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檳被視為「法國國酒」而行銷世界。「火花星光與好聽的氣泡嘶嘶聲」更增添有如國王般賓客的尊榮。
在英國《Financial Times》上開設葡萄酒專欄的Jancis Robinson建議讀者在這個時候為生活「添一點火花星光與好聽的氣泡嘶嘶聲」。
有趣的是,這位品味出眾、眼光獨到而且在英語世界裡影響力很大的葡萄酒女王所推薦、價格循序漸進的二十四瓶氣泡酒中,居然只有四瓶並非法國香檳,而這四瓶正是價錢最「合理」的前四名,見微知著,法國香檳在世人心目中「第一品牌」的地位不言可喻。
其實在法文裡,葡萄酒的分類非常嚴謹,首先就本質可區分為「沉默安靜的酒」與「劈啪作響的酒」,後者又往往被稱為「興奮冒泡的酒」;「興奮冒泡的酒」再細分的兩大次分類:香檳區出產的champagne以及其他地區所出產的「誇張起泡的酒」,且不論品質特色,至少就名聲與價格而論,兩者可謂有雲泥、天壤之別。
其實在大部分西方世界裡,Champagne這個字是受智慧財產法律保護的。
依據法國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二日所頒布的一道法令,Champagne首先指涉的是巴黎東北方約兩百公里處一片包括四塊獨特的葡萄酒產區:montagne de Reims、Valee de la Marne、Cote des blancs以及南邊Aube與Haute-Marne的某些葡萄園。
葡萄酒的祕密
來自白堊土岩層
這片大約三萬公頃面積的葡萄園座落於主要由白堊土岩層構成的平原上,我們稱之為「香檳區」,其實循本溯源,Champagne這個字是由拉丁文campania發展而來,原意即是「白堊土平原」。
白堊土岩層正是法國香檳酒的地理祕密所繫:白堊土單純貧瘠,因此種植出來的葡萄也因此顯得果香單純、口感清新。白堊岩層遍布微小孔隙,利於排水,這項特徵迫使葡萄樹為了生存茁壯,必須抖擻整株植物的力量,儘可能地讓根系穿透岩層鑽探地底深處去尋找養分與水源,因此可以從不同的土質層中吸收不同的微量元素,創造出細緻而有深度的特性。
白堊土的白色地表具有反射陽光的效果,不但強化光合作用,並可提高葡萄的成熟度;鹼性的白堊土質使得葡萄果實保有較高的酸度;最後,鑿設在白堊土岩層中的地下酒窖兼具衡溫、保濕與通氣的多重功能,是香檳酒在瓶中二度發酵,以及陳年培養的最佳所在。
以上所提琳瑯滿目的「地利」讓香檳區自古就出產第一流的白葡萄酒,難怪即使在香檳酒被發明出來之前,法王亨利四世就曾發過這樣的感嘆:「如果我不是法國國王,我願意成為封地在Ay的王子。」Ay正是香檳區的一座重要市鎮,這句話或許矯情,但由此可見法國人對於香檳產區的歷史評價。
早熟的葡萄
一採收立刻榨汁
香檳的第二項特色在於葡萄品種。因為地處法國北部高緯度地區,生長季節較短,香檳區種植的葡萄都屬於早熟型品種,以配合偏寒的氣候型態。一般人耳熟能詳釀造香檳的主要的品種,包括種植面積各約占三七%、同屬於紅葡萄的「麵粉皮諾」(Pinot meurier)與「黑比諾」(Pinot noir),以及種植面積約佔二六%、屬於白葡萄的「夏多內」(Chardonnay)等三種。
所以一般人雖然將香檳歸類為白葡萄酒——或更精確地說,在「香檳」這個詞還沒有流行之前,人們常以一個聽起來似乎有點兒廉價的名稱「灰葡萄酒」(vin gris)呼之——但是超過三分之二的香檳酒其實是由紅葡萄與白葡萄汁混合釀成的。
正因為主要的原料是紅葡萄,所以香檳區收成期間,榨汁機往往就放在葡萄園裡,葡萄一旦採收就儘可能立刻榨汁,以免在存放過程中葡萄皮的顏色染入果汁中,雖然一般葡萄可以榨汁三次,但高級香檳酒多只使用第一次輕榨出來的果汁,也就是最清新的「一番榨」。
而香檳的最關鍵特色,是後來被稱為「香檳釀造法」的瓶中發酵過程,這個奇特的技術據說是由香檳區Hautvillers修道院一位天主教本篤會的修士貝里儂(Dom Perignon, 1638-1715)發明的:葡萄酒出桶裝瓶時加入含有酵母、蒸餾酒與糖的獨特秘方「再發酵液」(liqueur de tirage),於封閉的玻璃瓶內二度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無法揮發而溶於酒中,創造出獨特的氣泡與口感。
國王與修士
共同打造香檳品牌
其實貝里儂修士發明氣泡酒這個說法始終頗有爭議,不僅這個世界上除了法國之外還有許多歷史淵遠流長的氣泡酒,即使在法國境內,更值得信賴的文獻資料指出,氣泡白葡萄酒應該是在一五三一年在蘭格多克(Languedoc)區由另一群住在Limoux地區Saint Hilarie修道院的本篤會修士們生產出來的,這項事實發生在香檳誕生的兩百年前,甚至一直到今天,名字叫作Blangeutte de Limoux的氣泡酒還是這個地方的重要特產。
那麼,香檳「第一品牌」的地位從何而來呢?時至如今,歷史學家早有定見,借用一位美國記者Roberta Sabban去年底在《Palm Beach Daily News》上所發表文章的標題,誰發明氣泡酒並不重要,但正是「貝里儂修士與路易十四聯手為香檳樹立模範」。
貝里儂修士與路易十四所處的時代,不但是法國的極盛時期,更是法國開始有意識地以文化力影響全世界的時候。被尊稱「太陽王」的路易十四,利用繪畫、雕塑、文學、音樂、服裝、化妝、香水以及一切時尚元素,塑造出一個值得甚至必須模仿的完美形象。
英國歷史學者Peter Burke(1937-)一九九二年出版非常具有啟發性的名著《製作路易十四》(The fabrication of Louis XIV)中對此有深刻的分析。香檳的金黃顏色既可與太陽的金色光芒呼應,Jancis Robinson筆下的「火花星光與好聽的氣泡嘶嘶聲」更增添國王的尊榮,何況發明香檳的貝里儂修士與路易十四同年出生,同年過世,甚至離開人世的時間都很接近(路易十四於一七一五年九月一日去世,貝里儂修士跟著在九月二十四日過世),這種巧合本身就帶有戲劇性,值得當作傳奇或神話來傳述,於是香檳被視為「法國國酒」而行銷世界。
貝里儂修士與路易十四去世二十年之後,法國作家伏爾泰(Voltaire)在《俗世之人》(Le Mondain, 1736)詩中稱讚香檳:「從這清涼葡萄酒所汩汩冒出的氣泡,正是我們法國人民的燦爛形象。」這種氣泡酒的偉大就已經確立了。
二○○八年伊始,一月三日,法國香檳區正式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遺產的候選名單中的一員,看來香檳不僅僅是一種葡萄酒、一種品味、一種品牌,儼然已經是一種值得尊敬的文化了。
/小檔案/
楊子葆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花蓮,法國國立橋梁與道路學院(ENPC)工程博士。
而香檳的最關鍵特色,是後來被稱為「香檳釀造法」的瓶中發酵過程,這個奇特的技術據說是由香檳區Hautvillers修道院一位天主教本篤會的修士貝里儂(Dom Perignon, 1638-1715)發明的:葡萄酒出桶裝瓶時加入含有酵母、蒸餾酒與糖的獨特秘方「再發酵液」(liqueur de tirage),於封閉的玻璃瓶內二度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無法揮發而溶於酒中,創造出獨特的氣泡與口感。
國王與修士
共同打造香檳品牌
其實貝里儂修士發明氣泡酒這個說法始終頗有爭議,不僅這個世界上除了法國之外還有許多歷史淵遠流長的氣泡酒,即使在法國境內,更值得信賴的文獻資料指出,氣泡白葡萄酒應該是在一五三一年在蘭格多克(Languedoc)區由另一群住在Limoux地區Saint Hilarie修道院的本篤會修士們生產出來的,這項事實發生在香檳誕生的兩百年前,甚至一直到今天,名字叫作Blangeutte de Limoux的氣泡酒還是這個地方的重要特產。
那麼,香檳「第一品牌」的地位從何而來呢?時至如今,歷史學家早有定見,借用一位美國記者Roberta Sabban去年底在《Palm Beach Daily News》上所發表文章的標題,誰發明氣泡酒並不重要,但正是「貝里儂修士與路易十四聯手為香檳樹立模範」。
貝里儂修士與路易十四所處的時代,不但是法國的極盛時期,更是法國開始有意識地以文化力影響全世界的時候。被尊稱「太陽王」的路易十四,利用繪畫、雕塑、文學、音樂、服裝、化妝、香水以及一切時尚元素,塑造出一個值得甚至必須模仿的完美形象。
英國歷史學者Peter Burke(1937-)一九九二年出版非常具有啟發性的名著《製作路易十四》(The fabrication of Louis XIV)中對此有深刻的分析。香檳的金黃顏色既可與太陽的金色光芒呼應,Jancis Robinson筆下的「火花星光與好聽的氣泡嘶嘶聲」更增添國王的尊榮,何況發明香檳的貝里儂修士與路易十四同年出生,同年過世,甚至離開人世的時間都很接近(路易十四於一七一五年九月一日去世,貝里儂修士跟著在九月二十四日過世),這種巧合本身就帶有戲劇性,值得當作傳奇或神話來傳述,於是香檳被視為「法國國酒」而行銷世界。
貝里儂修士與路易十四去世二十年之後,法國作家伏爾泰(Voltaire)在《俗世之人》(Le Mondain, 1736)詩中稱讚香檳:「從這清涼葡萄酒所汩汩冒出的氣泡,正是我們法國人民的燦爛形象。」這種氣泡酒的偉大就已經確立了。
二○○八年伊始,一月三日,法國香檳區正式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遺產的候選名單中的一員,看來香檳不僅僅是一種葡萄酒、一種品味、一種品牌,儼然已經是一種值得尊敬的文化了。
/小檔案/
楊子葆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花蓮,法國國立橋梁與道路學院(ENPC)工程博士。
曾任新竹市副市長、台灣駐法國代表等職,現為外交部政務次長。
精葡萄酒、交通學,也是一位法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