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的台北東區忠孝東路上,多得是各式各樣異國美饌與裝潢頂級餐廳,躲在彎彎曲曲的巷弄裡,沒有華麗裝潢、寬敞店面的「牛爸爸牛肉麵店」,三年前推出一套三千元的牛肉麵,在景氣低迷時期,照樣有人點來吃。
三千元牛肉麵套餐包括四道精緻小菜及用日本肋條、巴西牛筋、澳洲牛腱子肉煮成的湯麵、甜點杏仁凍、義大利奶酪與飲料。所用的食材都是熬煮六小時以上才完成,三年來至少已經賣出一千五百碗。
台灣吃牛肉的人口不算多,市場產值也不高,王聰源說,豬肉每年的平均產值是一千億元,而牛肉只有一百億元,他認為台灣牛肉麵業者最主要遇到的兩大瓶頸就是:「第一,所有品質再好的牛肉,用水煮就統統完蛋。第二,只賣牛肉麵就打死了,根本無法提高獲利。」
王聰源說,高品質的牛肉要用滷汁淡淡燉煮,因為肉的質感已經很好,所以不需要重口味的辣椒、八角去腥味,這樣才不會破壞好牛肉的原味。所謂用水煮就完蛋,並不表示牛肉不能用水煮,而是在於用肉的等級不同,一般的店家如果用五百元以下的牛肉,品質都差不多,自然無法提升境界,像他一樣願意花大成本的老闆實在不多,這也是為什麼他敢賣三千元的原因。
第二個問題,也是大多數業者最常遇到的,因為牛肉麵其實是很容易飽的餐食,所以王聰源不求客人多,因為會破壞店面氣氛,而走高價位路線,因此牛爸爸的牛肉麵從一百五十元起跳,店裡的菜色應有盡有,以滿足不同口味的顧客。
經歷房地產起飛年代──養成挑剔的嘴
三十年前,王聰源只是國泰建設的工地主任,在那個房地產起飛的年代,建築從業人員到餐廳吃飯,隨便吃吃都是五萬元起跳,燕窩、魚翅只是尋常的菜色,也因此養成他挑剔的口味。民國八十年,王聰源移民加拿大後又返回台灣,決定改行以賣牛肉麵作為中年創業的起點。
剛開始,為了去牛肉腥味,什麼香料都放,結果還沒賣,肉就壞了;為了嘗試不同品種的牛肉,一斤一斤的牛肉倒掉重煮,倒到手軟了,索性叫員工動手,眼不見為淨。
經過不斷地嘗試錯誤,才端出如今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的三千元牛肉麵。剛開始推出如此高價位的牛肉麵,王聰源自己也擔心得睡不著覺,直到陸續賣出一、兩碗後,才信心漸增地大膽走下去,但即使現在名氣大了,還是會遇到批評他「搶錢」的客人,王聰源對這樣的冷嘲熱諷,只有一句「付錢的人不突破,做的人也不會突破」做為回應。
很奇怪的是,來吃三千元牛肉麵的客人都相當低調,不願意接受採訪,一來是怕別人覺得自己很浪費,二來是怕別人敲竹槓,以為自己很有錢。因此子女孝順父母、招待朋友來吃的反而占多數,「很多子女看父母吃得很滿足,就安心了,然後再偷偷付錢,不敢說一碗多少錢。」王聰源看過許多兒女帶老爸爸、老媽媽來吃,都是這樣的情形。
王聰源說,牛肉因品種、豢養方式、進口商不同而有不同的口感,從一開始他就相信,既然肉的品質如此多樣,牛肉麵絕對不是只有水煮一種樣貌,他一直思考如何把大眾化的餐飲做到精緻化,開始研發不同口味的牛肉麵,最後他發現將牛肉煎煮後再醃泡是一種突破的方式,甚至大膽使用高級進口牛肉,只為了終結所有牛肉麵饕客的嘴。
在王聰源身上,可以看到一種愛惜羽毛的堅持。在這個處處講求低價策略、價格破壞的時代,三千元一碗的牛肉麵招牌的確顯得刺眼,別人以為他因此而發大財,事實上不計成本的投資,目前只換來損益兩平。一年營業額五百萬元,獲利五十萬元,每個月平均五萬元的生意,王聰源不在意營業額成長緩慢不前,照樣做得很開心。
不在意賺多賺少──開店完全靠興趣支撐
「我開店完全靠興趣支撐。同樣的,如果你沒有像我一樣鬥志昂揚,絕對玩不下去。」很多人要求他多開幾家分店,甚至到店裡拜師學藝,但終究沒有成功,不想擴張店面的原因是方便管理,也怕因此破壞這個招牌,「而且台灣人開分店的下場通常就是自毀招牌」。雖然他傾囊相授獨門祕訣,但是大家學會後就想偷工減料,因為成本實在太高了,自然無法做出一模一樣的口味,也根本撐不下去。
目前,牛爸爸的三大主要客源分別是:看到媒體報導、朋友介紹與原有老顧客。雖然有堅持、有理想,店裡二十二種商品還是經過顧客口味挑選,才保留到現在的菜單,基本上六百元以上是賣湯頭,一千元是賣肉質,而店裡一百五十元的牛肉麵,是最多人點的;牛爸爸乾拌麵是最受歡迎的;麻辣牛筋牛肉麵,就是應顧客要求推出的;在牛肉麵裡加豬腳的豬肉湯蹄花麵,是因為受顧客歡迎才留下的。
王聰源認為,貴的產品,不代表賣得最好,因為每個人口味不同,能滿足客人才是最重要的。
未來,王聰源是否還準備研發新口味,賣出更貴的牛肉麵?他說,再做下去就是鑽牛角尖,也沒有意義了,如何把店管理得更好是他現在的目標。
現在,王聰源已經很少親自下廚,他定下標準流程,一切都交給員工。已經五十三歲的他,回首自己經營十幾年的店,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可以做到大家都喜歡來吃自己的麵,他不覺得自己成功,只認為是努力終於有了回報,王聰源有一個小小的心願是,店能平平順順經營下去,一如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