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各大娛樂網站幾乎一致以「阿諾回來了」,形容他的新作「間接傷害》這部片子,我猜或許是這個原因,台灣這星期竟然沒有其他西片敢跟阿諾一起上檔對打。
其實在槍林彈雨與轟天爆破中,我很訝異《間接傷害》竟然如此貼切地描繪了九一一悲劇後,充滿自我矛盾的復仇氛圍,就像劇中某句台詞所述:這是個人私下尋仇還是國家公開報復?《間接傷害》揭發了各個勢力不同立場下的尷尬考量:美國既想自掃門前雪,卻又無法不顧面子放任毒梟恐怖分子為所欲為,中情局既想主持理想正義,卻又利用阿諾當替死鬼,打著自己也是「間接傷害」犧牲品招牌的恐怖分子,卻四處濫殺無辜,逼得阿諾在這情形下,也不得不強調自己復仇只捉元凶!絕不傷害其他人。
不傷人就是真英雄嗎?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阿諾千里迢迢的復仇,也尷尬地造成諸多局外人遭受間接傷害,不過他又在結局體會,看不見的真凶充滿仇恨,並不會因為他浮濫同情而改邪歸正,爛好人才是造成更多無辜傷亡的原因,仁者雖然無敵,但「以暴制暴」卻是美國不得不然的霹靂手段。
不過在九一一慘劇的陰影下,為了避免對受害家屬造成「間接傷害」,《間接傷害》原本藉由「阿諾復仇過程」,探討「該如何對付恐怖分子?」的議題,焦點確實都被模糊、忽略與轉移,反倒不斷刻意只強調阿諾的溫暖人性與家庭觀,連阿諾的英勇招牌都無法大肆宣揚標榜,其實是很可惜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