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花東海域是鯨豚活動熱區,具高度生物多樣性,但因人類活動造成鯨豚生存的壓力。該如何保護這些鯨豚?棲地保育才能治本。
2021年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發起海洋綠洲計畫,期待為世界的鯨豚保留一片綠洲,並期待達到人跟海洋,人跟鯨豚和平共存的願景。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黑潮)執行長林東良,是土生土長花蓮人,大學主修旅遊管理,一次實習接觸到一名經理、兼任海上解說員,對方說:「這是我的副業,志工解說員才是本業!」讓林東良驚訝不已,同時對這工作激發興趣。
2008年林東良主動參加黑潮海上解說員培訓,雖為暈船體質,但在海上的自在感,讓他發現不一樣的自己,也深深愛上大海。從那刻開始,他真正與大海建立起連結,從此生活與海洋密不可分。
美麗海中的憂傷 催生海洋綠洲計畫
長年在海上的林東良,除了交到名為「來」的花紋海豚朋友,也觀察到一些憂慮。他指出,早期環境保育宣傳多以國外受威脅動物的照片為主,但近年來,台灣也出現類似情況,例如:擱淺鯨豚的胃裡含有塑膠、海鳥玩垃圾等現象。
「鯨豚是環境指標,當牠們的棲息地受到破壞,人類的生活也會受到影響。」隨西部風電能源快速發展,當地生物遭受一定程度影響。林東良以此為鑑,認為必須更加重視保護鯨豚多樣性豐富的東海岸。
此外,全球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中,鯨豚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大型鯨魚能夠固碳,死亡後形成的鯨落能提高海域的營養成分並穩定生態系統。因此,黑潮在2021年推動海洋綠洲計畫,期望設立鯨豚保護區。
海上狗仔式調查 觀察鯨豚生活習性
海洋綠洲計畫主要分三面向:首先,探討鯨豚與其棲地關係,了解牠們如何依賴特定環境維持生存與繁衍;其次,研究鯨豚間的社會關係,包括牠們之間的友誼、群體生活的建立。最後,分析鯨豚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人類活動對牠們的威脅,並尋求有效的保護措施,以促進人類與鯨豚的和諧共存。
「我們就像狗仔一樣,在船上用望遠鏡觀察牠們的一舉一動。」
在計畫執行期間,黑潮調查團隊每天待在船上8小時,若發現鯨豚出現,便會默默將船隻駛至距離牠們約300公尺的地方,搭配望遠鏡、空拍機、水下麥克風進行長時間觀察,以避免拉近距離影響鯨豚的行為。
林東良分享,這次計畫讓他意識到,過去認為鯨豚靠近賞鯨船是友善的表現,其實是一場誤會。船隻運行會引起水的波動,讓鯨豚喜歡在船頭浪花中玩耍,「因為牠們幾乎不會在調查船周圍停留」。此外,他也觀察到平常溫文儒雅的花紋海豚,在搶親時的狂野與兇猛。
海洋保育法的通過 下一階段目標啟動
這三年的海洋綠洲計畫已完成第一階段資料蒐集完整,接下來黑潮將申請IMMAs海洋哺乳動物重要棲息地。今年7月通過的海洋保育法,也讓他們看到一道曙光,但如何申請設立保護區及經營管理都是挑戰…更多內容歡迎收聽《自綠生活Action Go!》https://reurl.cc/qve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