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五十年歲月的黑橋牌,第二代經營者陳春利成立全台唯一的香腸博物館,感念父親創辦這個充滿台灣味道與記憶的品牌,也讓大家更了解屬於庶民的香腸文化。
陳春利表示,其實全世界都有香腸,只是取名不同。香腸的英文為sausage,字源來自拉丁文的sal,意為用鹽醃製,所以只要是將絞肉混合了鹽、香料調味後,填充進腸衣的食品,都可以稱為香腸sausage。
成立博物館 紀念一生投入研發的父親
不過,各地區人民不同的生活習慣,讓香腸有許多變化。台灣香腸就是最原味的香腸,不加大豆蛋白粉或是番薯粉;大陸有些省分則喜歡在製作香腸時加許多粉,做成適合煲飯的臘腸、肝腸。「台灣香腸用烤的最好吃。」陳春利說。這也是為什麼中秋節時,香腸會熱賣的原因。
陳春利接任黑橋牌總經理一職近三年,今年初父親陳文輝去世,他除了一肩挑起家族企業的重責大任,更在九月初成立香腸博物館,紀念父親。
他邊導覽博物館邊說,對於父親最大的印象,就是一生都投注在香腸的研發,「父親只有晚餐時間會出現在飯桌上吃飯,其他時間都在密室改良香腸,到了七十六歲都還是第一個到工廠開門的人。」
博物館分為展覽館及工廠參觀步道兩個場域,一般觀光客以參觀展覽館為主。全館共三層樓,一樓有熱食區、專賣店及遊憩區,二樓展示香腸文化,三樓則是黑橋牌歷史區,這裡的展品對陳春利來說,充滿回憶。
展區中「文輝的灶腳」,以模型還原一九五七年,陳文輝在運河烏橋(新南橋)的開基源祖店。那是一家家庭式的肉品工廠,沒有店面,僅設有傳統燒柴的灶房,用來炒肉。「所用的肉為腿肉,經過翻炒,保留了肉組織裡長長的纖維,但卻入口即化。」陳春利邊示範邊解說,由於工廠位在烏橋附近,所以在一九七三年就以「黑橋牌」註冊商標。
國中起就需要幫忙烘烤香腸的陳春利,對於灶外的炭火烤爐相當有感覺,「需要在溫度七十度烤上九十分鐘。」由於父親堅持選用較沒有脂肪的腿肉,燒烤過程中並不會滴油,一直到現在,黑橋牌的香腸仍保留傳統作法,使用腿肉做香腸。
「海安路207」是另一個別具意義的參觀點。這是黑橋牌第一個店面,陳春利的母親林註是店長。由於夫妻共同創業、互相扶持,兩人感情好到連員工都很羨慕。林註說:「我從小與陳文輝玩在一起,雖然他三歲就沒有爸爸,但叔叔很照顧他,因此他比別人更努力。」林註看著這間仿店面的展品,一幕幕往事湧上心頭。
放眼全世界 展示各地香腸種類與吃法
來到二樓,可以了解到全世界的香腸。目前香腸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把肉攪切、乳化成良好肉漿,再充填入腸衣,經煙燻及水煮而成的乳化式肉製品,以法蘭克福香腸、維也納香腸最具代表性。
生香腸則是原料肉經醃漬、發酵熟成,成品顏色鮮紅,久藏不易腐敗,最經典的如沙拉米臘腸(Salami)或是中式香腸、廣東臘腸。
另一類煮式香腸,是以低價位的豬頭肉,如背脂肪、舌頭、豬皮或內臟等,在製造之前須將所有原料或部分原料先經過預煮處理,才能使用,以血腸或肝腸為代表。
「我每天都吃香腸,什麼口味都吃。」也因為陳春利對香腸很了解,為了讓台灣人接觸其他種類的香腸,他於二○○二年代理進口美國Johnsonville香腸和VOLPI義式沙拉米,建立「德意廚房BOLKER STREET」西式肉品品牌。
去年,他又從西方麵包夾香腸或熱狗的吃法,發想出大腸包小腸、法式香腸堡等輕食,創立「腸腸抱抱」餐飲事業,除了賦予台式香腸新意外,更方便電影族或速食族填飽肚子。
香腸新吃法 遇見香腸粽子與月餅
其實早從十二年前起,每年端午節黑橋牌就會推出以香腸為餡料的香腸粽子,由於只做二萬顆,賣完為止,知道的人不多;但今年因老主顧需求高,賣出十三、四萬顆。此外,四年前的中秋節也開始推香腸月餅。
來到一樓,則是品味區,想吃香腸及購買伴手禮的人,在這裡都可以得到滿足;至於工廠參觀步道,一定要預約才能進去。
黑橋牌觀光工廠
台南市南區中華西路一段103號
06-261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