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阿里山森林鐵道百年慶沸沸揚揚展開,不想湊熱鬧,就往嘉義市區遊,同樣能感受木製品帶來的懷舊與浪漫藝術,而且景點之間,距離不遠,漫步即可到達。
輕遊好去處 林場宿舍重建日式風情
正因為如此,即使周休假期,嘉義市的人潮不多、步調緩慢,更適合漫步輕旅;特別是市區剛開放的新景點,多與這座伐木城市的文化息息相關,不妨以悠閒的心來感受。
最新穎的景點首推鄰近北門驛的「檜意森活村」,三.一五公頃的空間裡,共有二十八棟日式檜木建築,會砌建那麼多棟日宅,主要是這裡原為嘉義林場宿舍區;在日治時期阿里山為台灣三大林場之一,然而隨著木業的衰落,宿舍不復使用,最終荒廢,直至四年前動工修復,才喚醒建物的生命力。
遊客來到這裡,最有興趣的就是檜町原宿區,日式庭院、步道、澡堂、房間,不論遠觀還是近瞧,仿若日本京都街道,也難怪一開放就吸引不少人到訪,更吸引許多新人到此取景拍婚紗。
市區新地標 藝術家呈現木頭之美
同樣是以木頭為主題的「森林之歌」,坐落在縱貫鐵路與阿里山森林鐵道之間,是火車進出嘉義市區必經之處。二○一二年九月完成後,已成為嘉義市區新地標及新景點。
這座塔高十四公尺的裝置藝術,由藝術家王文志所設計,故鄉在嘉義的他,以阿里山黃藤、鐵道枕木、汰換的鐵器品構築森林之歌,由遠觀之,有人說它像蛋塔、幽浮、立著的橄欖球,不論是什麼造形,都造就了吸睛效果。
王文志的發想源於神木與鐵道,由於作品放置在兩條鐵路之間,因此,左右兩邊各設計一個廊道,讓人仿若穿越山洞進入高塔;高塔內置放一塊木頭,當趴在上面拍打,會產生回音共鳴,並隨拍打力道發出長短有韻的樂音。
擇一角或坐或躺,仰望天際,陽光從錯落的木片射入至木地板,交織的陰影變化,像幅抽象畫作。然而,最美的時刻是夕陽緩緩降落,伴隨火車呼嘯而過,令人不禁停歇凝視良久;夜間更在燈光的幻化下,成了情侶浪漫約會的地點。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很受小兩口喜歡的「月影潭心」,為王文志在蘭潭的另一項作品。結合潭邊景致,以樹巢、水滴、月影營造出童年時他對樹屋的渴望心情;主要材質為鋁片,並配合陶片、烏心實木編織成像桃子形的鳥巢,呼應嘉義市古地名「桃城」。
識途老馬會在黃昏來訪,除了沿潭漫步外,就是要等著捕捉影潭心的燈光秀,從鋁網編織出洞穴、鳥巢般的亭子、兩條甬道,隨著紫、橘、綠、藍變色,也因此「潭心」有「談心」之意,讓來這裡約會的人愈談愈交心。
來到嘉義市,若不到嘉義公園走走,有點枉走一遭;這裡為台灣日治時代的三大公園之一,而且包括射日塔、史蹟資料館、忠烈祠、孔廟、陳澄波畫架等景點,面積超過二六八平方公尺,古木參天、曲徑通幽,足夠玩上一天。
陳澄波畫架 重現嘉義公園昔日風華
若沒有時間走完全部,園內幾個景點不能錯過;入口後不久會先看到日治時期嘉義市代表畫家陳澄波的復刻畫架,尤其是他以公園為場景的「嘉義公園」一幅,曾於○二年在香港的拍賣會,以高於底價四倍約台幣二六○七萬元成交,成為台灣油畫家最高紀錄。
另一幅「嘉義市街」,為第一位以西畫跨入日本官展的台灣人,並因用色大膽及構圖嚴謹,被稱作「學院中的素人畫家」。目前園區內設有畫架的地方,就是他曾寫生的地方,透過今昔之比,讓人更了解公園樣貌。
不過,更多遊客來到公園,是想到射日塔登高望遠,能見度高時,嘉義市景盡收眼底。塔高六十二公尺的射日塔,取阿里山神木的造形,外觀以褐色鋁條的紋理意味樹木的外皮,命名射日塔是因為塔身中間有四十公尺的一線天,以青銅雕刻出原住民的射日神話,以期傳達繼往開來的傳承精神。
現為史蹟資料館的市定古蹟,創建於一九四三年,日治時代為嘉義神社附屬的齋館及社務所,也就是祭祀前齋戒、準備的地方及辦公處所。建築主體採日本「書院造」木構造,這類建築在江戶時期為了彰顯武士身分,平民家裡禁止使用,主要特色為房內設有多種用途的空間,像是起居、連通等,而且是依動線順序做空間安排。
史蹟館除了保留這些空間,並設有八區,展示嘉義名人、古蹟、宗教與民俗等,庭園外在楓香老樹點綴下,連日本人來到這裡,都有回到家鄉的親切感。
▲點擊圖片放大
王文志將童年渴望樹屋化為靈感,設計結合樹巢、水滴、月影的地景藝術創作。
森林之歌為嘉義市新地標,適合在此賞夕陽看火車呼嘯而過。
才剛開幕的檜意森活村,28棟日式檜木建築成了遊客感受日式風情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