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酒自然少不得酒杯搭配。排列開來的酒杯,美不勝收;未飲美酒前,已沉醉其中。因為,除了喝,品酒最大樂趣便是邊欣賞晶瑩剔透的酒杯,邊欣賞酒色在杯中搖曳的變化。
「你對酒具如此馬虎,於飲酒之道,顯是未明其中三味。飲酒須得講究酒具,喝什麼酒,使用什麼酒杯。」這是金庸在武俠小說《笑傲江湖》其中一章「論杯」,品酒高人祖千秋對嗜好喝酒卻不懂酒杯的令狐沖所說的一段對話。
祖千秋對著巧遇的令狐沖,引證詩詞,將八種美酒搭配八只酒杯,從葡萄酒得用夜光杯,關外白酒用犀角杯,高粱須用青銅酒爵,百草美酒則用古藤杯等等,一一將酒與酒杯結合得淋漓盡致。讓好喝酒的令狐沖頓時大悟,原來,酒杯與酒奧妙竟各有不同。
這雖只是小說情節,卻將美酒與酒杯做了一個美妙的結合。現代人雖無夜光杯飲葡萄酒,也無青銅酒爵喝高粱,少了點文人古意;但也有高超的水晶製造技術,只要酒客稍微花點心思,除可襯托酒漿美色,亦可令品酒增添不少風雅。
啟動美酒生命力
有人會問,喝酒而已,何必大費周章準備一只好酒杯?「酒是有生命的,未醒的酒如同茶沒泡開。但,一只好酒杯卻能讓酒綻放出特色,且只只杯子特性皆不同。」誠品餐飲事業部協理吳明都認真形容著酒杯,「A good cup is a good killer.(好的酒杯會令人陶醉於無形!)」因為酒杯的環肥燕瘦會巧妙地襯托出酒的酸度與甜度。
搖晃葡萄酒香
簡單來看,一隻酒杯可分成三部分,上為bowl(杯體),中為stand(杯支柱),下為foot(杯腳)。
從酒杯設計角度來看,這三部分的弧度、寬度、長度比例是否均衡,是構成一支好酒杯的基本美感。
其次,杯身長度、杯肚的廣度也會影響葡萄酒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一言以蔽之,挑選酒杯最簡單的原則是杯體越清澈、越薄、越輕越好。清澈能觀察酒體,薄能讓酒更柔順入口,輕則方便持於手中,讓酒客輕鬆搖晃酒體,釋放葡萄酒香。
此外,酒杯也可分成兩大系統,一是一九五○年代發明的ISO標準杯,主要多在品酒場合使用。葡萄酒作家劉鉅堂說明,這種標準杯體型短小,特色在於刻意將外在條件固定,讓酒杯高度、大小、聚香功能統一,進而直接品飲每支酒最原始的特色,方便許多酒客帶著,四處品酒。
另一大系統的酒杯則因葡萄品種或區域的不同,產生不同的口感而變化出不同的杯型。舉例來說,當品嘗白葡萄酒時,以Chardoanny品種白葡萄來看,因果酸低,味道醇厚,選用酒杯時會使用較為細窄的酒杯口設計,讓酒流入舌頭中間而四散,平均感受酒的甜度。而當喝酸度較重的Riesling白葡萄品種,杯口微寬平開,讓酒先碰觸甜度高的舌尖,提出果味,降低酸味。
除了每隻酒杯的杯口各有差異,杯肚上也能做不同變化。以法國葡萄酒產區來看,Bordeaux(波爾多)因味道普遍厚實,酒杯形狀比喝白酒時大且胖;而Burgundy(勃根地)味道相較為輕,杯肚與杯口較Bordeaux又更肥大一些,方便聚集更多酒香。但不管哪個區域,酒杯會因年分越高,而杯肚愈大愈深,好讓酒接觸空氣面積愈大,以釋放出更多酒香,才有所謂的鬱金香形狀酒杯。
現在市面上陸續出現不少因應區域不同的品牌杯種,如百年品牌的奧地利Riedel、德國Zwiesel Kristallglas AG、法國Baccarat水晶品牌等。其中Riedel以區分產區品種之細膩而聞名,而Zwiesel品牌其中一大系列Zwiesel 1872,以杯壁輕薄,玻璃本身特別有韌性而聞名。兩者皆屬品質優等且酒客喜好的酒杯,其當中亦有手工吹製的酒杯,讓酒杯達到理想中的輕重量及薄度,比機器大量生產的品質優秀許多。
玩弄酒客興致
愈來愈多雕飾華麗的酒杯問世,功能其次,目的完全為了視覺效果,說是for fun也不為過;不過,逢宴客時,若能秀出華麗的酒杯,有美酒作陪,自也能替主人面子增色不少。一支好的酒杯可以凸顯酒的特色。品酒最大樂趣既然是在於舌頭味蕾的體驗,在尋找好的葡萄酒的同時,何不也花點心思買隻好酒杯,因為一隻好酒杯可是能陪著主人一起品遍世界的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