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上傳統市場自己挑魚貨,又不想要花錢當冤大頭的話,建議找可信賴的商家。此外,掌握以下幾個要訣,即使不是熟識的店家,也有把握能靠自己挑到新鮮貨。
台灣是海島型國家,四面環海,餐桌上總少不了海鮮佳餚;而每回參加大型餐會,菜色總少不了蝦蟹魚肉。由此可見海鮮在一般消費者心中的價值有多高。然而,外食海鮮造成的中毒事件層出不窮,許多人乾脆自己買海鮮回家料理,但是又怕挑到不新鮮的海鮮,到底該怎麼辦?
我們請幾位達人專家站在前線為消費者把關,一路從挑海鮮,到聰明吃魚,甚至還幫消費者主動過濾比較毒的海鮮,輕輕鬆鬆幾個步驟,就讓你變成「挑魚達人」!
STEP1
傳統市場買海鮮,5撇步!
許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興匆匆地跑到傳統市場買魚貨,以為「買活蹦亂跳的魚就絕對新鮮」,沒想到提回家以後,塑膠袋打開立刻傳出一股腐臭加藥水味,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買到的是老闆「加料」後的海鮮,難怪價錢這麼便宜。
如果你喜歡上傳統市場自己挑魚貨,又不想要花錢當冤大頭的話,建議找可信賴的商家。此外,掌握以下幾個要訣,即使不是熟識的店家,也有把握能靠自己挑到新鮮貨。
1. 外觀:新鮮的魚會保有魚體本身特有的色澤,腐敗後顏色會偏暗,且腹面色澤漸變紅。舉例來說,新鮮的紅肉魚本身色澤就是紅色的,如果變成咖啡色就代表不新鮮了。
2. 魚眼:新鮮魚的眼球是微凸且呈現透明狀,黑白清晰並且在正常位置;如果是不新鮮的魚則會看到出血或魚眼混濁,有些不新鮮的魚甚至眼睛會內凹終至消失。
3. 壓:可用手指輕壓魚肉,如果魚肉因此下陷、沒有彈性,或者是回復原來樣子的速度非常緩慢,就表示這條魚已經不新鮮了,若有彈性則表示此魚是新鮮的。
4. 魚鰓:大家一定都知道新鮮的魚鰓會呈現鮮紅色,要是已經變成淡紅色或暗紅色就代表魚已經不新鮮了。不過,前《釣魚人雜誌》總監、有「台灣魚達人」之稱的李
嘉亮提醒,有些不良的魚販會用染色劑去染魚鰓,但這種方法,只要用水去沖,馬
上會掉色,和血水不一樣。但也有人做得更逼真,用鯊魚血去染魚鰓,這就不一定
看得出來。
5.氣味:這就是為什麼挑魚貨的時候一定要湊近去聞,新鮮的魚會略帶海藻味,不新鮮
的魚腥味與氨臭味都會比較明顯,以鰓及腹部的氣味較強,所以消費者可以靠近鰓或
魚腹部去聞,做最後的把關。
STEP2
買冷凍海鮮,一樣新鮮!
很多人以為在傳統市場才能買到「尚青耶」魚貨,但專家卻不這麼認為。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魚被捕上岸之後,為了活命又沒吃東西,只好消耗自身的醣分,活得越久,消耗越多,可見「看得到、摸得到」的魚不見得就是最新鮮、最有營養的。
江守山強調,其實真正可以做到魚類保鮮良好的方法,是採用急速冷凍。魚貨處理清洗好,馬上急速冷凍。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確保魚貨鮮度,可以讓漁貨保存在僵直變化的階段,不易再有變化,魚體的營養可以保存較完整。
有些人不喜歡買冷凍海鮮,存在著「賣不出去、不新鮮的海鮮才會冷凍賣」的刻板印象。藥理學教授潘懷宗表示,其實,剛被捕上岸的海鮮如果馬上使用-60℃以下的溫度讓魚急速冷凍,細胞內的美味成分和營養成分便能如新鮮的魚一樣保存在魚體內,所以冷凍海鮮不好,是錯誤的。
也有人曾經買過冷凍的海鮮,退冰後開封卻傳來一股撲鼻的腥臭味,專家認為,有可能是因為魚貨本身不新鮮。因此,買冷凍海鮮或是包裝在保麗龍盒裡的魚貨時,可先用肉眼看包裝上是否有覆冰,還有是否有解凍時所產生的水滴!
「在購買冷凍海鮮時,應該選包裝內沒有水滴的海鮮比較好。因為『水滴』可能是從冷凍魚類或肉類在解凍時從身上溶出的肉汁,代表這條魚曾經被冷凍過後又解凍,溫度不對了,當然就不新鮮。」李嘉亮說。
STEP3
4種海鮮,讓你越吃越聰明
懂得挑海鮮之後,就要趕快請專家達人來教消費者如何「聰明吃魚」。首先,便宜的魚不見得不好吃;貴的魚不見得最營養。接下來要介紹幾種專家推薦營養價值高的海鮮,讓大家越吃越聰明、又不花冤枉錢,來看專家的建議。
1.鯖魚:含有DHA、EPA含量高及維生素A、D
鯖魚特別容易腐敗,這也就是為什麼市場上賣的鯖魚多數都用鹽巴先處理過。江守山表示,一條新鮮的鯖魚,牠的肉、血合肉的顏色是分得比較清楚的,鯖魚的「血合肉」比例很高,這是鯖魚的運動器官,含有極豐富的蛋白質及血紅素。因此消費者在選購鯖魚的時候,可以注意看切片後的鯖魚腹部,是否白色的魚肉及暗紅色的血合肉是比較清楚分明的,如果是,就代表新鮮。
2. 文蛤:含有磷、鈣、鐵、維生素以及多種氨基酸
大部分的人挑文蛤的時候,只會兩兩互敲,確定不是空殼就買。但其實,挑選新鮮的文蛤還得多下點功夫。首先,商人為了讓賣相好看,通常都會用鹽酸來洗文蛤,想要節省成本的商人更會用「工業級」的鹽酸來洗文蛤,不但把活生生的文蛤弄死,這酸也會毒害消費者的身體。因此,挑新鮮文蛤的第一步,就是買顏色較黑、深褐色的;第二,要比厚度,當殼越厚,裡面的蛤肉個頭就會比較大。
3.鮭魚:含有N3脂肪酸、維生素B12
江守山表示,鮭魚有分成野生與養殖的兩種,前者因為運動量大,所以幾乎看不到油紋(白色的紋路),後者則因為是在箱網裡成長,所以油花的分布會比較多。「如果可以選擇,當然要選野生鮭魚比較好,因為牠沒有色素的問題、沒有戴奧辛的問題、也沒有禁藥的問題。」江守山說。不過,野生養殖的鮭魚量很少,所以一般民眾大多數吃到的都是養殖的鮭魚。
專家也提醒,現在美國流行「用基因造鮭魚」,讓鮭魚在短短3個月內就可以長大,這樣的結果將導致野生鮭魚數量越來越少、海洋生態結構改變。因此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養殖鮭魚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問清楚來源,現以阿拉斯加的鮭魚品質最佳。
4. 鯧魚:DHA含量高
主要從魚的肉身來看,越厚越好。通常2∼4月是野生鯧魚盛產的季節,這個時候去買鯧魚的話,就可以仔細注意魚身上有沒有鱗片,如果有,就是新鮮的現撈白鯧。此外,市面上常見的有3種鯧魚:黑鯧、白鯧、黃金鯧,從價格來看,最貴的是白鯧,其次為黃
金鯧,最便宜的是黑鯧。但這三者的營養價值都一樣,所以如果不在乎端上桌的「色相」,選黑鯧就好,經濟又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