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親身參與其中,願意付出行動去改變,那麼無論有多少困難擋在前方,無論有多少挫折出現阻擾去路,我們都能一一克服,往最好的夢想邁進。
民國五十七年南部橫貫公路開通,台灣西部入口的甲仙小鎮成為重要交通的要衝。三叉路口的芋冰城,靠著遊覽車一輛接著一輛地排隊湧入,一個月曾經創造新台幣二五○萬元的驚人營收,自行開車的全家出遊、學校團體的聯誼旅行,這是甲仙曾經一時的美好榮景。但是八八風災來襲,遺憾的悲劇在上頭的村落小林發生,這條河沖斷了回家的橋、沖垮了在地朋友們的信心,也連帶沖走了旅客。
在對的時間出力 才能一舉勝出
在對的時間出力 才能一舉勝出
搭著旗美社大主任張正揚的發財小貨車,好朋友兼工作夥伴作家洪震宇坐在前座,我一個人用隨身背包當作枕頭,舒服地躺在後車斗望著山谷與樹林間的一片蔚藍天空,隨著車子左搖右晃地在山區產業道路曲折移動,車子在五里埔小林社區停下,那晚是平埔族夜祭,也是災後我第一次來到甲仙。震宇告訴我關於拔河隊、在地居民與南洋媽媽們的故事,並領著我一一拜訪互動,我彷彿看見那個過去的台灣社會,無論是閩南、客家、外省眷村都有的相挺合作,這是我與甲仙緣分的開始。
隨著教練走進宿舍前,看見那棵已被練習拉斷的大樹樹頭,大夥像是電影中孩子一樣,兩兩抬著床板在廢棄市場棚架下拼起拔河道。下一幕是六名成年男子旅人對決九位甲仙國小男孩,扯緊手上的那條粗麻繩,或許有人事先心裡還想著要不要放水避免勝之不武,到最後才發現事情不妙,就算使出全身氣力,大喊著「殺!一二殺!一二殺!」還是兵敗如山倒地被拉了過去。這一刻,終於知道拔河力量大的不見得就是強者,而是如何扎實握緊繩索,將雙腳踩實後傾撐住,用身體支撐掌握力量,在對的時間出力,才能一舉勝出。這是旅行中的一刻,拔河教給我們的一課。
拋磚引玉 返鄉青年共同打拚
來自菲律賓、越南、柬埔寨的新移民媽媽們,除日常支撐經濟的挖筍、種芭樂、採梅子工作,還得照顧家庭,利用空餘扛起許多親子教育與社區營造的任務,在資源匱乏的逆境中站起,默默地撐起守護著孩子們的大傘。來到她們共同經營的漾廚房,嘗著她們南洋家鄉的美味料理,在這個新的台灣家鄉。
而街區裡緊鄰賣著同樣類似商品的「統帥」、「小奇」、「三冠王」三家芋冰店,沒有許多商圈常見的生意競爭衝突,反而是互相支援著先到這家舉鏟炒冰,再到那家包芋餅體驗,最後再自由採買伴手禮。幾乎一起參與所有公共事務的執行推動,都是期待讓每位到這裡來的旅人愛上甲仙。在楠梓仙溪旁的街屋裡,從九二一地震發生後創立的新社薰衣草森林,用企業資源將新的品牌「好好」落腳在此,希望拋磚引玉鼓勵更多社會資源的真實投入參與,引回更多返鄉青年共同打拚。這些所有設計規畫的行程,全部都圍著拔河的中心思想打轉,一種非個人表現,須透過團隊合作的集體角力運動。唯有無私奉獻,才能拔出勝利的河。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篤信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就像《拔一條河》電影導演楊力州在旅行中與旅人們的分享,最壞的時代不會憑空變成最好,就像天上不會有禮物自己掉下來。一切的關鍵在於參與!當你親身參與其中,願意付出行動去改變,無論有多少困難擋在前方,無論有多少挫折阻擾去路,我們都能一一克服,往最好的夢想邁進。我們都參與了?你呢?起身走進電影院,看看甲仙的故事。背起行囊走進小鎮,與這裡的朋友逛逛聊聊,你會發現我們所為它感動的甲仙。
離開時,我們送給了收穫滿滿的旅人們一株種在竹筒裡的芋苗。期待著這趟拔河的旅行,在人們心中種下了希望與勇氣,像顆種子一樣日漸發芽茁壯,成為了守護家園與土地的大樹。
(本專欄隔周刊出)
重新出發,期待芋苗發芽帶來希望。
團隊合作才能拔出勝利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