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日本北海道的有珠山,因出現異常的變動,顯示其有爆發的危機。果然,有珠山終在寒冷的三月底噴出令人驚心動魄的熊烈火焰。
事實上,洞爺湖及登別溫泉等地的平民普及化(尤其是對外國遊客而言),也是近年才開始出現的情況。一直以來,北海道以其為日本溫泉集中地而聞名,在北海道的沿海或湖畔的溫泉美景實在數不勝數。即使是在洞爺湖及登別溫泉的周邊,仍可隨時找到如支笏湖及美利河等溫泉區,和它們分庭抗禮。
奇景共賞之餘 也破壞了景點的級數
當然洞爺湖及登別溫泉的優勝之處,也在於兩者均直接有火車可到達,而且同位於室蘭本線和函館本線上。眾所周知,北海道的室蘭本線和函館本線是十分著名的火車線,出於它們乃沿海岸線而建成,所以雖然是運輸交通系統,但本身也是一旅遊景點。情況就如我們由成都入昆明,如果沒有坐過成昆鐵路,大抵都不見得是一件光彩的事。
只不過普及大眾化是好是壞,一直也是個爭議話題。 就如 JOHN URRY 在《遊客的凝視》( "THE TOURIST GAZE", SAGE PUBLICATION LTD )中,分析英國黑池( BLACKPOOL )在接上火車鐵軌線後,開始出現了社會檔次下調的態勢。 本黑池是一些高級旅客的流連勝地,但因為火車的大量運輸系統介入,以及人數沒有適當管制,以致成千上萬的普羅遊客湧進,令黑池無復昔日的榮耀級數。
事實上,洞爺湖及登別溫泉等地,也大同小異地面對相若的問題。顯而易見,從檔次上去比較,鄰近的支笏湖遠勝兩者;而且從發展的方向上來說,更加明顯看得出路線的差距亦大。以洞爺湖為例,它本身已有有珠山及昭和新山兩座火山比鄰,作為旅遊勝點已略占優勢。加上每逢夏季,又往往推出傍晚放煙花的活動,這種「迪士尼樂園」化的設計,自然令它向大眾化靠攏。而與之相對的支笏湖,正好以寧靜優雅取勝,形成一體的兩面,分別迎合不同檔次遊客的需求。
其實洞爺湖及登別一帶的變形, 也可用布爾迪厄( PIERRE BOURDIEU )的「場域」( CHAMPS )觀念審視。布爾迪厄所用的「場域」,是指一種「力場」( AFIELD OF FORCES ),而非空間意義上的地理領域。簡言之,「場域」即指由各種社會地位和職務所建構出來的空間,性質決定於空間中各人所占據的社會地位和職務。
本在避開塵囂 卻又脫離不了制約
不同的地位和職務,會使建立於職務占有者之間的關係,呈現不同性質的網路體系,因而也使各種場域的性質有所區別。洞爺湖及登別的使用策略,同樣是一個鬥爭「場域」,不同身分力量的代言人均會有發言的機會,有人可能傾向保留原有景致,有人可能銳意謀求經濟發展;即若在同意發展的基礎上,也會有人持走高或低檔次的方向爭辯。所以「場域」的爭持,也是一場遊戲,是鬥爭及策略角力的地方,當然最終也會出現成敗勝負的分野。
現在洞爺湖及登別的發展方向,明顯是向旅遊程式化靠攏,也就是把休閒活動合理化的路線。 這裡對「合理化」的描述,是借用自韋伯( Max Weber )對官僚制度的合理化討論觀念。韋伯描述了西方如何為了一步步取得合理化的利益,即以高效率、可預測性、可計算性及可控制人的非人性技術,而逐漸產生了一種獨特的理性——「形式理性」。簡言之,形式理性,意味人類為了達到一特定的目標而對最佳手段的搜尋,是由一些規則、規定以及更大的社會結構所決定的。
所以休閒活動也可視作是逃避日常事務的合理化表現,到洞爺湖及登別有了大型的公共交通運輸工具支持,安坐酒店已可欣賞到窗外發放的煙花,而溫泉又可足不出戶享用,至於其他的現代化享樂和卡拉 OK 及遊戲機等又形影相隨,綜合而言已經為遊客的旅程完全程式化了,令大家墜進「合理性的鐵籠」中,成為不由自主的旅行奴隸。
回到最近的熱門話題有珠火山,我曾兩度到過洞爺湖,也曾上山眺望有珠山及比鄰的昭和新山。印象中火山一年四季均有白煙冒出,看上去頗有氣勢,而且乘登山纜車上山頂後,坐在山頂的咖啡店悠閒作樂,也是一件賞心樂事。
包裝的、表層的旅程
尤其,在洞爺湖溫泉街的入口,還有一幢火山科學館的建設,裡頭展示了有珠山的火山爆發及山泥成流的災難情況。而在入口處,更展示上次於一九七九年大爆發時,被飛下巨石擊毀的虻田町市長的座車。而館內也設有一模擬地震館,供遊人進來感受一下處於火山爆發環境中的感覺,還延續十八分鐘之久。
連篇累牘的憶述,其實旨在喚起作為旅客的安全性消費原則。火山為遊客帶來一定的冒險刺激,也成為當地人民的生活憑依。即使現在日本政府因有珠山再度爆發而下令疏離居民,受影響的人口也不過來自虻田町的數千人而已,可見當地人口密度之低;但我們選擇在安全的保護距離下,才去「消費」這座有煙冒出的活火山。
在眾外電傳來有關今次火山爆發的相片中發現,最駭人聽聞的並非直升機拍下的火山冒煙上九霄的全遠鏡頭,而是一塊墜裂在柏油路面的巨石——據說是從火山口飛墜下來的,那塊巨石清楚地告訴我們現實與擬象之間的差異,喜氣洋洋的遊客化程式,其實有他人的出生入死威脅在背後。現在火山「發火」,說明了我們去消費有珠山,只不過和大部分的消費活動相若——消費火山其實並沒有令我們增加了對火山的多大認識,一切均只屬皮毛表層的消費活動而已,和旅遊程式化的不痛不癢方向互相緊密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