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創投業有對「金童玉女」。金童,顧思義,多金又瀟灑;玉女,聰慧又美麗。
這對「金童玉女」並非戀人,彼此也各自心有所屬,但皆因單身,又符合時下的「三高」條件 ──學歷高、收入高、身材也高,因此,在小小的生技圈內備受矚目,也引來不少話題。
金童,正是從未在媒體上曝光,今年三十五歲,堪稱現今創投界最年輕的副總經理── 聯太創投黃子洋。玉女,則是今年三十歲,不滿二十七歲就拿到牛津生化博士,目前仍是創投界最年輕的博士 ── 和通創投投資部副理陳怡如。
黃子洋引介何壽川、蔡明介投資生技業
提起黃子洋,多數同業的態度是「有接觸,但並不太熟」。黃子洋和同業有段距離的結果是,平添了許多神祕色彩。
有人對他的發跡過程好奇,也有人對他的身價感到興趣,更多人則對他能說服產業界的「大老們」,包括永豐餘董事長何壽川、智原科技董事長蔡明介等,出錢投資台醫生技、基因數碼等公司佩服不已。
事實上,第一次見到黃子洋的人,很少不被他所擁有的朝氣與專注的眼神所吸引。而善於利用人脈,廣結善緣,也是黃子洋能在三年半內,從一名經理扶搖直上,深得聯太所屬太平洋集團孫家重視的原因。
一位生技業者這麼形容黃子洋:「能屈能伸,即使說錯話,也能立即道歉,頗有大將之風。」也因此,儘管不了解黃子洋的人,對他有些微詞,但套句一位創投業者的話:「黃子洋真的有一套。」
同業都笑稱:「金童已成了大家崇拜的對象。」黃子洋貴為基因數碼董事長,再加上家境原本不錯,使得黃子洋的身價究竟有多少,成了不少人飯後討論的焦點。
手臂那塊疤記提醒過去那段苦日子
三年半的資歷,在創投業並不算資深,但留學美國康乃爾大學攻讀食品科學的黃子洋,崛起得快,靠的就是一股熱忱。像是久未露面的何壽川,之所以在今年初入股台醫,就是黃子洋在何壽川出院隔日立即探訪,才說服他入股。
又如蔡明介,這位電子業重量級人物,也是在黃子洋的穿針引線下,毅然決然地拿出上千萬元,投資原本並不熟悉的生技領域。黃子洋私下曾透露,現在,蔡董最熱中的是生物晶片,有事沒事時,就會常常拿著生物晶片問東問西的,對基因數碼的進度也十分關心。
別看黃子洋人高馬大,似乎吃不了苦。了解他背景的人都知道,當年,他只帶了五十萬元到美國留學,為了飽餐,還一度捲起袖子在街邊賣起炸雞、熱狗等速食,某天,一個不小心,熱油飛濺到手臂上,他痛得直喊疼,至今,如硬幣般大小的傷痕,仍清晰可見,也彷彿像是個印記般,提醒他過去的那段苦日子。
吃過苦的人特別容易惜福。黃子洋替聯太賺錢,也等於是替自己賺錢,再加上善於理財,曾投資一些國內、外未上市的股票,都有不少獲利,使得他的財富累積得很快,他最常跟年輕朋友提到的一句話是:「我以前作夢都沒想到,有一天我居然會有這麼多錢。」
這些錢,究竟有幾位數?相信此刻對黃子洋來說,五千萬元和五億元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差在一個○罷了,因為,他已能從堆積如山的金錢中,體會出人生的意義。
在黑白鍵盤中找到樂趣
黃子洋的辦公室位在仁愛路上富邦大樓十三樓,從窗口鳥瞰下去,車水馬龍,一片繁忙,但就在即將被各式文件淹沒的辦公桌上,一個角落處,竟有大大一本寫滿各種五線譜的鋼琴讀本。
原來,從小就一直很想學鋼琴的黃子洋,在生活日漸富裕之後,有了最新的休閒活動,就是在黑白鍵盤上享受叮叮咚咚的美妙聲,而每周固定的學琴時間,也成了他遠離塵囂的絕佳時刻。
友人勸他:「富裕後,要懂得種福田。」所以,假日黃子洋有時會一個人坐著計程車來到孤兒院,盡一己之力捐錢。他也常思索:除了金錢外,還能用什麼樣的行動,來幫助這些需要幫忙的人。
說起話來聲音渾厚低沉的黃子洋,從不諱言金錢讓他的生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這一路走來,他的理財態度越趨謹慎,他常說:「我很怕有一天醒來,發現這一切竟是假的。」因此,他想出了一套投資哲學:「把賺來的五○%存起來,另外的五○%再拿去投資。」
問他成功的祕訣是什麼?曾待過默克藥廠與台鳳的黃子洋再三強調:「我並非成功之人」,對於創投業,他倒是有不同期許。
黃子洋說,他看過一份研究,指出國、內外創投業最大的不同,在於國外創投在前端找案子、看案子,約花三○%的時間和成本,花在後端協助公司成立,輔助公司營運的時間,則為七○%。
黃子洋的辦公室位在仁愛路上富邦大樓十三樓,從窗口鳥瞰下去,車水馬龍,一片繁忙,但就在即將被各式文件淹沒的辦公桌上,一個角落處,竟有大大一本寫滿各種五線譜的鋼琴讀本。
原來,從小就一直很想學鋼琴的黃子洋,在生活日漸富裕之後,有了最新的休閒活動,就是在黑白鍵盤上享受叮叮咚咚的美妙聲,而每周固定的學琴時間,也成了他遠離塵囂的絕佳時刻。
友人勸他:「富裕後,要懂得種福田。」所以,假日黃子洋有時會一個人坐著計程車來到孤兒院,盡一己之力捐錢。他也常思索:除了金錢外,還能用什麼樣的行動,來幫助這些需要幫忙的人。
說起話來聲音渾厚低沉的黃子洋,從不諱言金錢讓他的生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這一路走來,他的理財態度越趨謹慎,他常說:「我很怕有一天醒來,發現這一切竟是假的。」因此,他想出了一套投資哲學:「把賺來的五○%存起來,另外的五○%再拿去投資。」
問他成功的祕訣是什麼?曾待過默克藥廠與台鳳的黃子洋再三強調:「我並非成功之人」,對於創投業,他倒是有不同期許。
黃子洋說,他看過一份研究,指出國、內外創投業最大的不同,在於國外創投在前端找案子、看案子,約花三○%的時間和成本,花在後端協助公司成立,輔助公司營運的時間,則為七○%。
陳怡如三年半連拿牛津碩、博士
國內恰巧相反,前、後端時間與國外顛倒過來,「如此只重投資效益的做法,並無益於整體生技產業的長遠發展」,黃子洋認為,創投不僅是賺錢,還有一份責任,他會努力依循國外的模式,繼續在創投界奮鬥。
相較於黃子洋,留有一頭飄逸長髮,面貌清麗的陳怡如,自然又是另外一個「人氣王」。
台大化學系畢業的陳怡如,讀書之路一路順暢,三年半之內,就連拿英國牛津大學生化碩士與博士學位,速度之快,令一般人咋舌,只見她客氣地說:「這都是學制的關係啦。」
客氣歸客氣,陳怡如的靈巧,在業界有目共睹。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技術部專案經理,和陳怡如有過多次接觸的李世仁,便對陳怡如稱讚有加:「她雖然很年輕,但很聰明,學得又很快,問的問題都很 sharp (尖銳)。」
陳怡如則謙虛地說:「自己還在學習當中。」從她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排了滿滿的行程,下了班還要在家研讀新知來看,這位小妮子的拚勁,一點也不輸給前輩。
會加入和通創投,也有一段故事。一九九七年,陳怡如回台後先在世界知名公司雀巢擔任行銷的工作,由於工作內容和原先預想的有段差距,待了半年之後,便遞上了辭呈。
國內恰巧相反,前、後端時間與國外顛倒過來,「如此只重投資效益的做法,並無益於整體生技產業的長遠發展」,黃子洋認為,創投不僅是賺錢,還有一份責任,他會努力依循國外的模式,繼續在創投界奮鬥。
相較於黃子洋,留有一頭飄逸長髮,面貌清麗的陳怡如,自然又是另外一個「人氣王」。
台大化學系畢業的陳怡如,讀書之路一路順暢,三年半之內,就連拿英國牛津大學生化碩士與博士學位,速度之快,令一般人咋舌,只見她客氣地說:「這都是學制的關係啦。」
客氣歸客氣,陳怡如的靈巧,在業界有目共睹。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技術部專案經理,和陳怡如有過多次接觸的李世仁,便對陳怡如稱讚有加:「她雖然很年輕,但很聰明,學得又很快,問的問題都很 sharp (尖銳)。」
陳怡如則謙虛地說:「自己還在學習當中。」從她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排了滿滿的行程,下了班還要在家研讀新知來看,這位小妮子的拚勁,一點也不輸給前輩。
會加入和通創投,也有一段故事。一九九七年,陳怡如回台後先在世界知名公司雀巢擔任行銷的工作,由於工作內容和原先預想的有段差距,待了半年之後,便遞上了辭呈。
「怡如加秀娟」成了創投界有名的女性搭檔
在某個機會中,她看到報紙上一篇小小的報導,指稱國家將全力扶植生技產業,首先的做法,便是透過行政院開發基金去投資許多生技公司,並積極和創投業合作,尋找有潛力的案子。
當下,她便認為「大好機會來臨」,儘管還搞不懂什麼叫做「創投」,也不清楚創投究竟要做哪些事,但想到可以發揮專長,又適逢和通創投正需要這方面的人才,於是決定加入當時還正在起步的創投業。
來到和通的第一年,生技尚未炒熱,陳怡如回憶說:「當初,幾乎都是小額投資,每個案子平均約在五十到一百萬美元。」金額小,意味的正是風險小,不像現在,每個案子約為兩百萬美元,肩上的責任也重多了。
多數創投同業看生技案,都是兩人一組,很少像陳怡如一樣,一個人單槍匹馬的,而這也練就她成熟的個性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隨著生技產業的風起雲湧,投資案越來越多,陳怡如分身乏術,也就在一年多前,「拉」進來一位原在產業界工作,現為和通創投投資部經理的李秀娟。
「怡如加秀娟」這對搭檔,很快地成了生技創投界唯一一組全女性的搭配。兩人的個性互補,怡如衝得快,比較沒耐性,長幾歲的秀娟做事細心,個性沉穩,也就產生了加乘效應,雙方看案子時更為縝密、周延。
天時地利人和造就豐富的彩色人生
對於自己既年輕又是女性的身分,陳怡如並不覺得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只是不免承認:「必須常飛國外看案子,體力上有時真的不如男性。」
儘管不少人關心她的「婚事」,甜美的陳怡如總是忙著說「不急」,並再三強調:「請大家不必操煩。」也由於她堅持「不隨便曝光,寧可多做點事」,更令人感受到那張年輕的臉龐背後,有顆謹慎的心。
話鋒一轉,陳怡如還是回到她最感興趣的生技投資。她說,下一波的投資標的,將是「產品導向」,有具體產品的生技公司,將會得到大多數創投業者的青睞,只有技術還嫌不夠。
當年因為聯考分數,「不小心」踏入化學領域,從來也沒想過,生技居然有一天會成為耀眼的明星產業,陳怡如的人生雖起步不久,但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將來,她在人生畫布上鐵定會塗上更豐富的色彩。
而這對創投界的「金童玉女」,雖然十分不願外界以「金童玉女」的眼光與稱呼來對待,但兩人至今寫下連連驚嘆號,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某個機會中,她看到報紙上一篇小小的報導,指稱國家將全力扶植生技產業,首先的做法,便是透過行政院開發基金去投資許多生技公司,並積極和創投業合作,尋找有潛力的案子。
當下,她便認為「大好機會來臨」,儘管還搞不懂什麼叫做「創投」,也不清楚創投究竟要做哪些事,但想到可以發揮專長,又適逢和通創投正需要這方面的人才,於是決定加入當時還正在起步的創投業。
來到和通的第一年,生技尚未炒熱,陳怡如回憶說:「當初,幾乎都是小額投資,每個案子平均約在五十到一百萬美元。」金額小,意味的正是風險小,不像現在,每個案子約為兩百萬美元,肩上的責任也重多了。
多數創投同業看生技案,都是兩人一組,很少像陳怡如一樣,一個人單槍匹馬的,而這也練就她成熟的個性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隨著生技產業的風起雲湧,投資案越來越多,陳怡如分身乏術,也就在一年多前,「拉」進來一位原在產業界工作,現為和通創投投資部經理的李秀娟。
「怡如加秀娟」這對搭檔,很快地成了生技創投界唯一一組全女性的搭配。兩人的個性互補,怡如衝得快,比較沒耐性,長幾歲的秀娟做事細心,個性沉穩,也就產生了加乘效應,雙方看案子時更為縝密、周延。
天時地利人和造就豐富的彩色人生
對於自己既年輕又是女性的身分,陳怡如並不覺得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只是不免承認:「必須常飛國外看案子,體力上有時真的不如男性。」
儘管不少人關心她的「婚事」,甜美的陳怡如總是忙著說「不急」,並再三強調:「請大家不必操煩。」也由於她堅持「不隨便曝光,寧可多做點事」,更令人感受到那張年輕的臉龐背後,有顆謹慎的心。
話鋒一轉,陳怡如還是回到她最感興趣的生技投資。她說,下一波的投資標的,將是「產品導向」,有具體產品的生技公司,將會得到大多數創投業者的青睞,只有技術還嫌不夠。
當年因為聯考分數,「不小心」踏入化學領域,從來也沒想過,生技居然有一天會成為耀眼的明星產業,陳怡如的人生雖起步不久,但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將來,她在人生畫布上鐵定會塗上更豐富的色彩。
而這對創投界的「金童玉女」,雖然十分不願外界以「金童玉女」的眼光與稱呼來對待,但兩人至今寫下連連驚嘆號,卻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