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鴨食材極為考究,台北有家賣烤鴨聞名的宋廚,定位已排到農曆年後,好滋味讓客人等上三個月也甘願。
從中信辜家、新光吳家、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前考試院院長孔德成、前華航董事長烏鉞,到已故知名歷史學者兼美食家逯耀東、新聞界大老卜少夫等人每次從香港來都要到此品嘗。
口味道地 正宗全聚德也來台朝聖
四年前,北京全聚德集團董事長姜俊賢來台品嘗宋廚的北京烤鴨和自己的烤鴨有何不同,吃完讚不絕口,甚至邀請老闆宋連郎加盟,加入全聚德台北分店的經營。
宋廚原名全聚德,二○○二年十二月北京全聚德看上台灣餐飲市場商機,決定來台開店。沒想到宋連郎早就以全聚德名稱立足,於是姜俊賢率領祕書上演「來台探宋廚」戲碼。
即使姜俊賢認為宋連郎的烤鴨好吃並邀他加盟,但宋連郎對自己的烤鴨有自信,也不想擴大營業。為避免與北京全聚德在台分店引發商標爭議,他向姜俊賢表明馬上更改餐廳名稱。全聚德很快改名為宋廚,取其宋家廚房之意。
宜蘭鴨+三星蔥 老顧客排三個月也要吃
北京烤鴨的由來與發展,隨著中國歷史墊高這道菜的厚實文化,這是其他創意料理無與倫比的。宋連郎不做創意料理、鍾情北京烤鴨,就是愛上它一層又一層疊出來的考究與學問。
烤鴨由中國南方傳至北方,並在北方改良後發揚光大。現在的吃法帶有明顯的山東特色,因為山東人最常吃的東西就是麵皮包覆蘸醬的大蔥、黃瓜,口味也特別講究。巧的是宋連郎正是山東人。
道地的烤鴨出現,史學家推論是從明朝皇帝朱元璋開始。朱元璋建都南京,御廚用炭火烘烤南京肥厚的湖鴨,使口感酥香、肥而不膩。後來明朝遷都北京,烤鴨改採玉泉山填鴨,烤鴨技術有了進一步發展,清朝乾隆皇帝與慈禧太后則將這道菜正式命名為「北京烤鴨」。
宋連郎的烤鴨是跟父親朋友學的,卻由他改良闖出名號。現在宋廚一天要用二十幾隻鴨,燒二十斤木炭,假日定位已排到農曆年後,忠實顧客寧可耐著性子等三個月,也要吃到宋連郎做的北京烤鴨。祕訣到底在哪裡?
鴨的做法百百種,不論南京板鴨、台灣鹹水鴨、薑母鴨、還有滷味用鴨,其中就屬北京烤鴨食材最為考究。
而宋廚用的是五斤半重的宜蘭鴨,太大烤出來太老,太小則天數不夠,雖然肉嫩、油脂卻不夠。
宋連郎說,如果能吃到母鴨最好,因為母鴨油脂比公鴨多,肉質也較嫩,不過,一般食客吃不出差別,只有老饕可以分辨得出來。
蔥段在北京烤鴨中扮演第二主角,一定要用宜蘭「三星蔥」才好吃,「南部蔥」水分不夠、蔥白短、辣又老;三星蔥有水分、清甜脆嫩不嗆口,颱風天叫價至六百元還是要搶貨,惟有宜蘭鴨、三星蔥絕配。
宋廚麵醬入了麻油,宋連郎說,麻油熬入麵醬看起來油亮,吃起來卻不油。能做到這樣,糖和麻油的調配比率格外重要,且須再用小火熬煮兩小時。
政黨輪替 宋廚客源也跟著改朝換代
宋廚開了八年,開店前,宋連郎便是鼎鼎有名的「陶然亭」北京烤鴨大廚,他感慨說:「不出來做不行,十個廚子有八個都會淪為酒國、好賭之徒,我不能讓自己下半輩子變這樣。」
台灣的北京烤鴨深受政治牽動。宋連郎開店前兩年還是國民黨執政,每天黑頭車停滿巷頭巷尾。但二○○○年民進黨執政後強調本土,刻意和北京烤鴨保持距離,宋廚賓客也改朝換代,由國民黨高官變市井小民;不變的是,還是得排三個月才吃得到,受喜愛熱度八年來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