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二軍葡萄酒

二軍葡萄酒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楊子葆

美食旅遊

shutterstock

603期

2008-07-10 16:39

一般而言,二軍酒的價格都在一軍的五○%以下,花小錢體驗高級酒莊釀酒手法,也是在資本主義世界裡的某種生存之道。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花蓮,法國國立橋梁與道路學院(ENPC)工程博士。曾任新竹市副市長、台灣駐法國代表、外交部政務次長等職。精葡萄酒、交通學,也是一位法國通。

 

長期以來,我對於葡萄酒世界裡所謂「二軍酒」(second wine)或是「副牌酒」(second label)這類名詞有反射性的敵意,總覺得是資本主義化過度的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帶來的行銷操作手法,同時也是一種大型集團化之後某一種程度壟斷或至少窄化消費者選擇的策略。

 

例如,美國的Robert Mondavi已經成為一個葡萄酒集團,也經營出一個形象正面的品牌,於是這個品牌推出不同的產品與次品牌:Woodbridge是平價大眾化葡萄酒;Private Selection、Napa Valley系列算是中級酒;Reserve當然再高一等;而像是Oakville、Carneros、Rutherford則已進入高級酒之列││這種分眾行銷、量級定價、一網打盡的作法非常美國,並不符合「以專注為榮、以量小為美」的法蘭西價值觀。

 

沒想到法文裡居然真也有這個詞,一模一樣叫「second vin」,指的是波爾多產區出產自同一個葡萄園(cuvee)但並未被選為高級酒(Grand vin)或「第一品牌」的葡萄酒。這詞指的主要是波爾多酒。瀕臨大西洋的波爾多在歷史上長期被劃為英國的勢力範圍,曾經是英國某種形式的「殖民地」,在英國人的大力推廣之下,波爾多葡萄酒也已經是一種國際商品,非常商業化,個別酒莊的產量頗具規模,不能歸納到典型法蘭西的文化脈絡裡。

 

葡萄酒副牌歷史短淺

 

不過循本溯源,即使在波爾多,「二軍酒」的歷史也並不久遠。雖然傳說波爾多著名酒莊Chateau Brane-Cantenac在十八世紀曾短暫推出一款第二品牌葡萄酒,但史有明文紀錄的,是Chateau Pichon Longueville Comtesse de Lalande曾將一八七四年分名為「女伯爵私房酒」(La Reserve de la Comtess)的二軍酒運往莫斯科,參加一八九○年的世界博覽會。即使如此,「女伯爵私房酒」遲至一九七三年才在公開市場上販售。波爾多最早的二軍酒,是Cheau Lville-Las Cases在一九○四年推出的「侯爵的葡萄園」(Clos du Marquis),以及Cheau Margaux在一九○四年推出的「紅色閣樓」(Pavillon Rouge)。
 
波爾多葡萄酒莊園中最具有傳奇色彩、也最能實踐行銷創意的Chateau Mouton-Rothschild曾因為一九二七年所生產的葡萄品質不夠水準,當時的莊園主人為維護祖傳金字招牌,堅持不推出本莊葡萄酒,而另冠以「靠近Mouton的葡萄園」(Carruades de Mouton,Carruades為鄰近酒莊最佳葡萄園的某一片台地的名稱)新招牌,一九三○年又發生同樣的狀況,這回Chateau Mouton-Rothschild雖然一樣因為愛惜聲譽而停產,但卻改了一個名字,以「Mouton家小弟」(Mouton Cadet)作為二軍酒上市。

 

這款酒異軍突起,大受歡迎,漸漸自成品牌,於是Chateau Mouton-Rothschild保留了這個新品牌,並且以迥然不同的市場定位與行銷策略經營。一九九四年,Chateau Mouton-Rothschild再為二軍酒另取個新名字:「Mouton-Rothschild的 小Mouton」(Le Petit Mouton de Mouton-Rothschild),還請曾在一九二四年為Chateau Mouton-Rothschild設計第一幅具有品牌識別意義酒標的法國知名海報藝術家Jean Carlu,為「小Mouton」堂堂設計酒標。
 
目前波爾多在一八五五年列級的六十一座酒莊中,有五十六座推出二軍葡萄酒,這種作法已成風氣。絕大部分的二軍酒在名稱上會與一軍酒有所連結,卻多半不直接冠上「Chateau」(酒莊)的響亮頭銜,除了前述的幾個例子之外,Chateau Latour的二軍酒名為「Latour堡壘」(Les Forts de Latour)、Chateau Lascombes的二軍酒名為「Lascombes騎士」(Chevalier de Lascombes)、Chateau Cos d'Estournel的二軍酒名為「Cos 之塔」(Les Pagodes de Cos)……,基本上都依循此原則。在大革命推翻帝制前,多數酒莊原屬貴族所有,而「Chateau」正是貴族的宅邸,家族根據地,也是榮譽的源頭,在這種頭銜底下,自然不宜出現品質打折的次級品。

 

出現二軍酒的五種可能 

 

但為什麼會出現「降為二軍」的情形呢?基本上有以下五種可能性:第一,基於氣候因素,葡萄收成品質太差,人力無可回天,生產的葡萄酒難以維持傳統水準。為了避免自砸招牌,又求多少有回收,於是將酒轉個名號推出市場。但這種情形在歷史上很少出現。

 

第二,葡萄樹是一種植物,年壽有時而盡,枯死的葡萄樹只好重新種植,而年輕的葡萄樹生產品質較差,達不到正牌的等級,只好先暫時以副牌的身分累積資歷。

第三,許多高級酒莊原本沒有現在這麼遼闊,受到市場歡迎、累積財富之後,收購周邊農地新闢葡萄園,或直接收購鄰近小葡萄園擴張而成目前規模。舉例而言,Chateau Lafite-Rothschild占地達兩百公頃,葡萄品質當然良莠不齊。一軍葡萄酒製程嚴謹,從採收、檢選、榨汁到發酵,層層把關,慘遭淘汰的葡萄果實,乃至於葡萄汁與初釀葡萄酒,要是以散貨的形式賣給批發商,絕對得不到好價錢,倒不如貼上二軍標籤,仗著一軍名望庇蔭,還可以貼補成本。


第四,酒釀製成形,有些酒莊在裝桶之前的最後階段還會進行篩選,要是試飲被判定未達一軍標準,就會被打入二軍之列,Chateau Palmer的副牌酒「Palmer翻版」(Aletr Ego de Palmer),就是這麼產生的。這種條件生產出來的二軍酒風味與一軍最為接近,在市場上也最受歡迎,難怪Chateau Palmer要以拉丁文「Aletr Ego」(另一個我)形容自己的副牌。


最後則是酒莊有新釀酒師入主,或者聽從顧問建議更改傳統製程,這種現象在美國葡萄酒教父Robert Parker影響力遽增後大幅出現,而波爾多最常邀請的釀酒顧問就是與Robert Parker過從甚密的Michel Rolland。依照新配方釀出的酒與傳統酒迥然不同,往往就成為副牌酒,Chateau Kirwan著名的「Kirwan之魅力」(Les Charmes de Kirwan)就是Michel Rolland建議下,依Robert Parker品味所創造出的新品。

二軍酒所受的待遇當然不如一軍酒,通常用的並非全新橡木桶,在桶中歷練的時間也相對較短,但其實這未必是件壞事。而二軍酒的體質先天上就比一軍差一點,如果勉強它們經歷一樣的桶中陳年過程,如同中醫講的「虛不受補」,承受過多的單寧薰陶,反而傷身,改變過程,倒像是不放棄任何一顆葡萄有教無類之後的因材施教,說不定能走出一條新路。事實上,雖然機率不高,有時二軍酒也會獲得超過一軍的評價。

一般而言,二軍酒的價格都在一軍的五○%以下,花小錢有機會體驗高級酒莊的釀酒手法,想像一軍酒的風采,過過乾癮,也是在資本主義世界裡的某種生存之道。

 

 

延伸閱讀

台股傳奇交易員!巨人傑17歲進股市、本金只有1萬,31歲翻成交量5千億超級散戶:即使賠1元也要找出原因

2024-03-27

兆豐金、合庫金...買了一堆太貴的金融股,該向下攤平還是改買高股息ETF?存股達人2案例算給你聽

2024-03-08

00940、00939、00878、00919...存股哪1檔領息最多?他38歲提早退休身價上億:用成分股聯發科算給你看

2024-03-22

1個理由,我把00941全賣了!她年領168萬股息、42歲提早退休:台股2萬點,存股只留這3檔ETF

2024-03-25

賣掉存股6年華南金(2880),改買00919的3個理由!台股2萬點買進高股息ETF「1個訣竅避免套牢」

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