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維諾說,如果真有地獄,那應該不是我們死後經過審判才會出現的場景,而是你和我每天生活在其中的這個世界。八七水災、賀伯風災、九二一地震和八掌溪事件,這些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困頓與苦難,透過激情而動機可議的電子媒體,勾勒出一個模糊而遙遠的人間地獄,事過境遷後,你的感受是什麼?殘留在腦中的印象又如何?
民眾記錄公園( http://www.fullshot.org.tw/ )網站屬於全景傳播基金會,一九八八年五月在台北成立。以關懷本土文化為己任,全景長期教育本土文化工作者紀錄片的製作及拍攝,一九九五年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資金協助,開始能更有規模地傳授民眾拍攝的技巧與知識。民眾記錄公園的資料庫至今累積有近八十部紀錄片。
全景創辦人吳乙峰說:「紀錄片不是拍完參展的工具,它關心整個土地、環保,整個文化層面。」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全景傳播基金會全體員工暫時停止手邊教育推廣的工作,前往災區和當地民眾一起生活,長期記錄地震後真實的生活。
災區對台灣島上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一種情境,深入災區你才能感受到那是真實的生活。全景工作人馮小非在一段記錄災區生活的文字中提到:「地震後的災區生活仍是彩色的,山禿了有禿的顏色,組合屋遮陽用的海報是彩色的,孩子們用腳踏車載的棉被是彩色的,所謂的災情其實就是在生活中所被打擾的、被剝奪的,必須忍耐的處境之總和,這些絕對都不是抽象的情境,而是真實的生活。」大多數的主流電子媒體來到災區,攝取完「死亡的氣味」後就匆匆下山。全景「不想渲染和使用死亡」,他們只想追究怎樣才能把「生活,在災難蔓延時」透過真實的影像呈現,對災區外的人們陳情。
全景工作人謝明桂說出自己對拍攝紀錄片的感受:「記錄影像帶我進入另外一個時空,看一件件實實在在的人事物,聽見真的語言——真話。」在他拍攝台南縣關廟鄉資深布袋戲藝師黃順仁的故事時,他誠實而強烈地感受到台灣「還是個爾摩沙」。謝明桂說:「老藝師為人的正義、真誠讓我感動,更加深我想拍攝紀錄片的動力,將這些可貴的人、事拍攝出來,分別人看,分別人聽(台語)。」
十二個年頭的影像紀錄工作裡,台灣各大鄉鎮、鄰里都有全景的足跡,你可能聽過或看過「月亮的小孩」,那是他們的作品。「生活映像」在台視播出時深獲好評,那是全景拍攝製作的。一九九六年六月全景社區廣播電台正式發聲。一九九九年受邀參加「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全景在日本向世界各地的影像工作者分享在台灣的紀錄片文化運動經驗。十二年裡全景做了好多,你不會想要錯過。
透過影像的紀錄,即使生命時有黑暗與崎嶇,少數熱情的台灣人勇敢而誠實地面對當下,全景這份札實的、愛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的感情,大得像天空一樣,又實暖暖地將視聽者包圍住, 用最真實的影像和聲音。
(雅虎台灣http://tw.yaho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