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放手吧!拋掉輿論及內在恐懼,當個信任孩子的家長

放手吧!拋掉輿論及內在恐懼,當個信任孩子的家長

2021-04-27 14:18

信任式教養是最能夠讓自我教育蓬勃發展,家長信任孩童並放任他們自由地遊玩與探險,甚至自行做出決定、承擔風險並從錯誤中學習。該如何才能不顧輿論的力量及心中的恐懼,成為能給予孩童自由的信任式家長呢?

二○○八年春天,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麗諾爾.史坎納茲(Lenore Skenazy)將九歲的兒子送到曼哈頓的布魯明戴爾百貨公司。

 

她給了兒子一些硬幣、救急用的大鈔、地圖與地鐵卡,讓他自行回到皇后區的家,他必須先搭地鐵再轉乘公車。這條路他和母親一同走了無數次。回到家後,他非常開心。他曾不斷要求母親讓他自己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回家,這次終於願望成真了,他渾身散發著一股成熟感。

 

史坎納茲是一位《紐約太陽報》(New York Sun)的專欄作家,她把兒子的冒險故事刊登出來。在刊登後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媒體稱她為「美國最差的母親」。ABC電視台節目《觀點》(The View)中所有的女性都譴責她的行為。在遊戲場,一些四歲孩童的媽媽相對較有禮貌,反應是:「嗯,那其實也沒什麼,等我的兒子上大學之後,我也會讓他嘗試看看……」。這次事件成為史坎納茲撰寫《自由的孩子》(Free-Range Kids)這本書的動機。

 

書中,她試圖解釋大部分家長的煩惱多麼多餘,希望改變他們的觀念。我與史坎納茲相當的熟識,我也相當欣賞她。我並非試圖表示我比史坎納茲更厲害,但我兒子在十三歲的時候,我讓他獨自去倫敦兩個禮拜。我必須要承認,一九八二年時,要當一個信任孩子的家長的確比較容易。十二歲時他提出這個提案,計畫自行賺取旅途所需要的所有費用,以防我們以費用問題為由拒絕他,整趟旅行都是由他自行計畫,他要證明就算沒有大人幫忙,也可以獨力完成這樣複雜的事情。他想要去看許多書中所看過的古堡與博物館寶藏。我兒子從未出國過,事實上,他媽媽和我也沒有。

 

對此,我們猶豫了,我們向他解釋,不是因為年齡,而是因為糖尿病。他患有第一型糖尿病。從九歲發現患病以來,他學會自行檢測血糖濃度、自行注射胰島素與調整飲食習慣。他比我認識的任何一個患有糖尿病的成人都還要來得自律。但無論如何,一個需要靠胰島素調節的人,獨自旅行是相當危險的。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隨時都會發生,嚴重的話會失去意識。如果在他旅行途中,在沒有人可以幫助他的陌生環境裡發生那該怎麼辦?

 

對此,他說:「我一直都有糖尿病。如果因為我有糖尿病,而不可以獨自旅行,那就等於是在告訴我,這輩子我都無法獨自旅行。這點我難以接受,我不會讓糖尿病阻止我做我想要做的事情!長大後,就算我想要獨自旅行,你們也無法阻止我。如果你們擔心的不是年齡問題,那現在去旅行與十八歲、三十歲,甚至五十歲的時候去有什麼不同?」他的論點一如往常的無懈可擊。

 

最終,我們還是同意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嘮叨他,隨時帶著醫療資訊標示,讓身邊的人可以透過標示瞭解狀況並幫助他。他利用剩餘的春天與夏天不停打工賺取旅費。

 

在一間小餐館,他找到了工作,賺取大部分的旅費。一開始只是幫忙洗洗碗,在老闆發現他是多麼認真的員工後,被升級負責烤箱與協調廚房的工作,這份工作給了他相當珍貴的成長經驗。當十月到來的時候,他已經準備好要開始旅行了。當時他十三歲。因為他是瑟谷的學生,所以請假根本不是問題。學校所有人都瞭解這趟旅程多麼有教育意義,因此學校還是將他視為有到校,只是去校外教學。

 

他在國外的旅程持續了兩周。旅途中參觀了無數座古堡、拜訪了西敏寺、花了一天沉浸於倫敦國家美術館與其他博物館所展示的寶藏中,足跡遍布了倫敦。他還順道參加了憂鬱藍調合唱團(Moody Blues)在牛津所舉辦的演唱會、前往卡迪夫(Cardiff)參觀了卡迪夫城堡。除此之外,他還與一位在飛機上認識的十五歲年輕女孩,一同去了巴黎。整體而言,這個深刻的經驗讓他更有信心可以管理自我生活,完全不受糖尿病影響。

 

我得承認兒子不是一般的十三歲小孩。他有沒有比較不負責任或不仔細思考的時候,我與太太必須要說沒有。做一位信任孩子的家長,並不代表可以粗心,相反地必須要瞭解孩子,責任感並不會無中生有。如果你希望孩子有責任感,你必須要給予他們負責的自由。相較於一九八二年,活在現代的我們,較難完全信任孩子。

 

在現代生活中,不論孩子多麼有責任感,家長幾乎都不可能允許孩童進行這樣的冒險。讓低於十六歲的孩童在餐廳打工賺旅費這件事,在現代生活中是被視為違法的(依照故鄉麻薩諸塞州的法律)。更不用提社會輿論的壓力,如果在今天你做了這樣的決定,想想看你的親人與朋友會有怎樣的反應。

 

雖然有些家長質疑我們的決定,也有許多家長質疑我們的猶豫。如史坎納茲在書中所介紹的:「我們的曾曾曾祖父曾經只給他們心愛的孩子幾顆紅寶石與臘腸,就將他們送上前往新世界的蒸汽船」。另外一個有趣的例子,是研究員瑪莉.馬提尼(Mary Martini)在觀察南太平洋馬克薩斯群島(Marquesan island)中烏阿普島(她連續四個月觀察一組由十三位孩童所組成的團體,四個月過後,又追加了兩個月的觀察時間……孩童的年紀由兩歲到五歲不等。在其他兄弟姐妹上學的時候,一整天他們有數小時無人看管的遊樂時間。在沒有大人看管的狀況下,他們組織活動、解決紛爭、避開危險、照料傷患、分配物資並進行聯繫。

 

他們盡量避開大人,以免影響遊戲。遊玩的場所充滿危險,一次強浪損壞了碼頭,岸上的石頭堆中布滿了碎玻璃,山谷的岩壁又陡又滑,孩童經常在相當高的橋與鋒利的火山岩壁上遊玩。彎刀、斧頭與火柴偶爾會被大人遺留下來,並被拿來當玩具。

 

雖然說環境相當的危險,但發生意外的次數卻相當的稀少,程度也相當輕微。雖然說打鬧、嬉戲與責怪的現象常常發生,但是打架、生氣與哭鬧卻相當的稀少。爭執常常會出現,但很快就會被解決。這些孩童完全不會向大人或年長的孩童求助,解決紛爭或影響他們的遊戲。

 

當馬提尼向家長討論孩子玩鐮刀與火柴這件事情時,她發現,當家長會把鐮刀與火柴收起來,理由是不希望孩子浪費這些工具,而不是怕他們弄傷自己。根據馬提尼的觀察,這個島上的孩童在心理上與社交上都調適得相當良好。他們從來不會向西方孩童一樣抱怨,或要求大人給予他們照護。相對的,他們非常習慣處理自己的問題。我不是說該效仿馬克薩斯孩童的教育方式,但的確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東西。

 

在世界上很難找到比現代社會更低估孩童能力的人類文化,我們對於孩童的低估促使了預言成真。在奪走孩童自由的同時,我們也奪走了他們學習控制自我行為與情緒的機會。

 

該如何讓信任式教育再次出在現代社會中,從現在開始,討論怎樣幫助孩童再次擁有自由玩耍、探索與獨立冒險的權利;研究怎樣可以轉變阻止孩童練習勇敢與發展情緒控制能力的趨勢,讓我們的孩子能有機會擁有快樂、健康與滿足的人生。

 

如何成為一位信任孩子的家長

許多家長都希望可以用信任的方式教養孩子,但卻發現有困難,關於危險的訊息相當多,也不停發生,它們永遠都不會消失。可怕的意外確實會發生;誘拐孩童的人真的存在;行為不良的同儕也會帶來不良的影響。不分年紀,孩童與青少年都會犯錯,失敗真的相當難受。正因為人類天性遵循主流,家長很難反其道而行,冒一些大家都反對的風險,但是如果有某部分的人開始反其道而行,也許社會整體的方向就會改變了。

 

假設你是相信人生充滿風險的家長,相信必須要給予孩童自由,他們才會快樂、才能學會負責,才能發展面對人生危險與錯誤所需要的人格特質,該如何才能不顧輿論的力量,且不理會心中的恐懼,成為能給予孩童自由的信任式家長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議。

 

.觀察自我的價值

什麼是好的生活?什麼樣的經驗讓生命有價值?開始信任式教養的第一步是,想想自己的價值怎樣可以套用在你和孩子的關係上。如果自由、責任感、積極主動、誠實、正直與關愛他人,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並且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這些特質,那你就必須要當一個信任式的家長。上述這些特質,不能透過苛責、壓迫與疲勞轟炸賦予,必須透過日常經驗學習。你可以藉由設立榜樣,導入日常相處,協助孩子建立這些價值觀。積極自主與所有相關的特質,都必須在擁有自由的條件下才能夠發展。

 

想想自己的童年最快樂的時候。你在哪裡?你做了什麼?跟誰在一起呢?仔細想想,當時身邊有大人嗎?麥可.湯瑪士(Michael Thomas)是一名孩童精神學家與作家,在面對面訪談時,都會固定提出這些問題。當他問到最快樂回憶中是否有大人在時,大概有十%的人會舉手。剩下九十%的人,都沒有大人在。依照湯瑪士的說法,我們最快樂的時候,通常是擁有百分百的自主權時。這些事情通常都是我們自願進行,而非他人迫使的。

 

當我試圖回想童年,並找尋最快樂的時光,我會想起一個春天的清晨,當時我十歲或十一歲。那天,我起得非常早,希望在去上學前釣兩三個小時的魚。

 

昏暗的清晨,我帶著釣具騎上了腳踏車,準備前往大約兩哩外的水壩。我的朋友都不想這麼早起床,所以我只好獨自前往。在水壩邊我獨自拿著釣竿,溪流與清晨的鳥叫聲環繞著我。看著身邊尚未融化的雪,我等待著魚上鉤,看著太陽正在慢慢升起。

 

我不知道到底是什麼讓那天的回憶如此印象深刻。這並不是我第一次看到日出,或第一次在清晨釣魚。但那天早上我突然有一股敬畏感與驚奇感。我覺得存在的意義提升了。我體驗到了心理學家所謂的「高峰體驗」,與宗教人士所說的與上帝的接觸。如果當時我身邊有個大人的話,是絕對不可能感受到那樣的經驗。不管大人有多麼良善與尊重,他的存在就會影響到我,在身邊有大人的狀況下,我永遠不可能覺得自己有那麼偉大。

 

.放棄你可以決定小孩未來的想法

如果我們重視自由與責任,就必須要尊重孩子,讓他們有權利控制自己的人生,我們不可以將自己的目標套到他們身上。為了學習責任感,孩童必需要學習如何幫自己做決定,唯一的學習方式就是透過練習。所有的家長都會關心他們自己孩子的未來,試著不去控制很困難,但越努力控制越會得到反效果。

 

當我們試圖決定孩子命運時,就阻止了他們主控自己生命的權利;當我們試圖在日常生活的道路上引導孩子時,就阻止了他們控制自己的生命,並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當我們給予孩子他們需要但不想要的建議時,就減少了孩子在需要時,向我們尋求意見的機會。

 

作為一個信任式教養的家長,你必須要常常提醒自己,那是你的孩子,不是你。所謂的「複製」其實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不會製造另外一個你。你會隨機貢獻一半你的基因,你的伴侶提供另一半,兩個人的基因會混合製造出一個擁有全新基因的人,也許會擁有一些你們的特色,其實大部分都不是你,甚至不能說孩子是你的。

 

你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被帶到這個世界上,生長、學習並開創自己的人生,你只是製造孩子的基本環境,應該努力扮演好自己角色,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不要認為你需要對孩子的發展負起任何責任。

 

不論孩子成功或失敗,都是因為他們自己的關係,不是因為你。衡量成功的人是孩子,不是你。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開心的律師、醫生與企業家,同時也有很多開心、滿足的上班族與清道夫。工作上的成功並不代表生活上的成功,任何職業都有快樂與不快樂的人,如果你覺得不是在過自己的生活,怎麼樣都不會快樂的。這些聽起來都像老生常談,但有太多人在照顧孩子時,忘記了這最重要的事情。

 

在一系列大規模調查中發現,美國富裕市郊家庭長大的高中生,往往比在較貧窮社區長大的孩子更為焦慮與憂鬱,使用毒品比率也相對高,有這些問題的孩子都承受著父母所給予的龐大壓力。研究也顯示,與家長精神的貼近程度,對孩子有負面或正面的影響,被家長送去參加不同的活動時,會產生焦慮與憂鬱;當家長與小孩一同享用正常的晚餐時,焦慮與憂鬱就會相對減少。

 

精神上與家長的貼近程度,對孩子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當家長相當在意孩子的成就時,貼近程度就會被削弱。如果雙方只是輕鬆的共度時光,就能增進貼近感。信任式的家長享受孩童的陪伴,並不會將小孩視為計畫的一部分。

 

.不要嘗試監視孩童的活動

信任式的家長會克制自己,不要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絡、監督他們的活動,或問他們發生什麼事。現代的科技要監督孩子的一舉一動相當容易,可以透過隱藏式攝影機觀察孩子的活動、檢視他所看過的每一個網站,甚至要求他隨時用手機通報行蹤與在做的事,也可以用衛星定位,隨時知道孩子在哪裡,就像在監督罪犯一樣。

 

你當然可以用「關心」合理化行動。但如果換作是你,會想要被這樣監視嗎?如果有人,例如你的先生或太太,這樣監督、記錄或評估你所有的私人活動,你會怎麼想?這樣的監視只會讓人覺得「我不相信你」。

 

我們不需要用現代科技展現不信任,透過持續與詳細的詢問每個活動也有一樣的效果。一個信任的家長不會要求要孩子報告每一分鐘的活動。每個人都有隱私權,同時也有機會在不被人批判的狀況下嘗試新的事物。太過詳細的詢問只會造成謊言與隱瞞。

 

.找尋或創造孩童可以安全玩樂與探索的空間

作為一個信任的家長,你必須要對孩子負起相當多的責任。你不能控制孩子要去的方向,或是教他該怎麼走,但可以提供良好的環境。

 

房地產經紀人告訴過我,許多年輕的家庭在尋找第一個家的時候,通常最注意的,就是附近學校的程度與考上大學的百分比。相對的,一個信任的家長會更重視附近的環境。一個充滿大房子、大院子與成績優異的學校的環境,如果外面沒有孩童玩耍,那對孩子來說就不是一個好環境。

 

你應該要尋找可以輕易看到各個年齡層的孩子在外自由遊玩、探索,或與其他孩童互動的環境。你的孩子會想要加入他們,並從他們身上學習。這樣的環境不會有雄偉的洋房,這種地方的院子不會被高大的圍牆包圍,也沒有太多的交通流量,這樣孩童就可以在街道上自由玩耍,不至於發生危險。在現代雖然很少見,但這樣的環境還是存在的。如果有更多買主要求的話,這樣的環境會越來越多。你也可以找家長會一起在戶外度過閒暇時光,相互認識的環境。荷蘭的研究中顯示,兒童是否到戶外玩耍,主因是社區的凝聚性。當鄰居互相認識、信任的時候,孩子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戶外遊玩。

 

如果無法搬到友善的環境,你可以嘗試改變現有的環境。第一步就是去認識鄰居家長,一同討論共同的問題。相信大部分的家長會相當高興有這樣的機會,只是在等待有人主動開啟。這樣的活動會觸發家庭間的互動,並且進一步影響到孩子的友誼,讓他們想要外出玩耍。透過這樣的集會,你與其他的家長會一同尋找或創造環境讓孩子遊玩,那樣的環境就算是很小的小孩也可以進入。如果一開始,家長還不放心讓孩子獨自出門遊玩,可以輪流看著孩子。如果外面沒有地方讓孩童玩耍,為何不試試你的前院呢?

 

麥克.蘭札(Mike Lanza)是線上組織「玩樂」(Playborhood)的創始人,在自己的前院建造了一個遊樂場。在他的網站與新書上,提供大家建造遊樂場的意見。他的前院遊樂場擁有一座玩沙區、一個設有籃球架的車道、一個幼兒可以進入的噴水池、一張野餐桌,與裝滿玩具、圖畫與電子設備的儲物椅。圍牆上掛著給孩童創作用的白板。

 

麥克與他的家人(現有三個男孩),會固定在前院的野餐桌上用餐,藉此吸引與認識其他鄰居。還以各種方式讓鄰居與小孩知道,可以隨時到這裡來玩,不管他們有沒有在場,甚至還放了告示牌寫說:「請闖入我們家的前院」。

 

依照麥克的說法,這樣的金錢投資對他們家來說不算吃虧。透過這樣的方式認識更多的鄰居,看見許多孩子在自家前院遊玩,日常的生活多了一分色彩,小孩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玩伴。麥克刻意地將前院的遊樂區設計為各年齡層孩子都適合的地方,在後面建造了更多的遊樂設施,包含彈跳床與樹屋。這些設施統都對社區的居民開放。麥克家的前院與經常在外活動的家人,吸引了許多鄰居到他們家開心舒適的遊玩。

 

當然,如果你是典型的二十一世紀大人,你馬上就可以想出相當多的缺點。如果有人受傷那責任怎麼歸屬呢?如果遇到破壞者與小偷怎麼辦呢?能否符合相關法規呢?附近的鄰居會不會擔心噪音與地產價值降低呢?

 

對於這些問題,麥克都有相當好的回答,他也建議大家以這樣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為孩子建立健康的環境,或是像麥克所說的,如何建造一個「遊樂環境」,然後,找尋適合居住環境的方法營造。一開始就將鄰居一起拉進這項計畫,就算他們沒有小孩也沒有無妨,這樣一來,他們就會站在你這一邊,而不是與你對立,認真地考慮他們的需求,不要將他們視為阻礙,而是視為計畫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讓你的孩子可以自由安全地與其他孩子玩耍,是你可以為他們做的事,如果同時可以幫助到其他的孩子那更好。各地都有人效仿麥克的做法,前院遊樂場與野餐區有潛力取代原有的前門廊,成為組成鄰居社區的重要因素。儘管如此,我們不該讓自家的遊樂園,成為孩子四處探索的阻礙,你的院子或任何一個附近的遊樂區,應該只是孩子在世界上探險的起點。

 

只要一點點想像力與一點點努力,就可以想出許多方法提供孩子自由玩耍的環境,例如:你可以要求附近的學校,在每天放學後開放體育館供孩童自由玩耍,也可以要求社區公園的管委會,聘請青少年幫忙管理公園的遊樂區,這樣周末或放學後,孩子就可不需要家長陪同,到公園自由遊玩。也可以與其他有小孩的家庭一起去度假,當大人們相處的時候,小孩也可以一同遊玩,就育有孩童的核心家庭而言相當適合,為了讓孩子能夠健康發展,他們必須從小開始探索外面的世界。

 

.傳統學校教育的替代方案

作為一位信賴式教養的家長,你必須要找到可以替代傳統校園教育的方式,依照孩子的欲望與能力,提供他們自我教育的機會。我在本書中所提到的瑟谷學校就是良好的替代方案。當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全美至少有二十二所學校是依照瑟谷形式所創立的,還有遍布全世界的另外十四所學校,也都採取這樣的方式,這些學校都是私立的,但學費遠較於一般私立學校來得低。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非傳統式的學校,也提供比一般公私立學校更自由的遊玩與更多的自我導向教育方式。

 

另外一個替代方案為在家自學,統計數字上來看,在家自學是美國學習方式轉換的最大宗。美國在家受教育的學齡孩童(五歲到十七歲)人口,由一九九九年的八十五萬人,成長到二○一一年的兩百多萬人。百分比由學齡總人口的一.七%成長到四%。儘管如此,並非所有家長都是為了孩童的自由,而採用在家自學的教育方式。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因為宗教信仰,剩下的一部分,是極度的控制狂。不論原始動機為何,大部分採用在家自學教育的家長會慢慢變得較為放鬆,控制的欲望也會慢慢降低。

 

通常,家長與孩子雙方都會覺得原本計畫的課程太過於無聊,而改做一些比較有趣的事,這通常是由孩子觸發。累積在家自學教育的經驗後,家長對於孩子的信任程度會慢慢增加,並開始讓孩子擁有自我教育的主控權,有一部分甚至會成為「未受過學校教育的人」。

 

非學校教育是在家教育中與信任式教養最為契合的方式之一。非學校教育這個名詞是一九七○年代,由教育學家兼教師約翰.霍特(John Holt)在《沒有校園的成長》(Growing Without Schooling)雜誌中首次提出。

 

非學校教育意指不去學校。非學校教育家長不會將孩子送到學校受教育,在家中也不會進行任何類似學校的教育方式。不會建立課程;不以教育為目的,要求任何作業;當然也不會進行任何測驗,衡量孩子的學習進度。他們讓孩子自由追尋自己所感興趣的課題,並用自己的方式學習。他們相信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該只發生在特定的地點與時間。

 

日前針對將自己視為非學校教育的兩百三十二個家庭,我與同事吉娜.萊利(Gina Riley)進行了一份調查。目前還在分析問卷調查的結果,但已經相當明確。一開始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將孩童送去學校受教育,最後因為學校造成憂鬱、焦慮、憤怒與失去學習的動力等理由,將孩童從校園中帶走。在轉變為非學校教育前,有許多家庭嘗試過傳統、有安排課程的在家自學方式。最終這些家庭都會因為家長與孩子覺得這些課程過於沉悶或有壓力,而由在家教育轉變為非學校教育。家長認為課程安排是沒有意義的,就算沒有安排,孩子也可以學習。

 

針對我們的疑問,非學校教育的家長提出了許多非學校教育的優點。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強調,這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快樂程度、獨立或自信,都有相當正面的影響,同時對於孩子的好奇心與學習也有幫助。

 

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家庭關係更為密切良好。那些曾經將孩子送到學校的家長都很開心,終於不用照學校的時間計畫自己的私人生活。而於非學校教育的缺點就是要和親戚解釋,選擇非學校教育是因為學校教育所帶來的壓力與煩惱。對於部分人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克服選擇異於常態的方式,所造成的自我懷疑,要逆流而行是相當困難的。這就是為什麼許多非學校教育者會建立緊密連結,不論是透過固定的聚會或是網路上的聯繫,互相扶持與鼓勵。

 

非學校教育已經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許多大人初級與中級教育都是由非學校教育完成的。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正式的研究過非學校教育的結果如何,但透過許多非學校教育者所寫文章、書籍與部落格,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例子。整體來說,非學校教育的「畢業生」在進入大學這條路上,基本上沒有什麼困難。不論有沒有大學學歷,這些非學校教育的孩子,在找工作上也沒有太多困難。

 

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最近我有機會與凱特.弗利基斯(Kate Fridkis)聊天。她是住在紐約市的二十五歲女孩,在進入大學前,沒有去過任何學校。家長從一開始就以非學校教育來引導她和她的兄弟,因為他們認為學習不該與日常生活分開。

 

凱特告訴我許多非學校教育的優點:這讓她有機會可以多元化追尋自己的興趣,發展有熱情事物;去許多地方參加別人沒時間參加的活動;可以與各個年齡層的人交朋友,也可以認識各種背景的人。不同於一般人,她不會感覺到受限,只能與同年齡層的人做朋友。她不需要適應學校遵守規則的文化,也不需要對自己與他人的不同而感到尷尬,更能瞭解人與人個別的差異。

 

十五歲時,她受聘於一間猶太教會堂擔任聖職人員,負責服務集會活動。如果在一般學校,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她在猶太教會堂的經驗,讓她對宗教信仰的社會現象發展出興趣。大學時,她就讀宗教相關的科系,並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她輕易就能適應高等教育所的學術要求。大學中讓她感到失望的,是不成熟與缺乏知識的同學,與枯燥乏味的必修課程。

 

如今她已經建立自己的家庭,也是一位作品豐富的自由作家。她在猶太教會堂擔任合唱指揮家,並不停追尋更多元化的興趣。同時她也是兩個知名部落格的作家,分別為「蹺課」(Skipping School)與「快吃蛋糕」(Eat the Damn Cake)。

 

我不認為非學校教育適用於所有家庭,若社會價值觀不變,甚至不適用於大部分的家庭,它需要人們投入相當程度的時間與資源。原則上當孩子還年幼時,必須要有一位大人留在家中。大部分時候會是媽媽留在家裡,這意味著,她必須放棄或延後職業生涯,或是在家工作。雖說非學校教育的家長並不需要控制孩子的學習,但仍然必須協助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並幫助孩子追尋自我的興趣。

 

非學校教育會要求家庭要花很多時間聚在一起,這對一些家庭來說非常開心,對某些家庭來說很痛苦。非學校教育中,有時候孩子會需要一些時間離開家長,同時家長也會需要一些自己的時間。在現代文化的核心家庭裡,大部分的大人都需要外出工作,在這樣的狀況下,大人很難花一整天陪伴孩子,同時還保有自我的時間。

 

瑟谷與其他自我導向學校的優點,就是在遠離家園的環境下,給予孩童自由遊玩、探索、學習與建立友誼的機會。這樣的機構可以在家長不需刻意提供或安排的狀況下,給予孩子這樣的環境。但依照許多家庭的看法,非學校教育是非常棒的主意。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會玩才會學》

延伸閱讀

中國咖啡市場衰退?外媒爆星巴克擬退場…謝金河憶「統一當年那場被看衰的交易」:如今股價衝高
中國咖啡市場衰退?外媒爆星巴克擬退場…謝金河憶「統一當年那場被看衰的交易」:如今股價衝高

2024-11-22

批金與正「女人懂什麼」!隔天全家人消失...被北韓認為「腦筋很清楚」的地區,亂講話下場讓鄰居發抖
批金與正「女人懂什麼」!隔天全家人消失...被北韓認為「腦筋很清楚」的地區,亂講話下場讓鄰居發抖

2024-11-20

厚外套穿起來!冷氣團要來了,最低溫恐「暴跌剩10°C」,先濕冷後乾冷…急凍3天時間曝光
厚外套穿起來!冷氣團要來了,最低溫恐「暴跌剩10°C」,先濕冷後乾冷…急凍3天時間曝光

2024-11-24

《影后》沒拍出來的演藝圈黑幕 「惡習真的太多!」楊貴媚、王偉忠:想演主角只需要1條件
《影后》沒拍出來的演藝圈黑幕 「惡習真的太多!」楊貴媚、王偉忠:想演主角只需要1條件

2024-11-21

粉絲輕生前看完《影后》「謝謝妳給我多活一天的勇氣」 謝盈萱暖回「給親愛的你」全文讓人紅眼眶
粉絲輕生前看完《影后》「謝謝妳給我多活一天的勇氣」 謝盈萱暖回「給親愛的你」全文讓人紅眼眶

2024-11-16