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重視「心」而開發出龐大商機,在體驗經濟時代,感覺愈來愈重要,「感動力」是21世紀所需要最柔軟、但也最強的商業能力。以「感動力」推動業務蒸蒸日上的產業愈來愈多,其中,東京迪士尼堪稱是將感動力發揮極致的代表企業。
但當受訪者的年齡層上升為五十至五十九歲、六十至六十九歲時,則只有三○%左右的人回答「是」。
看到這些數字時,我不禁再一次吃驚。沒想到連十歲至二十九歲的年輕人,每兩個人就有一人「在一個月裡,一次也不曾感到感動」。更不用說五十至五十九歲和六十至六十九歲的年長者了。在這個年齡層,竟然每三人就有兩人一個月裡連一次也不曾感動過。
連把時間限定在一個月,都已經得到這樣的結果,顯見實際的日常生活裡,人們距離「感動」可能更遙遠。毋庸置疑的,這個時代,感動已經因為「稀少」而變得極有價值。察覺到這個現象的人,已開始把錢用在「尋求感動」上,據稱,相關市場規模約為五兆日圓。
感動力推動業務發展
「五兆日圓」,這個數字是目前感動市場的規模,如果由這個市場來看,這個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所以預料今後市場還有可能擴大。「感動」沒有任何固定的形體,所以每一種產業都可以投入這個市場。比較重要的是,目前社會上追求感動的人太多,但是提供感動的人卻太少。因為需求多、供給卻不足,所以若從經營的觀點來看,這個商機極為龐大。
到了二十一世紀,以「感動力」為訴求推動業務發展的公司不斷出現。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東京迪士尼樂園」。東京迪士尼最負盛名的,不外乎它是個無人不知的「神奇國度」。那裡每天都在創造「前所未有的感動」。稱為「迪士尼演藝人員」(cast)的員工們勤奮賣力,從工作上獲得滿滿的「充實感」或「成就感」
幾天前,我剛好有個機會聽一位曾任職東京迪士尼的人談話。以前我就已經從書本雜誌得知迪士尼的管理階層或工讀生的想法,但是,這是我第一次親耳傾聽一位迪士尼的員工現身說法。
這位前員工當時主要是負責影像製作。據他說,透過攝影機鏡頭所看到的東京迪士尼,充滿了遊客燦爛的笑靨。各位讀者猜得到當年他在東京迪士尼上班時,迪士尼最常收到什麼樣的「感謝函」嗎?他說,當年迪士尼最常收到的是遊客寫來感謝找回失物的謝函。
據他說,東京迪士尼對於「再小的東西也一定要物歸原主」這個信條,執行得非常徹底。他本人以遊客身分到東京迪士尼玩時,曾掉了隱形眼鏡,當時迪士尼演藝人員花了一個小時,幫他找回遺失的隱形眼鏡。
在夢幻國度,「物歸原主」也是理所當然的。一般打工的工讀生剛進東京迪士尼時,也都是普通人而不是魔法師;但據說只要經過一周,他們就會搖身一變,成為稱職的迪士尼演藝人員。
為何會這樣呢?聽說只要把上面每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做上一個禮拜,就會變成迪士尼演藝人員。
散播「歡樂幸福感」
這位前員工好意地把東京迪士尼珍貴的「手冊」拿給我看。在這本手冊的封面上,寫著這樣一個標題:「Tips On Magic」,就是「魔法的祕訣」,東京迪士尼講求的不是「規則」,而是「祕訣」。魔法的祕訣就是,大方自然地做理所當然的事。
說到「祕訣」,我曾聽過這樣的說法:真正一流的演員並不做什麼特別的演技表現,他們只是把普通的事情做「最恰如其分」的展現。
這點,和迪士尼演藝人員在東京迪士尼這個舞台上的演出,似乎有異曲同工之處。兩者都是要把「歡樂幸福感」散播給客人。而這點可以為二十一世紀的「感動」帶來啟發和靈感。
(本文摘自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