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城邦出版集團的網站,可以看見董事長詹宏志的一席話:「花園裡能只有一種花嗎?不是不能,而是不好。花園的一個原則是以某種秩序去模擬生命的樣態,而生命,就是複雜而多類屬的,所以花園裡也該有多種爭奇鬥豔的花卉。」
這就是城邦集團內有名的「花園主義」,代表詹宏志以合併手法,迅速壯大城邦集團的理念。詹宏志文筆感性、理想美好,但是以城邦八十九年上半年財報來看,營運狀況卻呈現虧損,而存貨金額也比去年暴增十多倍,高達一億四千多萬元。日前城邦集團開會時,有主管忍不住說:「現在花園好像有點雜草叢生了!」究竟城邦有什麼樣的問題,讓裡頭的人發出這樣的感嘆之聲?
存貨金額暴增十多倍
城邦在民國八十六年正式開始運作,一開始即是由麥田、貓頭鷹、商周出版合併而成,此後一直奉行「數大就是美」,短短四年內就吸收超過十五家以上的出版社。有人說,出版社向來是台灣中小企業的代表,獨立運作的精神很強。能夠號召各老闆集結起來,靠的全是詹宏志驚人的說服力,和深具魅力的領袖特質,但彼此間王不見王的心態,仍一併帶入了城邦集團內。
其實,以詹宏志當初為城邦擬定的大方向來看,並沒有錯。雖然大家頭上都頂著城邦的帽子,但是各家出版社自身風格專一、路線區隔,像馬可孛羅專做旅遊書、易博士專做理財入門書、紅色出版以年輕族群為訴求,在市場銷售時能夠專業又不互相瓜分利益。而且詹宏志對各出版社也充分授權,不多干涉,大家還是有很大的自主空間。
只是,當每家出版社策略不同、獲利狀況不同,最後卻必須將業績全都回流到城邦集團,共同分享總成績的盈或虧時,人與人的相處就變得複雜起來。去年城邦最賺錢的是格林和易博士,其他則是小幅獲利或虧損,加加減減後整體是虧損的。賺錢的出版社眼看獲利被稀釋,哀怨只能往肚裡吞,而有些賠錢的出版社也酸溜溜地說:「反正我們沒有你們會賺錢」,總之大家心裡都不怎麼痛快。
高階主管都在尋找詹宏志
各出版社營運的狀況只有自己最清楚,旁人無法了解賺或不賺錢的原因,而且各負責人彼此的地位平等,就算看出問題癥結,也沒權力去干預。此時最有能力出面解決問題的,當然就是董事長詹宏志和總經理何飛鵬了。
偏偏詹宏志是個出了名的大忙人, 旗下四個主要事業體:城邦集團、PC HOME、PC HOME On Line、明日報,都奉他為精神領袖。 兩年前詹宏志曾為旗下事業拍了一支個人廣告,廣告文案中一句「尋找詹宏志」,讓許多和他接觸過的人不禁會心一笑,因為連高階主管想找詹宏志,都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幾個有經驗的媒體人說:「約是約不到的,乾脆直接到 PC HOME 樓下門口賭賭運氣!」
這四個主要事業體雖然交叉持股,但資源卻沒有整合共享,在員工眼中覺得相當可惜。 像是明明 PC HOME On Line 已有現成的網路資源,但城邦集團要發展網路事業時,卻另外找一批新的人馬。一邊要統整四大天王,一邊又要注意各天王的狀況,難免分身乏術。城邦的一位主管認為,詹宏志似乎並不覺得城邦集團有問題,對大家提出的建言,至今沒有任何動作。
而城邦另一個核心人物何飛鵬,去年對他來說,應該也不是好過的一年。何飛鵬原本執掌《商業周刊》,八十三年他交出《商周》總編輯棒子後,轉而執掌商周出版公司,並出版《一九九五閏八月》,結果一鳴驚人,後來,商周出版又出了《理財聖經》,也是大賣,就此確立他在出版界的地位,漸漸淡出雜誌界轉戰出版界。
何飛鵬坦承《房屋誌》是一大挫財
三年多前,何飛鵬帶著他一手帶大的商周出版與詹宏志合組城邦集團,他又成立墨刻出版社,推出 MOOK 系列,市場反應也相當熱烈。過去幾年來,何飛鵬旗下出版社,每年都會有幾本暢銷書,業績成長快速。但去年營運平平,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新書。而雖然 MOOK 雜誌書內容實在、深獲好評,卻也慘遭虧損命運,原因可能出在 MOOK 的網路事業。在去年年初發行的《房屋誌》,更是讓這位出版界常勝軍踢到一塊大鐵板。
前年底,經過公開比稿後,何飛鵬取得台北市房屋仲介公會的授權,可以獨家使用房仲業的流通物件。為此,何飛鵬創辦了一份名為《房屋誌》的雙周刊,《房屋誌》的形態是仿照日本的《情報誌》,何飛鵬打算藉這本雜誌吃下房屋仲介的延伸商機,如房屋仲介分類廣告及水電、裝潢、搬家等相關行業登廣告的收入。
何飛鵬算一算,一期只發行一萬本就可以打平成本。可是,他這個算盤打得太過如意。事實上,因為先顛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對一本新發行的雜誌而言,這是一個高難度的工作,發行市場根本打不開。發行打不開,《房屋誌》要分食報紙分類廣告的市場,也成為高難度的任務,在《房屋誌》短短八個月的生命期中,廣告業績一直慘不忍睹。
《房屋誌》最後的命運是,在發行八個月後,四千多萬元的資本額全數賠光,《房屋誌》畫下句點,何飛鵬最後在刊物上發表一篇感性的文字,坦承自己的挫敗。
內部整合勢在必行
《房屋誌》結束後,何飛鵬最新的發展是成立「春光出版社」,但是春光出版社走年輕族群路線,和城邦旗下的紅色出版社類似,此舉引人爭議。再加上有些出版社也開始往不同領域出書,「踩線」舉動日漸頻繁,何飛鵬會修正方向,還是會讓集團內原本的專業趨於混亂,尚待觀察。
現在城邦集團已經傳出有人私下往外發展的情形,臉譜出版社的主管和外面的長澍傳播來往,不知道是否要做出版事業;而城邦副總經理蘇拾平,也和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有合作計畫。雖然大塊的郝明義澄清,說計畫內容絕對和書籍出版無關,但是畢竟兩家互為競爭者,蘇拾平的舉動難免教人產生猜測。
除了人心思動之外,龐大的存貨金額也令人擔心。存貨最多的是麥田、貓頭鷹、商周出版等較大型的出版社,雖然出書前都經過審慎的數量評估,書的銷售也還不錯,但書的種類多,存貨也跟著變多。過去為了讓帳面數字好看一點,存書不會輕易銷毀,久而久之累積過度。現在城邦已經開始銷毀存貨,短期內會造成營收上的損失,但長期來看,絕對是健康的行動。
城邦集團最珍貴的資本,就是品質一直都保持水準的書籍,在出版界一直都有很高的評價,以「花園主義」來看,花的品種優秀嬌豔。但是內部整合的問題,卻可能由小傷變致命,忙碌的詹宏志和何飛鵬,也應該抽空多關心花園裡的花朵,幫它們抓抓蟲子、澆澆水吧!不然本質珍貴的品種,若就此枯萎,未免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