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棒球是如此地難以捉摸,受到許多人與非人的因素所左右,因此「希望」總是支撐著每一場棒球賽。
一九六三年生,台南麻豆人。喜愛運動成癡,常徹夜觀戰不眠不休,擅寫體壇評論,大學期間因參加數項校隊而幾無暇上課,被戲稱為台大體育系畢業。
一顆有著一○八條縫線的白球,牽動著數億人的心。隨著美、日、台、韓、墨職棒熱身賽的開打,太平洋兩岸準備掀起球季的高潮。在球季期間,棒球已不只是棒球而已,它跨越任何人為的國界,甚至超越政治、經濟問題,成為無限供應的話題製造機,為平凡的日常生活注入無比的活力。
棒球和愛情不同,因為過去的比賽紀錄一定承認,數字使棒球成為最嚴格的運動之一。
棒球的世界黑白分明,所有評價從紀錄簿可一目了然,不像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常常淹沒在當事者的口水戰中,而無法知道到底誰對誰錯。
透過打擊率、防禦率、上壘率、勝差、勝率等計算法,我們能對所有球隊和球員瞭若指掌,甚至將所有球隊的出賽數、戰績,還有彼此間的對戰數等因素考慮進來之後,還可計算出一支球隊還需要最多幾勝即可封王的「魔術數字」。透過這些數字的變化,讓我們可以更融入及體會比賽的樂趣。
棒球也是最具不確定性的運動。雖然規定有所謂的「好球帶」,但好壞球卻全由主審自由心證,毫無精確可言,甚至在棒球規則當中,對於全壘打牆距離,卻依賴各球場自行判斷,並沒有強制性的規定。最重要的是,棒球比賽沒有時間限制,所以即使落後再多,只要第二十七個出局數沒有出現,棒球場上總可能出現著「意料中的意外」。
由於棒球是如此地難以捉摸,當球在移動的過程中,受到許多人與非人的因素所左右,因此「希望」總是支撐著每一場的棒球賽,無怪乎棒球場會有許多的驚歎號!
棒球是世界上最講究精確的運動。棒球之父卡萊特(Alexander Cartwright)決定出投手丘到本壘板六十英尺又六英寸(十八.四四公尺),使球不會太好打也不會打不到;而各壘間九十英尺(二十七.四三公尺)的距離,使跑者不會太好跑也不會跑不到,尤其是二壘壘包設置於本壘正前方,距離本壘板尖端一百二十七英尺三又八分之三英寸(三十八.七六公尺)的位置,使捕手能截殺盜壘者卻又不是每次都能成功,這些距離可說是最近乎完美的設計。
棒球也是充斥魔咒與迷信的運動,如「貝比魯斯魔咒」(The Curse of the Bambino)即是美國史上最耳熟能詳的字眼。
原本曾經拿過五屆總冠軍(包括勇奪美國棒球史上第一個兩聯盟總冠軍)的波士頓紅襪隊,在將貝比魯斯賣給紐約洋基隊之後,八十六年來就與總冠軍(美國佬稱之為「世界大賽冠軍」)徹底絕緣,雙方球員、球迷們因而結下長達八十六年的樑子,這個魔咒一直到前年才得以解除。
芝加哥小熊隊上次冠軍是一九○八年,已經將近一世紀沒拿冠軍,據說是一九四五年時鄰近酒吧的主人牽著山羊(Billy Goat)要來看球卻被擋在門外,憤而對著球場大門狠下詛咒,說小熊隊從此不會再打冠軍賽,從此詛咒說甚囂塵上。另如球員比賽期間不刮鬍子、穿女人絲襪以求好運等,都是棒球迷信的地方!
另一方面,棒球是「失敗的運動」。前阪神隊監督野村克曾解釋道,「因為強打者頂多有三成多的打擊率,因此對多數打擊者而言,失敗的機率都高達七成以上;對投手而言,要隨心所欲地控制每個投球也幾乎是不可能。」
此種哀兵結構使選手們只能盡量選擇失敗機率較低的戰術,當機會來臨時,一定要好好掌握,否則勝利女神就會從手上溜走。
棒球也是最令人痛苦的運動,由於球場上瞬息萬變,當支持的球隊離勝利只有一線之隔卻還是輸球時,你會更痛苦。
佛經所謂:「求不得苦」,此之謂也。那種曾經那麼接近,卻又似乎永遠摸不到的痛苦,其傷痛著實令人內心泣血。
然而,無論昨日的勝利如何輝煌,喜悅終將變成平靜,無論昨日的失敗如何慘痛,也可試著從傷害裡恢復,棒球是如此,生命也是如此。棒球與人生的糾結是如此地緊密,棒球簡直是人生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棒球還是惟一由防守者持球的運動,因此球迷不似足球迷般具有攻擊性(涉及賭博者除外),各隊支持者盡可各言其是。棒球給球迷的最大禮物絕不是勝敗,而是一種談論的權力,透過昇華棒球,來談夢想、希望和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