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連趕《錯身》與《韓國料理王》兩場表演,見識到全然不同的「現場互動」舞台魅力。充滿外百老匯音樂劇氣味的《韓國料理王》,綜合《STOMP》的打擊樂與《BLUEMEN》動態雜耍,將國父紀念館氣氛炒得熱鬧騰騰,觀眾最後簡直像瘋了一樣全站起來鼓掌喊安可,許久沒見過台北觀眾如此癡狂;而蘇姍琳卡與蘭希荷芙曼果然有來自德國的大師風範,《錯身》嚴謹冷峻變化繁複,崇拜的觀眾也隨著陷入了靜逸與沉默,結束時掌聲極度熱烈,但曲終人散時,不禁然散發著疏離游移的冷空氣。這二者並無高下,端視觀眾喜歡沉浸在哪一種氣氛裡頭。
因為雲門頂著台灣首席舞團的光環,林懷民近年的新作品,幾乎哲學味道都太過濃厚了,意境與深度當然十足,卻不免給人過度沉重與老成的感覺,與未來的輕觀眾族群之間不免有了距離;所以林懷民不僅成立雲門二團,雲門本團更在此次以《年輕》的青春題材、動感音樂節奏、鮮明服裝造型與燈光,試圖掌握年輕新世代觀眾族群;同時林懷民仍不忘以《涅糪》強烈對比《年輕》,試探觀眾整體的冷熱反應,以作為雲門未來的發展考量——當然,上述都是純屬我個人理所當然的推理猜想。
除了《年輕》,本周值得觀賞一流團體的好戲尚有RSC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馴悍記》。說來真是巧合,還記得今年初我剛剛在英國看過他們《仲夏夜之夢》的精采表演,回來立刻向讀者大力推薦過這個劇團從去年十月到今年七月的莎翁藝術季,沒想到竟然其中一齣《馴悍記》就來台灣巡迴演出,觀眾不用遠赴英倫便能見識RSC的魅力,不得不令人感嘆「緣分」之奇妙。
而《馴悍記》的故事,其實好萊塢也拍過許多次,其中玉婆伊莉莎白泰勒與理察波頓的古典版本,以及肯尼斯布萊納與艾瑪湯普遜《都是男人惹的禍》改編版,許多觀眾應該耳熟能詳,劇中年輕男女對愛情的男性沙文與女性沙文觀點的理論與實務大戰,充滿反諷幽默與辯證趣味;此次RSC的演出,則以看似古典的形式交錯著現代趣味,著實是體會莎翁舞台魅力與英式幽默的良機。
編按:
雲門舞集《年輕》與《涅糪》將自十五至十八日於國家劇院演出,意者請洽(○二)二七八四一一一一。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馴悍記》將自六月十四至十八日於台北新舞台演出,意者請洽年代售票(○九四七)一一六九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