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人是最會觀「光」的,背後隱含他們對美的洞察力,乍看似乎漠不關心,但會從遠處眺望別人發光的傑作,這是京都流的觀賞術。
京都人一直以來給予外界的印象是冷漠而互不關心,但事實上對於發光發亮的美好事物,卻不會輕易放過,因此京都人是最會觀「光」的,背後隱含他們對美的洞察力、對藝術的直覺,乍看之下似乎漠不關心,但事實上則會從遠處眺望別人的發光傑作,這是京都流的觀賞術。
京都人長年持續判定許多事物優劣,或「這裡才行」、「這點不行」等,去蕪存菁,從政治到風俗、流行、權力鬥爭或藝術鑑定,都是靠一千兩百多年文化,京都文化厲害之處是非常曖昧、模糊、中性;京都長年都是日本文化的軟體中心,這是因為京都對應各種歷史激變都是採取客觀的立場;京都身處歷史正中央,經常必須對應動盪的情勢,因此自己一直有不變之軸的同時,又有知道要如何掩飾的智慧。
京都人絕對不短視,時間的感覺超長,歷史上許多名人都來過京都,平將門、平家、源氏來過,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來過,但眾人退去後,在京都什麼也沒留下,京都人偶爾提到「過去的戰爭」,絕非二次大戰,而是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時的內亂;京都人的歷史感很強,會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事物,也因此不會迎合眼前的利益或惡勢力;京都人的口頭禪是「這樣也好」,或「可以這麼說,還是沒法這麼說?」因為如此模糊,反而很客觀,不會捲入當下的是非或短視的利害,變成真正識貨的觀客,長期而言是以曖昧、中性的文化,戰勝黑白分明的經濟力或武力。
京都人懂得維持身為觀光客、觀眾的客觀,有餘裕地觀賞在眼前反覆發生的千變萬化,如此智慧至今脈脈相傳;全力培養精緻、洗練的文化藝術;文化藝術原本是無價,但文化藝術化身於美食、工藝、戲劇、遊樂、建築、宗教、文學等時,依照帶給人的滿足度、癒療作用就能賺錢。
京都人甚至靠著素養,把自然也巧妙運用增加名勝的附加價值,因此京都收費雖貴,但全世界的人都心甘情願地把錢投到京都這個大賽錢箱裡。京都人不推銷自己,不取媚不識貨的人,但卻很有自信地讓人登門破財,像小氣的我也都覺得為了能常去京都享受A級美食與文化,應該多賺點錢,京都人不重利害,卻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