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航空業為因應高鐵通車後可能帶來的衝擊,近幾年來已往三條路並進:尋求聯營、由國內線轉為區域型航線,這兩條路留下四家業者走過的風景;而最後一條沒人敢碰的合併路,卻可能變成主要的幹道。
「推動國籍航空公司合併草案」早在今年四月就由民航局送交通部審核,不過茲事體大,加上前交通部長郭瑤琪因處理ETC弊案無暇關注,現任交通部長蔡堆也需時間適應新職務,「推動國籍航空公司合併草案」審核進度自然落後一段距離。
高鐵通車很有可能是壓垮航空業的最後一根稻草!根據日本經驗,新幹線通車拉走空運七成旅客;民航局預估,高鐵通車之後,高鐵將吸走六成七的空運乘客,國內航空業的處境只能說雪上加霜。
國內航空業這幾年往三條路並進,一、尋求聯營,二、由國內線轉為區域型航線,這兩條路早已留下四家業者走過的風景。還有一條沒人敢碰的路是合併,這是一條最難走的路,最後卻會匯集前面兩條支線,成就主要幹道,而且脈絡愈來愈清楚。
聯營成效有限
由於第三條合併之路走起來困難重重,現階段先以聯營方式降低營運費用。例如立榮航空委託遠東代辦台南、台東機場運務作業及共用櫃台,遠東航空則委託立榮代辦馬公機場運務作業及共用櫃台,未來四家民航業者也考慮在台北站、高雄站互相代理地勤作業,成立聯合櫃台。
公平會剛通過的台北——高雄、台北——台南兩條航線「機票免背書轉讓」方案,此一方案,即所謂的「一票通用」,未來北高、北南航線業者,將以聯營作為既定的方向,其中受益最大的是消費者,不但可以節省退票換購其他航班的時間與手續費,旅客還可以選擇任何一家航班搭乘。
如此一來,大大縮短乘客等待時間。以前平均等待時間尖峰時段要六十六.七分鐘、離峰時段一百三十八分鐘,未來平均等待時間只要二十二分鐘。至於一票通用更多細節,將由四家航空業者在十一月底召開聯合記者會,對外宣布。
國內線轉為區域型航線
然而,聯營對國內航空業者救亡圖存其實幫助有限。立榮、華信、遠航與復興還是繼續燒錢,節流有限就要開源,雖然各家作法有異,但可看出來四家業者都朝向區域航線重心發展。
國內線轉為區域型航線,牽涉航權與機隊問題。華信與立榮擁有母公司資源較具航權優勢,華信台中飛香港包機成效優異,一個禮拜四班,每班逾七成載客率,見到這樣好成績,就連港龍航空也想飛這條航線,但因機型不合無法分配額度。
三年前,華信重新定位轉為區域型航空公司。法國Air Bus(空中巴士)或美國波音都是為長程飛行而設計的機型,用在區域航線不符合經濟效益。於是華信鎖定亞洲戰線,決定明年四月至○九年七月,開始租用奇異金融航空服務公司(GECAS)三架一○四人座EMBRAER ERJ-190及五架一一六人座ERJ-195新機,取代目前使用的福克50及福克100機種。
華信以台中清泉崗為基地拓展亞洲航線,目前正在洽談台中與越南、韓國的包機航線;而立榮航空則以高雄為基地,拓展東北亞、東南亞航線,包括高雄——河內每周三班、高雄——首爾每周七班、高雄——曼谷每周七班。
此外,不定期飛航國際包機,如桃園——宿霧、台中——香港、馬公——河內、香港、澳門等也都有不錯成績。日本向來是各家業者努力爭取的黃金航線,最近立榮剛取得日本包機航權,初期每日一班,依季節變化及特殊節慶飛航日本各知名旅遊景點。
值得一提的是立榮開拓離島航線最積極。四家國內線航空公司中,惟一同時從本島五個機場(台北、台中、嘉義、台南及高雄)飛馬公及金門機場,並獨家飛航馬祖航線(包括台北——北竿、台北——南竿及台中——南竿航線),並且還在持續增加離島航線航班,轉移機隊運能。
華信、立榮資源豐厚,航權取得較具優勢,而復興、遠航往往耗盡全力還拿不到航線。於是,復興及早定位於區域型航空公司,有澳門這條金雞母支撐,但遠航可沒那麼幸運。
高鐵通車,北高航線市占率最高的遠航首當其衝。遠航不飛東南亞熱門航線,原因在於殺價嚴重難以承受虧損,往往未蒙其利先受其害。遠航必須有一套與眾不同的藍海策略,那就是開發其他業者不重視的新航線。
帛琉是典型成功案例。遠航從一九九五年開航,賠了七年才開始賺錢,耕耘期長,還不包括未開航時間投入的資金。如今帛琉成為熱門旅遊景點,也成為遠航最賺錢的小金雞。
此外,遠航更鎖定兩岸周轉的第三走廊,例如台北——濟州島——北京、上海;以及台北——吳哥窟——成都;台北——金邊——昆明;首爾——日本——吳哥窟等航線應運而生。遠航拿不到黃金航線,就只能自己創造航線,尋求與有航權卻無機隊的吳哥航空合作。
合併贏得航線優先選擇權
然而不論聯營或轉型,四家航空業者終究抵不住連年虧損,民航局也認為合併時機已經成熟。只是怎麼合併、誰併誰、應該併到剩幾家、以及執行動力的強度,關鍵還是在政府提出方案是否具備充分誘因。
由於「推動國籍航空公司合併草案」尚未獲得交通部通過,民航局不願對外說明內容。民航局長張國政表示,政府的態度是鼓勵業者合併,民航局官員則對這份新版合併草案很有信心。言談之間透露出合併邊鼓將愈敲愈熱。
據了解,「推動國籍航空公司合併草案」有兩大關鍵的獎勵合併措施,一是保留合併前的航權分配席次,二是航權優先選擇權。前者民航業者私下有所耳聞,不過不怎麼心動,但一聽到航權優先選擇權,業者驚訝的程度連下巴都差點掉了下來。
因為,航權是航空業者命脈,如果因合併取得航權優先選擇權,等同掌握生存命脈,此次祭出的誘因非同小可。政府態度攸關合併局勢,市場到底應該剩幾家才合理?雖然民航局認為二至三家,但兩家和三家的併法可是完全不同。
如果是三家,立榮不可能和華信湊一家,那麼大家想到的就是復興、遠航的合併,但熟悉航空業的人都認為復興、遠航合併,根本不可能造成三強鼎立局面,合併效益也值得商榷,一加一不會大於二。
一項調查可以看出政府心中理想家數答案。假設高鐵通車後西部走廊運量減少五成,維持現有載客量可留三家業者經營。但如果運量減少逾七成,剩兩家能維持正常營運。產官學都認為影響有七成,理想家數當然是合併到剩兩家最好。復興、遠航未來花落誰家?會是航空業大戲。
政府開始敲合併邊鼓,成不成當然還是業者決定。可預見的,合併方案牛肉如果真的大塊端出,未來兩年,國內航空業將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