精香料毒害你的身體。
我們的生活環境,無論吃的、洗的、搽的都被各式的香精香料攻占,這些揮之不去的氣味,被視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如果什麼都沒聞到還感覺「不對勁」。
重建孩子原始食物記憶
重建孩子原始食物記憶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就說:「下一代小孩的悲哀在於,當他們喝到原味果汁,他們覺得味道不對。」現在的小孩被廉價、速成的現代食品洗腦,習慣甜精的甜,香精的香,喝完果汁口乾舌燥是正常現象,不知道果汁入口後,真正的感覺應該是潤喉回甘。
小孩子不知道的,大人還記得,帶小孩重建原始食物的記憶,是大人的責任。
一位在西式餐廳工作,不願具名的廚師就透露:「在廚師這一行不用香精香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想像一盤松露義大利麵端到桌上,顧客期待的,除了精緻的擺盤,鮮甜的料理,肯定少不了松露迷人的撲鼻香氣;我們錯以為是天然的香氣,其實,只是人工合成的騙局。
畢竟松露漂洋過海的運到台灣,即使食品科技再怎麼高明,也無法將香味完整封存;但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許多業者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了。
許惠玉則特別提到,市面上販售的瓶裝百分之百果汁,除了經過香精與甜味劑的額外加工,即使是標榜β胡蘿蔔素等天然維生素,也未必純天然。
天然果汁只要靜置一段時間,裡面的維生素就會氧化,更別提果汁在封裝過程中,經過種種消毒程序,其中的天然成分早已所剩無幾。
魅惑的香氣 多半非天然
魅惑的香氣 多半非天然
以時下科技,β胡蘿蔔素已能由人工合成,化學成分和天然可以一模一樣,但β胡蘿蔔素有順式與反式兩種結構方式,而人工只能製造出反式的β胡蘿蔔素。
換言之,儘管人力可以製造出連儀器都分辨不出的「類」天然食品,但身體就是分辨得出,人工的食品對於人體就是會形成負擔。
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也只能無奈建議,「生活中要避免吃到香精香料,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動手做。」但是,活在現代社會,不外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香精香料不像戴奧辛。戴奧辛是環境汙染,人民沒辦法避免;而香精香料不同,它是食品添加物,我們不是非要不可啊!」既然香精香料不是必需品,身為消費者,如果希望擁有安全、健康的飲食,應從拒絕購買香精、香料食品做起。
那,如何避免挑選到香精香料的食品?
消費者除了聞香味之外,首先應注意食物外觀,如果特別鮮豔,消費者就應該提高警戒心。
在食品添加劑的製作過程,香精與色素是一起調製的,所以煉乳香精會是白色,黑糖香精會是黑色。如果食物有華麗的色調,那它魅惑的香氣可能也不是天生的。
走進超市,清潔洗劑的廊道依據功能、香味不同,分類之細、總量之多,猶如過江之鯽,不勝枚舉。但是,幾乎所有清潔洗劑都有添加人工香精,除了盡量選擇成分單純、標示清楚的產品外,也鼓勵台灣的婆婆媽媽們多多使用天然的清潔洗劑:白醋、檸檬酸和小蘇打粉。
白醋、檸檬酸、小蘇打粉 清潔三法寶
白醋、檸檬酸、小蘇打粉 清潔三法寶
白醋除了廚房調味外,也是極實用的清潔用品。烹調過後,順手拿起抹布沾上適量的白醋,輕輕抹過油漬,就能恢復廚房清潔。
如果受不了白醋的味道,可以轉而考慮檸檬酸。檸檬酸一般使用在蜜餞、汽水或糖果中,在藥局、烘焙原料坊等都買得到,只要加水溶解後就能使用。
而小蘇打粉用途相當廣泛,除了添加在食品中當作膨鬆劑,也是中和胃酸的制酸劑和製作通便劑的成分。
當小蘇打粉做清潔劑使用時,它的弱鹼性粉末會抓住油脂,它的粉末顆粒具有摩擦力,擁有不錯的去汙效果,甚至可以適量混合白醋或檸檬酸,利用酸鹼中和產生的二氧化碳氣泡,加強細部的清潔,例如家裡的抽油煙機的風扇,每過一陣子就會油膩不堪,而且難以深入清潔。
此時,只要噴一點上述的混合液體在風扇上,於下方鋪報紙或適當的塑膠容器承接,在開啟抽油煙機、風扇運轉的同時,油漬將會隨著清潔液順勢下流,辛苦的媽媽們就可以重新擁有乾淨的抽油煙機。
總之,使用白醋、檸檬酸和小蘇打粉三大法寶,不只為消費者省下一筆小錢,也省下健康。
捨「俗擱大碗」 篩選純正精油
捨「俗擱大碗」 篩選純正精油
現代人生活勞累,經過一天的疲勞轟炸,許多人會在深夜點上一盞精油好好犒賞自己。但是如果買到不純的精油,反而弄巧成拙,純正的精油讓人舒適安眠;添加劣質人工香精的精油,讓人頭暈目眩。
辨別精油的好壞,最簡單的就是由價格判斷。俗擱大碗向來是消費者最愛,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低於市價太多的精油,品質可想而知。
然而,價格只是初步判斷,依然會有不肖廠商明明摻了香精,卻混充高檔貨出售,並且在產品名稱處標示「香精油」、「香精」、「薰香精油」等,狡猾的在法律途徑上預留後路。如果是純正的精油,它的產品名稱就只會是「精油」。
不論男女,塗抹化妝品或防曬乳幾乎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台大皮膚科主任邱品齊說:「不論防曬或保養品,種種複雜的成分裡,因為香料引起的過敏最常發生。」
皮膚易過敏 宜避開香料成分
皮膚易過敏 宜避開香料成分
美國接觸性皮膚炎協會每年都會頒布「年度過敏原」,得獎者就是該年最受注目的過敏成分;2007年的年度成分就是香料。
「其實,目前對香料成分管制最嚴格的是歐盟,香料的所有成分都必須一一標示清楚。」
據了解,歐盟目前已經篩選出二十六種香料中常見的過敏成分,絕大多數的皮膚科醫師也是根據這二十六種化學分子,對病人做過敏測試。
繼歐盟之後,各先進國家諸如美國、日本也計畫跟進,讓化妝品香料成分的標示,更加完整詳盡。
反觀國內,至今政府對化妝品上香料的標示仍然沒有具體規範,廠商只須標明「fragrance」或「perfume」就能輕易過關,不論香料內含什麼成分、有沒有毒、會不會造成過敏,消費者一概不知。就因政府把關不利,廠商樂得三緘其口,消費者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只能凡事碰運氣。
化妝品將朝「無香料添加」靠攏
化妝品將朝「無香料添加」靠攏
不過,可喜的是,邱品齊也認為,在天然材料意識逐漸抬頭的台灣,未來我們的化妝品市場,將越來越朝「無香料添加」靠攏。
以往化妝品需要散發強烈的香味才能吸引顧客,現代化妝品著重強調彩妝與修飾,添加香料的需求已經越來越淡,加之化妝品競爭越來越激烈,「無香料添加」將成為未來品牌區隔市場的利基。
雖然多數人都能從二十六種成分中找出自己的過敏原,但是體質人人殊異,最好的辦法還是選擇「fragrance-free」(無香料添加)的保養品比較可靠。另外,有些產品會注明「unscented」、「nonscented」或是低敏感性,其中可能仍含有低濃度的香料,以掩蓋產品中某些成分的異味。
人的五感中,我們可以選擇不聽、不看、不吃、不碰,惟獨不能不聞。現代人無時無刻不沉浸在各式各樣的香精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見得能立即意識到香精對身體的影響;只是長此以往,我們真能不注重自己吸進的是什麼嗎?
落實4作法 拒絕化學異香
吃
如何避免誤食人工香精?
1. 觀察色澤:因為香精與色素多是互相搭配的食品添加物,如果顏色鮮豔,極有可能添加色素,代表食物裡也會摻有人工香精。
2. 拿近嗅聞: 天然食物的味道通常很淡,如果食物味道濃烈,其中可能就摻有人工香精。 拿近鼻子聞聞看。
3. 實際試吃: 如果沒有口乾或其他不舒服的感覺,就可以安心食用。
洗
清潔劑、洗面乳如何選擇?
1. 看成分: 不要選擇成分過於複雜的,盡量以成分單純的為主,比如水晶肥皂等是最好的選擇。
2. 選廠牌: 市面上的洗劑產品多得猶如過江之鯽,最好不要貿然選擇過於名不見經傳的廠牌,選購有信譽的品牌比較保險。
3. 忌刺鼻味: 鼻子仍然是我們判斷人工香精最可靠的依據。靠近嗅聞,如果味道濃烈刺鼻,則可考慮選擇其他廠牌。
聞
香水、精油如何辨別人工?
1. 看價格: 便宜沒好貨絕對是消費的真理,精油類裡,又以果類最便宜,草類次之,草藥及花類最貴。
2. 選品名: 只有精油才是純精油,如果產品名稱為「香精油」、「香精」、「薰香精油」等,極有可能是廠商以人工香精試圖魚目混珠。
3. 明辨色澤: 精油產品的顏色並不一定與原料相同。例如薰衣草精油的顏色就不是紫色而是透明的,洋柑橘的花雖然是白色,但製成精油卻是藍色。消費者要購物前仍須做足功課,打聽清楚。
搽
保養品、防曬乳如何挑選?
1. 挑標籤: 最好挑選包裝上注明「fragrance-free」,代表內容物真的不含香料。
2. 選產地: 預算許可時,可優先考慮歐系品牌,在對化妝品香精的規範上,歐盟的規範是至目前為止最嚴謹的,對消費者而言,也最有保障。
3. 要先試搽: 香料是引起皮膚過敏最常見的因素,試著塗抹一點在手腕內側,如果沒有乾癢、起紅疹,就是適合自己的產品。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