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瑪麗皇后展現的奇特教養,開啟香檳時,若能僅僅發出如「瑪麗.安東芮特嘆息」一般、彷彿聽不到的低吟,那麼庶幾達到餐桌禮儀的最高境界。
有機會拜訪廈門,朋友在一家設有葡萄酒窖的高級牛排館設宴請客,讓我見識一下這座城市正蓬勃興起的葡萄酒風潮。
牛排館裡居然提供侍酒服務,但侍酒師的頭銜是「葡萄酒顧問」,這其實是個滿好的轉化,名稱一改,似乎地位就提高,更值得尊重了。大夥點妥餐酒後,我刻意加點一瓶香檳酒開胃,藉此了解葡萄酒顧問提供香檳開瓶服務時展現的專業性。
葡萄酒顧問果然專業。開瓶過程中規中矩,他以手掌按握住瓶塞緩慢旋轉同時下壓的複雜用力方式,穩定優雅地開瓶,軟木塞離開瓶口的那一剎那,清脆地發出「啵」的內斂輕響,葡萄酒顧問自己也非常滿意這場表演似地笑開了,解釋說:「這是少女的輕吻。」
「少女的輕吻?」好鮮活的比喻。詢問典出何處?他倒答不出來,只說圈內人都這麼形容。
餐桌上開香檳的禮儀其實頗有講究,不能發出過大聲響破壞氣氛,但我卻是第一次聽到「少女輕吻」的說法。在法國,香檳開瓶時軟木塞要求以四十五度角離開瓶口,只發出一縷像吹口哨的輕柔「嘶」聲,似有若無,猶如情人耳邊細語,因此有人稱這是「戀愛的嘆息」(le soupir amoureux),而更多人喜歡稱之為「瑪麗.安東芮特的嘆息」(le soupir de Marie-Antoinette)。
瑪麗.安東芮特就是法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瑪麗皇后,原名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 von Habsbourg-Lorraine(一七五五至一七九三),是出生在奧地利霍布斯堡皇宮中的公主,十四歲政治聯姻嫁給法國皇太子,一七七四年皇太子登基成為路易十六,瑪麗.安東芮特因此成為皇后,絕大部分人生都在深宮內院中度過。
法國大革命之後一七九三年,路易十六與皇后雙雙以「叛國罪」被送上斷頭台,路易王朝結束,共和開啟。日本漫畫家池田理代子曾於一九七二年創作著名漫畫《凡爾賽玫瑰》,英語世界則曾有多部相關電視影集與電影,最近的一部電影是柯波拉(Sofia Coppola)導演、二○○六年發行的「凡爾賽拜金女」,因為這些數量龐大的通俗創作,瑪麗皇后可能是最為外國人所熟知的法國皇后。
在稗官野史的傳奇描述中,瑪麗皇后是不知民間疾苦、熱中物欲的宮廷人物,她最有名的話語,是一七八九年巴黎發生混亂大革命之際,詢問身邊的人為什麼人們會暴動,答曰:「因為他們沒有麵包吃。」瑪麗皇后非常驚訝地反問:「如果他們沒有麵包,為什麼不吃奶油圓蛋糕(brioche)?」
既然成為皇室奢華的象徵,瑪麗皇后的每日生活當然少不了香檳,據說她一起床即以香檳漱口,整天以香檳解渴,偶爾還會在浴缸中注滿香檳享受香檳浴。
其實根據歷史考據,這些香檳神話都不是真的,「何不食蛋糕?」故事亦非事實,法國人其實並沒有那麼恨她,反而覺得她是皇室文化業已凋零、無可追尋的典範。
相傳一七九三年十月十六日她在被送上斷頭台時,依然不失鎮靜優雅,畫家Jacques-Louis David曾畫下一幅瑪麗皇后死刑前在馬車上遊街示眾的著名素描,畫中的她雖身穿囚衣,但腰桿挺直、雙眸低垂、下巴微抬,依然保持高貴的模樣。到了刑場,自己走上斷頭台,一陣混亂中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的腳,瑪麗皇后很有禮貌地轉頭致歉:「請原諒我,先生,我不是故意這麼做的。」深愛香檳的瑪麗.安東芮特在斷頭刀鍘落下的那一剎那,是否曾發出嘆息?沒有人知道。我們只知道她的輕聲道歉,是這位路易王朝最後一位皇后,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遺言。
史料記載,法國大文豪François-Rene de Chateaubriand曾感嘆說過:「大革命的首要罪行是謀殺國王,但最可惡的是也謀殺了皇后。」當時在一旁的拿破崙,更補上一句:「處死皇后之罪,更甚於弒君。」
正因為法國人對於瑪麗皇后的微妙情結,以及這位傳奇宮廷女子所展現的奇特教養,所以當我們輕巧地開啟香檳,如果能僅僅發出如「瑪麗.安東芮特嘆息」一般、彷彿聽不到的低吟,那麼庶幾達到餐桌禮儀最高境界。
從「少女的輕吻」到「瑪麗皇后的嘆息」,廈門的葡萄酒風潮,似乎還有關於文化的小小一步,仍待邁出。
(本專欄由楊子葆、焦元溥、焦桐、艾予森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